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异形词阐要     
高更生 《山东教育》2002,(11):22-23
教育部、国家语委2001年12月28日正式发布了《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下简称《异形词表》)。关于异形词的性质、类型、整理的必要性、如何正确对待《异形词表》等问题有必要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2.
《异形词表》作为国家语言文字的规范 ,应该是强制性的。对于异形词的整理应该是保留与淘汰并举 ,保留一个规范词 ,淘汰其余异形词。“推荐使用”限制了“规范词”的广泛和迅速的推行。《异形词表》混淆了“异形词”和“别字”的界限 ,把不少的“别字”归纳为“异形词”。整理异形词的前提是准确判断异形词 ,异形词产生的方式大致有六种。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不能依靠“约定俗成” ,而是应该依靠国家的强制措施、应该依靠语言文字工作者的指导作用。不论是判断异形词还是整理异形词 ,首先必须是“理据性原则” ,其次才是“通用性原则”。“整理异形词”应该放在“继续精简汉字”和“继续整理异体字”之后进行  相似文献   

3.
《语文天地》2002年第3期“语词修养”栏目中有一篇题为《一类不是错别字的字》的文章。文章涉及的是异形词的用字问题,读后觉得该文的某些内容必须予以补充说明,否则在某些方面会误导读者。文章列举了150多组“异形词”,认为这些“异形词”中异形的部分是“完全可以通用”的。诚然,关于异形词,有关部门至今还没有颁布过如同“异形字整理表”、“简化字总表”“异  相似文献   

4.
历岗 《小学语文》2007,(10):57-57
问:“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五年级上册第5课《秋思》)中的“见”字,有的说应当读jiàn,有的参考资料说应当读xiàn,理由是:秋风是看不见的,这里的“见”是“出现”的意思。请问:到底应当读什么?[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将于3月31日试行的《异形词整理表》是我国第一次由国家权威部门发布汉语词汇方面的规范。但由于在推广的方式上采用了“推荐性标准”而在读者中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很多人弄不清楚:异形词难道从此就可以通用了吗?“把‘仔细’写成‘子细’、‘计划’写成‘计画’、‘牛仔裤’写成‘牛崽裤’,今后不再算错”,这是2001年12月19日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了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后遭遇的媒体误解。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异形词整理表课题组负责人李行健,他解释说,逐步制定出异形词的规范标准,在一组异形词中选择…  相似文献   

6.
朱巧明 《湖南教育》2002,(13):51-51
目标明确仔细读。《中国近现代史》的编排本身有着非常明显的优点,章、节、目、段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指导学生认真仔细阅读课本是阅读的最重要的环节。为此,教师要在上课前对课本进行深入钻研,精心设计知识性、思想性都比较强的试题,要突出重点、难点。例如,我在讲《红军的战略转移》一课时,设计了这样几道题:1.1934年10月红军为什么被迫实行战略转移?2.蒋介石为什么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其实质是什么?与不抵抗政策是什么关系?3.什么叫“左”倾错误?王明“左”倾错误有哪些表现?4.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上,请学生读课文《天火之谜》。当读到“弗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中的“冠”时学生读成guàn,有一个学生指出是guàn。到底是guàn还是guàn?  相似文献   

8.
华应龙 《教师博览》2023,(11):56-60
<正>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读一读《格言联璧》。那么肯定有朋友会问:为什么读?怎么读?能读出什么?难道其中有化错教育?接下来我一一解答。一为什么读我读《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读到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讲:“理想信念就是人的志向。古人说:‘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相似文献   

9.
请看下面两个例子:1.而一介赳赳武夫,别看常常是“气壮如牛”,一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模样,可有时候照样“胆小似鼠”,露出“银样蜡枪头”模样。(《浙江日报》)1997年12月21日《两重性》)2.《银样蜡枪头》:“无奈,只好将这只‘银样蜡枪头’一扔了事。”(《光明日报》1999年3月1日)两例中的3个“蜡”,都是别字,应为“”。蜡、,都读là,但意义很不相同。蜡,《现代汉语词典》释:“动物、矿物或植物所产生的油质,具有可塑性,能燃烧,易熔化,不溶于水,如蜂蜡、白蜡、石蜡等。用做防水剂,也可做蜡烛…  相似文献   

10.
广西藤县教师进修学校龙文余老师问:“撤销”和“撤消”这组异形词,用哪个规范呢 ?一些有影响的书报刊物中,有的用“撤销”,有的用“撤消”,这又如何解释呢 ?  答:异形词,有的专家称为“异体词”,是指社会上并存的同音同义而在书面上不同形的词,如“撤销”和“撤消”。换句话说,异形词只是同一个词的不同书面形式,它的范围不可随意扩大。例如把“林阴道”写成“林荫道”是不符合《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是在写别字,不是异形词。“哎呀”与“啊呀”不同音,“礼拜”与“星期”不同义,它们之间都不是异形词关系。“眼泪”写…  相似文献   

