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朗读是一项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能发教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存朗读指导中不但要敢于“放”,更要巧妙地“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读,获得真知。那么,怎样才能在朗读教学中巧妙地激发兴趣、读出情趣和品出乐趣呢?  相似文献   

2.
李文 《青海教育》2009,(11):24-24
朗读训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新课标明确指出了“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朗读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可以运用多种朗读方法,如:范读,引读,齐读,自由读,指名读,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朗读方面"要充分地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要让学生"喜欢读,感受朗读的乐趣",并且在各个学段的教学中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俗话说,读一书,增一智。要想学生有兴趣地去朗读,首先是要让学生有兴趣去  相似文献   

4.
张梦鹏 《课外阅读》2011,(11):119-119
如果说语文是一首诗,那么,朗读就是一首歌。语文教学是否充满诗意,朗读是一扇窗口,是一个显示器,是一面镜子。在教学过程中,朗读是一项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因此,语文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借朗读教学之光,育语文素养之果。  相似文献   

5.
小学英语朗读训练的教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朗读是培养语感、训练语音语调的必由之路,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关键。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充分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是,如今在很多课堂上,朗读犹如"蜻蜓点水",点到即止;甚至有时,朗读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学生在说英语、读英语时往往平铺直叙,没有语言的轻重缓急之分、没有节奏和语调变化,大大降低了英语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项基本功,是开启语文教学之门的钥匙.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读"的要求,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让学生"多读","不同形式的读",反反复复,不厌其烦,教师没有参与到学生的朗读中,对学生的朗读不作指导,更没有作针对学生朗读的训练.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读"是语文学科的主要特色。特别是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的发展。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强调"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  相似文献   

9.
"教学千法读为本",古代私塾中的传统语文教学,就是通过吟咏、朗读、背诵让学生直觉体悟语言规律,从而达到语言运用的阶段.<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朗读训练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朗读是培养小学生语感的基本手段之一 ,因为语感是对于语言文字吸收内化的感受 ,而朗读是感受语言材料的过程 ,是通过感知使语言材料所描写的客观事物变成读者内心情感体验的过程 ,是在反复感受优秀的语言材料而产生由外而内的吸收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朗读是培养小学生语感的基本途径。那么 ,如何通过朗读来训练学生语感呢 ?一、读中比较要培养学生的语感 ,仅凭机械地诵读是很难达到的。俗话说 ,“有比较才有鉴别”。因而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11.
季洪雪 《现代教育》2014,(6):111-111
新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朗读是一项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春风下重又放出了它的异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的追捧。本文试着从自读感知阶段朗读的"量",精读领悟阶段教师指导的"度",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朗读的"质",这三个方面谈一些自己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孟娟 《教育》2013,(6):51
古人很重视朗读在学习中的作用。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课堂阅读对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学生的情感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能忽视朗读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阅读教学应坚持以读为主,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式的"读",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表达  相似文献   

15.
王晓 《快乐阅读》2011,(10):183-184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春风下又放出了它的异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的追捧。本文从自读感知阶段朗读的"量",精读领悟阶段教师指导的"度",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朗读的"质",这三个方面谈一些自己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正>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为了使学生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阅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也是阅读教学的必要途径,更是发展语言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习语文,朗读是出发点,亦是归宿地。无数教学实践表明,成功的语文教学应该读出"语文味",读出"生活味",读出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在朗读指导中不但要敢于"放",更要巧妙地"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读,读出思考、读出情趣,获得真知。阅读教学的实质是指导学生怎样去读书,而不是教会学生读懂一本书或者几本书。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研究和高效利用语文早读课,科学地利用好这一黄金时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将有利于补充、巩固、深化和拓宽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使早读课成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阵地,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记忆能力、审美能力,还可以完善知识结构,增强语感,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又有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