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南朝史学家范晔所撰《后汉书》记录了东汉一朝的历史,位列“前四史”之一,是史学界的重要经典。20世纪60年代,中华书局校点本《后汉书》的出版,为人们阅读该书提供了方便的读本,其学术质量为人称道,是当前最流行的版本。但限于当时的条件,整理者未及遍检传世各种宋本《后汉书》,因此导致其部分校改存在疏误。以条列的形式对部分校改疏误进行揭示,可供研读该书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阿布 《现代语文》2004,120(6):18-18
《汉书》共100篇,后人以十二帝纪、七十列传、十表、八志析分为120卷。因与《后汉书》对,故亦称《前汉书》。  相似文献   

3.
《史通》对范哗《后汉书》的评论,主要涉及体例和史料采择诸方面。其评论既有精到的地方,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总结得失,明其利弊,对于我们学习《史通》和充分认识《后汉书》在中国史学上的地位和价值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史记》三家注、《汉书》颜注与《后汉书》李注均为名注,然亦有张冠李戴、倒误、以引文之注语当为引文、以引者所引当为原文、据本文改引文及误合等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5.
莫友芝是清代中叶重要的学者,在藏书、品书、目录、版本、诗文诸多方面均有成就。《郘亭知见书目》一书是他在《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上所做笺识的辑录,由其后人莫绳孙编为十六卷。版本记录始于宋时《晁志》《尤目》,其后成为以后不少目录学著作法式。莫氏全书对版本多有留意,既用多种方法考据版本,又据版本考据图书的相关作者、年代、内容,表现出全面而系统的版本考据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运用训诂方法,参稽《后汉书》与《汉书》等典籍,考释《后汉书》中的四词条,或解释原书之疑义,或纠正李贤注之错谬,或有补于辞书释义之不足。  相似文献   

7.
《说文》是《后汉书》李贤注引用较多的一种文献。李注所引是大徐本和段注之前《说文》的一种重要写本,与魏晋南北朝及唐人注释中所引《说文》有一定的一致性,在许多方面优于大徐本和段注。掌握这些材料,对《说文》文本的校理及《后汉书》的整理均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南朝宋范晔所著《后汉书》是研究东汉史的基本史料,自问世后历代皆不乏研究者和整理点校者,并且取得不菲的成就。中华书局1965年唐李贤等注《后汉书》点校本,虽然广泛吸悔前代诸家之校证成果,但《后汉书》中原有的错误亦未得到校勘和清理。  相似文献   

9.
诸葛亮的《出师表》中有这样一句引人注目的言论:“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此中“先汉”、“后汉”,即“西汉”、“东汉”(分别见《汉语大词典》缩印本842、1853页)。由于这种称代并不为现代人所熟知,因此.一些大学教材如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星《古代汉语》等均对“先汉”加注。而笔者所见到的各种版本的中学教材.  相似文献   

10.
《搜神后记》旧题十卷本,陶潜作,明代此书重新出现时,却存在一卷本和十卷本两个版本系列,一卷本不见于目录书,其原因是一卷本其实相当于十卷本的第一卷,在考察《搜神后记》的作者时,两个版本系列的区分开来是一个关键问题,从书中出现的年号,唐人类书的引用,以及书中所反映出来的作者的思想,可以确定一卷本确为陶渊明所作,而十卷本则是后人撰辑的。  相似文献   

11.
《诗经》与汉乐府中均有一定篇幅的弃妇诗,由于时代等方面的不同,《诗经》与汉乐府中的弃妇形象也存在很多差异。汉乐府中的弃妇形象类型比《诗经》多,所刻画的弃妇形象比《诗经》中的更为生动饱满,性格特征也更为复杂;在面临被弃命运时她们或者更具有奴性或者反抗更为决绝。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汉代女性所受的礼教约束较之前代大为增强。  相似文献   

12.
《宋朝事实》是两宋之际承议郎李攸所撰史书,在宋代流传颇广,然至后代逐渐亡佚。至清乾隆时,四库馆臣才从《永乐大典》中将该书辑出,釐定成二十卷本,并刊行于世,遂成后世通行本《宋朝事实》之祖本。因曾亡佚,历来书目对其卷次、作者等著录多有歧异。本文系统钩稽,对其作者、卷次、流传等问题逐一辨析梳理,以并略述其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知几最早最系统地将《史记》与《汉书》作了比较研究,内容涉及到史学目的、史学价值、历史编纂学、语言、缘辞等许多方面。比较中既有肯定《史记》的,又有肯定《汉书》的,但是扬班抑马的倾向是很明显的。这一研究具有创造性,值得研究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清史稿艺文志拾遗》是一部大型古籍目录,为研究者提供了较准确、可靠的文献资源信息和检索途径,对于研究清代学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然因各种原因偶有著录失当之处,如作者姓名错讹、版本信息错误、同一部书重复著录等。本文对这些讹谬之处作了相应订正。  相似文献   

15.
苏辙是北宋名的学家,思想家和政论家,《诗集传》是其研读《诗经》的重要学术作,此书阐述了他独特的《诗经》学思想和政治学态度,其中最重要的特点,是打破了盛行千余年的《诗序》的束缚,对于《诗序》的作及其尊废提出了突破性的看法,并主张序言诗,这在整个《诗经》学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探讨了苏辙在《诗集传》中对于《毛诗序》的辩驳,以正视苏辙在《诗经》学只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清初的学术转型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学术方向的转变,朴学逐渐压倒理学;一是学术理路的转变,经学研究偏离经世致用的传统,走上了纯学术化道路。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清王朝把《蔡传》定为官学,实际上促进了其在学术界地位的下降。驳《蔡传》及兼采汉宋《尚书》学成为一时之风气。阎若璩所处的康熙时代,成为《尚书》学史上的宋学与清学的交接时期。  相似文献   

17.
汉代史著如《史记》、《汉书》常引用传中人物自己所作的诗歌来增加表达效果,这些自作诗产生于特定的历史场合,很好地体现了人物在特定场合中的心境情绪,具有史家笔法不能达到的表达效果。人物自作诗多由"事象"感发,大部分是悲剧人物在困境中发出的悲鸣。史著中引用的诗歌往往能与历史叙事相互交融,起到诗史互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史记》的谦敬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是古汉语研究中的重要著作 ,书中的谦敬词的使用情况较为丰富多样 ,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汉代社会礼制和等级制度  相似文献   

19.
某种意义上说,《宋书·州郡志》是沈约依据各类资料所编撰的一篇论文。本文就《宋书·州郡志》的编撰过程、存在问题、版本情况、校勘整理、学术价值、研究状况与研究方法等,略作述论与考议。  相似文献   

20.
涪陵是宋代理学奠基程颐作《易传》的易学圣地,易学思想在涪陵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社会基础。2002年世界易经大会在涪陵举行,必将弘扬以《易经》为代表的中华传统优秀化,促进中国化与世界化的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