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3年夏,西班牙皇家马德里足球队访华成为“非典”后又一重大的“媒介事件”。许多媒体把“皇马访华”事件当作娱乐资源开发。“皇马访华”一时成为球迷狂欢的节日;许多媒体把“皇马访华”事件当作娱乐资源开发,显示了媒体的负功能“皇马访华”的娱乐性新闻报道中暴露出的种种负面现象和问题,说明中国一些新闻媒体和记者在职业认知上还存在着偏差和错误。这是一次反思职业素养和新闻价值观的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2.
中国媒体在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取得叮突破,其中湖南卫视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该台以“娱乐崛起”、“娱乐立台”,在冰灾、地震等重大事件面前,迅速实现“新闻转向”,然而客观来看,常态新闻报道并不是该台的强项。重大事件频发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媒体的社会责任,这是传媒影响力之源。在新的形势下,主流媒体要实现高端崛起,就必须打造健康向上的社会影响力,必须坚持咬定“新闻”不放松。  相似文献   

3.
论新闻娱乐化的必然和适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意力经济”盛行的今天,媒体为争夺受众,新闻娱乐化成了普遍的现象。新闻娱乐化固然不可避免,但新闻之为新闻的社会责任担当同样不可忘却。新闻从业者应该在新闻内容的选择、叙述方式、娱乐度等方面着力,做到新闻娱乐和教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博客以“个人媒体”的姿态在互联网上发布新闻,形成了一种新的新闻传播形态,进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写作形态。博客写作的频繁更新、简短明了以及个性化等概念,涵盖了博客新闻的基本写作特征。此外,与传统媒体的新闻写作相比,博客新闻具有连续书写和有序排列;以个人化写作为表现形态寻取认同;以适当“小众”化避免新闻同质化;以及书写的自由化等形态。而博客新闻的链接和反馈的简易性,促成了对博客新闻草根性写作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媒体灾难新闻存在的审美误区表现在:忽视新闻的“主题美”;压制新闻的“真实美”;破坏新闻的“善”之美;曲解新闻的“接近美”。对于灾难新闻进行审美引导,既是维护政治稳定的需要,也是满足受众需求的需要。受众获取信息,既出于知识需求和服务需求,也出于新闻审美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从电视媒体多年来“新闻立台”或“娱乐立台”的媒体实践看,两者皆持之有据,“娱乐立台”功不可没,不宜把“新闻立台”视为整个电视业及其主流传媒的规定动作。电视界和电视业以“文化立台”具有多重现实意义,其关键在于持有文化本色、文化“三量”和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7.
新闻的娱乐化是新闻传播业的一种趋势,是传媒走向市场的结果。新闻娱乐化现象的存在应当引起足够的注意。媒体要充分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遵循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既要发挥其优势,又要杜绝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的新闻改革和媒体变革,不同的人有完全不同的理解。这种对新闻改革不同的理解跟每个人所站的立场、代表的利益密切相关。有四种人对中国的新闻改革和媒体变革有四种不同的理解:1)媒体投资者和经营者;2)媒体打工仔(又称为“记者民工”);3)政府官员;4)公众。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的出现,广播新闻传播再次受到冲击。广播作为媒体要想在未来的传播格局占有一席之地,首先,广播与其它媒体应相互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才能“双赢”;其次,广播新闻传播必须在充分认识自身媒介优势的基础上进行相应变革,才能将其潜质开发到接近极至。  相似文献   

10.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被称为自媒体的网络新闻传播方式,最为代表性的就是QQ、BBS、RSS、XML、BLOG等技术的应用。在网络新闻的传播过程中,这些新媒体在新闻发布和新闻的搜集上,逐渐形成一种非主流媒体的新闻传播形态。从传播学角度讲,这一传播形态则是实现了从“公共新闻”到“草根新闻”的转型。基于此,我们必须对自媒体平台上的新闻传播理论流变作一综合考察,并对下列问题予以特殊的关注: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新闻传播形态;“草根媒体”以及“草根新闻”的价值;“草根新闻”对传统新闻的背离到底能走得多远,以及其最终走向等等。  相似文献   

