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收集了花园断块资料,以地质学理论为基础,以多种技术为手段,对天62块进行了精心研究.通过对储层的划分、区块构造、储层物性特征、沉积相、油藏类型等方面的研究,重新计算了储量,最后制定了调整措施意见,挖潜剩余油  相似文献   

2.
利用岩芯、测井以及各种分析化验资料,运用储层沉积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及成岩作用等相关理论,从储层低渗透宏观及微观成因方面详细总结了BZ油田致密砂岩储层的低渗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相带是决定储层物性好坏的先决条件;压实作用是储层物性好坏的主导因素;胶结作用是储层好坏的关键因素,使孔隙度、渗透率进一步变差;溶蚀作用使次生孔隙发育,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集的物性。综合研究认为低渗透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这为认清该油田储层致密原因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内江科技》2015,(4):122-123
本文以沉积岩石学和石油地质学为基础,结合地球物理和层序地层学等学科,从野外露头、岩心、矿物薄片、单井测井资料等基础资料入手,对研究区内飞仙关组储层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了对川西北部地区飞仙组颗粒滩储层的一个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4.
在地学研究中,水工环是现代地学研究的重要环节,通常情况下地学研究包括了水文地质学研究和工程地质学研究还有就是环境地质学研究。对水文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对地下水的起源、形成以及分布规律等进行研究,然后探索出如何能够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而对工程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岩土工程地地质的性质和工程动力地质作用以及工程地质勘查理论等方面进行研究;环境地质也即是水工环,对环境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自然摘花和环境地质问题以及全球地质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虽然水工环研究工作中各个研究部分所研究的对象有所差异,但是这些研究对象却互相关联,并且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水工环地质研究的深入探析,并且对水工环研究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改进措施,以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针对大情字井油田黑98区块储层孔渗低及东西向裂缝发育的地质特征,通过开展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为研究区油藏开发提供挖潜及调整的方向。在对研究区油层和储层情况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综合利用研究区以往的勘探和生产资料,以石油地质学、油藏工程、油田开发地质学、渗流力学及油层物理等学科理论为指导,对研究区油藏进行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分析研究。根据模拟成果,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对剩余油挖潜价值进行分区,作为油藏调整注水开发方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航等 《内江科技》2014,(4):117-118,125
<正>本文根据露头剖面、岩心、测井资料等为基础,以层序地层学和储层地质学理论为指导,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包裹体测温、压汞分析及SUFER软件等手段,对临汾山西组致密砂岩储层进行综合地质评价,分析了影响山西组储层性能的主控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成岩作用对储层起控制作用,也是导致其致密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7.
《内江科技》2016,(8):29-31
渤海油田开展清污混注工作已经有近30年的历史,在这期间清污混注室内评价技术在油田增产、产出污水有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本文对渤海油田清污混注室内评价技术作了简单的介绍,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储层特性研究、注入水水质研究、注人水与储层流体的配伍性研究、注人水与储层岩石的配伍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地理信息系统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大飞跃,对于地质学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理信息系统在最近几年中已经普遍应用,它是在计算机上储存、编组和分析空间信息的系统,与传统的地理学相比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本文拟从地理信息系统的内容,作用,意义等方面探讨其对地质学的影响,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制图技术,可视化技术,空间分析技术,遥感制图技术等探讨其在地质学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地学面临新的需求和新的机遇。构造地质学是传统地质学的三个重要支柱之一,因而笔者认为对构造地质学的相关应用研究要高度重视,尤其是目前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面临着资源和能源的匮乏,国内急缺重要固体矿产资源,矿山勘探和开采难度加大。我国在基础地质、矿产资源、地质灾害、全球气候变化等重大地学领域将积极参与全球地学合作,此时地质构造学的应用研究显得更为重要。笔者在文中对构造地质学作用、研究的发展历程及特点进行了浅析,就构造地质学研究新进展及应用作了五个方面的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10.
行星地质学是从天文学和地质学中发展形成,借鉴传统地质学的方法和手段研究太阳系中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和行星环等固态天体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的一门交叉学科。其研究领域随着太阳系探测的发展而不断拓展,涵盖行星固体圈、行星表面环境、行星资源以及生物或适生环境演化等多个方面。行星地质学与月球和深空工程探测相辅相成,工程探测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而行星地质学的新发现又能很好地促进工程探测的实施。但目前我国行星地质学的发展还相对落后,在研究平台和研究队伍上仍存在很多短板。行星地质学是跳出地球看地球,进一步比较、拓展、深化和推动地球科学的创新发展。随着国家深空探测科技战略的深入推进,行星地质学研究的制约愈发明显,需及早布局、大力发展,以满足学科发展和工程探测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的西峰油田,是近几年发现的亿吨级大油田。白马南区是西峰油田目前的主力区块之一,延长组长8油层组是该区块的主力油层。通过岩芯、录井和测井资料,运用岩石学、测井地质学等理论和方法,对该研究区储层的沉积相类型、岩性、物性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运用储层地质学理论.利用钻井、岩心分析资料,对江苏油田花17断块阜宁组三段储层的分布和储层的物性条件、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描述,达到充分认识该储层特征的目的,同时结合试油、试采流体数据分析,确定该油藏的类型,为该区块下一步的增产增注提供了地质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工程地质学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及教学改革研究,介绍工程地质学教学现状,探讨工程地质学实践教学缺位的原因,剖析工程地质学课程岩石、矿物手机端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理念、软件内容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等,展示了手机端辅助教学软件在工程地质学课程实践教学中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从事地质学研究就要从事大量的野外调查,而在青藏高原开展地质学研究则还要面临诸如高原缺氧、强紫外线辐射等困难,这些困难对男性地质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那么会有女性愿意从事这份危险的事业吗?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董昕博士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由于其在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体方面的地质学研究,她荣获了2013年“第十四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  相似文献   