11.
客 :请您解释一下什么叫“异形词” ?主 :“异形词”是指在普通话中同音、同义 ,用法相同 ,只是写法不同的词。如“笔画、笔划”“身份、身分”“交代、交待”就是常见的异形词。既然它们读音一样 ,在口语中就不会有什么不同 ,所以“异形词”是汉语书面语中的需要整理规范的语言现象。“异形词”的本质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写法。因此 ,不管一个词有多少种写法 ,它们终究还是同一个词 ,所以才叫“异形”词。客 :在书面语言中为什么会产生异形词 ?主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在用拼音文字的语言中 ,就很难出现异形词 ,因为同一个音拼法应该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2.
“塞”有三个读音:sè、sāi、sài,那么,它们在什么情况该如何读音呢?这主要通过词性或词义来加以辨别。①“塞”与其他语素组成合成名词时,一般读作“sāi”。例如“活塞”“塞子”“塞尺”“塞规”“耳塞”“塞儿”等等。②单独用作动词时,读“sài”。例如“把手表塞进书包里”。③指边界上可做屏障的险要地方,读“sài”。例如“关塞”“边塞”“要塞”等等。  相似文献   

13.
有些同学读书时往往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一本书读完了,却收效甚微。为了扎实学好知识,牢固打好基础,我们必须暂时放慢读书速度,学会“咬文嚼字”,像嚼橄榄那样,慢慢嚼出字里行间的余味来。这对于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分析鉴赏能力,是很有好处的。例如,初中《语文》中有一首诗叫《敕勒歌》,歌中有“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句,从字面上看,平白无奇,不难理解,但若深入“咀嚼”,你就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来:“风吹草低”才“见(读xiàn)牛羊”,如果“风不吹”“草不低”,“牛羊”不就不“见”了么?这不正说明草原的肥沃,牧草的繁…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词典》列惟独、惟恐、惟利是图、惟命是听、惟其、惟我独尊、惟一、惟有等词,并认为这里“惟”同“唯”,即不仅“惟一”或作“唯一”,其他各条皆然,这样就形成了八组异形词。《词典》以“惟一”为首异形词。杨春女士的专著《现代汉语中的异形词》附录“《现代汉语词典》所收异形词总表”中,这些异形词均失收,且不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之列。因此,对它们进行溯源研究,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的发布和试用,是我国语文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与中学语文教学直接相关。可是我们注意到,对异形词还存在着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例如去年年底北京某媒体在报道异形词整理情况时,竟以“这些字将不再视为错别字”为题;有的老师对什么是异形词也不甚了了。为此,本刊特约著名语言文字专家高更生先生撰文,详细解释有关问题。希望老师们在教学中恰当地处理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许多同学对《口技》中“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句中的“惊觉欠伸”是读“惊觉(jiào)欠伸”还是读“惊觉(jué)欠伸”拿捏不准。笔者多方查阅资料,以为此处应读作“惊觉(jiào)欠伸”。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和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中都注明:觉,解释为“觉悟、省悟,感觉到、觉得”时都发“jué”音;只有解释为“睡醒”时才发“jiào”音。两部书中都明确指出在古代“睡觉”没有睡眠的意思,只表示睡醒。因此,《荀子·成相》“不觉悟,不知 苦”,《孟子·万章》“天…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苏教版《恐龙》一课时,学生在读到“恐龙蛋的蛋壳十分坚硬”这句话时提出疑问,“壳”字该读“K&#233;”还是读“qi&#224;o”呢?  相似文献   

18.
《口技》中有这样一句:“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其中“惊觉欠伸”的“觉”的读音,课本和教参均未作注,查很多文言文译注读本,亦未对此字注音。笔者在听课中发现,有的读 jué,有的读 jià o。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朗读磁带将“惊觉欠伸”的“觉”读作 jué。那么,“惊觉欠伸”中的“觉”究竟该读什么音呢 ?笔者认为这里的“觉”应该读 jià o。  东汉许慎《说文》说:“觉,寤也。从见,学省声。一曰发也。”段玉裁注:“觉,悟也。”查韵书《广韵》入声第四韵:“觉,晓也,…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和国家语委于2001年12月19日发布了《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推荐了338组异形词的使用词形。这些词的使用频率极高,有必要作些介绍。什么是异形词呢?该件指出是“普通话书面语中并存并用的同音(本规范中指声、韵、调完全相同)、同义  相似文献   

20.
广西壮族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002年7月3日转发了《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在教育系统试行〈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的通知》(教语信[2002]1号),要求我区教育系统各有关部门和教育教学各环节贯彻执行。为此,本刊全文转载教育部国家语委的这个《通知》及《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表中,每组异形词破折号前为选取的推荐词形;注释是说明个别问题;附录列出含有非规范字的异形词,圆括号内标“”号的是已淘汰的异体字和已简化的繁体字),以促进这项工作在我区教育系统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