11.
旗帜鲜明地抵制与克服传媒低俗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新闻传媒的低俗化倾向表现为时政新闻的娱乐化、社会新闻的庸俗化、娱乐新闻的媚俗化。传媒业庸俗化是西方资产阶级新闻思想侵蚀和不良竞争的恶果。只有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新闻职业道德,认真贯彻“三贴近”原则,才能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抵制与克服传媒低俗化倾向。  相似文献   

12.
新闻的播报方式以严肃、认真的“八股腔”持续了许多年。几年前,新闻的播报方式改成说新闻之后,其轻松、自然的主持风格得到了观众广泛的认可。这种新闻播报方式的改变开启了新闻娱乐化的先河。于是,很多电视台都在新闻主持人娱乐化方面冥思苦想——新闻娱乐化的外在表现;而现在就连新闻的内容也越发地娱乐化了,各地电视台都以猎奇、趣味的新闻娱乐受众,变“硬新闻”为“软新闻”——新闻娱乐化的内在体现。应该如何看待当前愈演愈烈的新闻娱乐化现象?这需要我们深入地分析它的成因和利弊,从而正确地认识这一现象,处理好新闻与娱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左越 《华章》2012,(34)
近年来的新闻娱乐化现象越来越受到传媒界的关注.娱乐新闻的比例加大,富有人情味、趣味性的与人们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的软新闻在新闻报道中大行其道,关系到国计民生工或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硬新闻大大减少;严肃的新闻被娱乐的手法加以软化而包装成“娱乐信息”,强化新闻事件的戏剧性悬念或煽情性刺激的方面,新闻越来越故事化、文学化.这些现象带来了媒体产业的表面繁荣,取得了客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当前,广播新闻遭遇前所未有的然机与挑战。未来的新闻竞争将新闻时效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新闻世界不再是“以大欺小”而是“以快击慢”;广播新闻要迎接世界性的挑战,只有在“快”字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15.
随着传媒消费主义的流行,娱乐新闻逐渐偏离了新闻的本质属性,成了媒体低俗化的重灾区。娱乐新闻大到内容和形式,小至语言规范都存在不可忽视的弊端,本文从新闻本位出发,对娱乐新闻的语言规范进行一番观察。  相似文献   

16.
娱乐新闻的现状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一些媒体新闻报道呈现出娱乐化的走向,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但娱乐新闻的发展方向始终不明确,在娱乐新闻报道中,夸大、歪曲新闻事实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如果不加以规范,可能会污染社会风气,削弱传媒的社会责任。不但违背新闻规律,也不利于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最终阻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到底要不要实行新闻立台、新闻立报”是近几年争论得比较热烈的问题。从长期来看,一个媒体的生命力得以持续最终还是需要依靠其本源,即以新闻报道的质量取胜,而不是依靠形式,即娱乐化的包装,并进而追求大众化、娱乐化,从而流于庸俗,丧失了其应有的公信力。因此,从介绍相关定义出发,通过对新闻媒体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对于这一问题的一些看法以及建议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8.
对气象新闻节目“变脸”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剖析了当前气象新闻节目“变脸”的深层原因与潮流趋势,指出对眼球资源(进而对眼球经济)的追逐是其“变脸”的内在动力,而社会上盛行的新闻娱乐化潮流对其“变脸”则起着一定的催化作用。结论指出,应理性对待气象新闻“变脸”中的娱乐化现象,把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恰当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当今电视新闻的发展越来越追求人性化、故事化、平民化和娱乐化,尤其是平民化的创造手法,更是各大电视媒体追求的一种境界。深入平民生活,取材平民生活,再现平民生活,应该是“平民化”的电视新闻报道风格形式的前提。当今流行的一种民生新闻就是平民化报道的一种主要形式。而“人情味”,贴近百姓、贴近社会.贴近牛活,是平民化新闻报道风格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不是简单的“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播报,而是一个“泛新闻”的概念,呈现出平民化、故事化、娱乐化、人文化的特点。新闻采编课程应在保持完整性与系统性的基础上,通过举例、知识点、活动课的点滴渗透与融入的方法,进行切合“泛新闻”理论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