15.
一、甚麽是水文地质学,什麽是工程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和工程地质学是两门新的科学,对于这两门科学的内容可能有些人还不很清楚。这里,作一点简单的介绍。甚么是水文地质学呢?水文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是研究地殼中地下水的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16.
黄汲清是中国近现代地质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其在区域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古生物学、地质制图学等方面取得卓越贡献.除科学工作外,他在中国地质学史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黄汲清关注地质学学科前沿发展和历史进程,对中国地质科学的发展有冷静、睿智的思考.本文根据黄汲清撰写的多篇地质学史论文及其他新发现的材料,揭示黄汲清除地质学家的另一个身份——地质学史研究者.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20,(7)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称之为的地质学就是深入细致的有效研究地球的物质、构造、特征及演化进程和历史的相关学科,地质学的研究主体是地球,而当前地质学的研究侧重点,只是关注在地壳部分。在地壳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项目是石油地质以石油的形成和开采等一系列相关内容。结合这样的情况,下文重点探讨和分析石油地质与石油的形成与开采的关系,希望通过本文的简要分析,能够为我国的石油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兰州地质研究所建立于1956年。兰州地质研究所以多学科综合研究为特点,重视岩石圈中的生物地质作用及有关矿产的形成机理。在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沉积学及沉积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及生物地球化学、稀有气体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板块构造、磁性地层学)、原油孢粉学及藻类研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水平和特色。其它研究领域还有:环境地质学(古环境与古气候)、放  相似文献   

19.
德拉贝奇是英国地质调查局的首任局长。他招聘才华出众的青年地质学家,把他们凝聚成为地质学研究学派的学术小组,指导他们探索地质学的理论。德拉贝奇学派在重建古地理环境的统一纲领下从事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该学派在内部结构、成员来源以及活动方式等诸方面不同于其他研究学派,是科学研究学派中的一个独具特色的案例。  相似文献   

20.
在对油气储层进行精细描述及评价过程中,油气储层在地下的空间展布及其属性的分布特征一直是研究重点,而不同环境成因的砂体其储层性质不同,流体在其中的运动规律不同,开发特征也不同,因此沉积微相研究是精细油藏描述和地质模型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在了解区域地质背景基础上,利用储层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沉积结构等特征进行沉积相分析,建立了东营洼陷史131地区沙三中储层沉积相模式,进而划分了英亚相和微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