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少家长送孩子入园时,总爱让孩子带点零食,小口袋装得满满的。我认为这样做害处很多。由于孩子年龄小,自制力差,带零食的小朋友在上课时往往会想到口袋里的零食而心不在焉,不用心听,有时还会忍不住偷偷地拿出来吃,分散别的小朋友的注意力,影响整个教学活动正常进行。有些小朋友在游戏或体育活动时,害怕口袋里的食物掉出来,所以不敢按教师的要求做动作,即使勉强  相似文献   

2.
孩子刚入园时,不愿到幼儿园是家长比较头痛的事。每学期伊始,我们会看到一些家长扭送孩子入园的情景,轻者训斥,重者连骂加打,这样,家长生气,孩子也感到委屈。孩子不愿入园怎么办呢?以下几点,可供家长参考:1.未入先疏导。在入园之前,向孩子讲述幼儿园里的事,如幼儿园里小朋友多,在那里老师会教小朋友唱歌、跳舞、做游戏等等,使孩子充满向往之情,产生上幼儿园的愿望。  相似文献   

3.
常听教师们说起,最烦人的事莫过于孩子来园时自己带玩具。的确,各种各样的玩具带入园,不但会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而且会由此产生孩子之间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有的教师干脆告诫家长,不让孩子带玩具入园。但孩子自己偷偷将玩具带来的现象仍时常发生。在入园时和教育活动前,我自己也曾没收过孩子的玩具,可这样处理后,有些孩子整日无精打采,闷闷不乐,甚至思维也不像平日活跃。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一本幼教  相似文献   

4.
不少家长送孩子入园时,总是忍不住要给孩子带点零食,诸如糖果、点心、花生、瓜籽、水果……小口袋装得满满的。我们认为,这种做法会带来种种不良影响。一是影响孩子的学习。由于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因而老师在课堂上讲故事,教儿歌时,那些带零食的小朋友往往不注意听,不用心学,也  相似文献   

5.
又是一年九月到,又到新生入园时。 开学初,入园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就像是一场“激战”。孩子大哭大闹,家长悄悄抹泪。许多家长总爱从窗口“窥视”孩子的活动,宁可上班迟到,也要趴在窗外看孩子几眼。有时,孩子的背影早已消失在走廊尽头,也许孩子早已投入到五彩缤纷的游戏里,  相似文献   

6.
常常发现一些孩子入园时,手里拿的包里装的都是吃的喝的,有的孩子则干脆拿着家长给的零花钱去买零食。这种现象应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儿童入园以前大多都在家里吃过饭了,到幼儿园里还要添加副食,如再加上儿童带的零食,天长日久,儿童对食物的心理需求和进食量超过其身体所需的营养量,这实际是一种病症,称儿童多食症。此症有轻重之分,轻度的一般不必在意,但严重的则会对儿童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在生理上,儿童多食症可导致消化系统疾病和肥胖症等;在心理上,患有多食症的儿童,容易养成对食物的依赖心理,过于肥胖的儿童还易产…  相似文献   

7.
我园近两年经常开展的一项家园共育活动叫“嘉宾有约”——老师有计划、有目的地邀请本班幼儿家长做嘉宾,和老师共同组织教学游戏。这样做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职业、阅历与专长等教育资源,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有的老师会问:“家长工作都很忙,他们愿意来园参加这样的活动吗?”“家长不是老师,孩子听他们的话吗?他们会组织孩子吗?”这些问题我们是这样解决的  相似文献   

8.
李颖 《早期教育》2006,(4):27-27
我园是一所寄宿制幼儿园.每次送孩子入园时,总会有家长给孩子带上一些零食。二十多年的工作经验,我总结出家长不外乎有以下四种心理:一是担心孩子饿:二是孩子哭闹时可以用零食哄一哄;三是怕孩子缺嘴;四是孩子饭吃得少,怕缺营养。  相似文献   

9.
马娟 《小学生》2013,(8):29-29
对于新入园的孩子来说,离开家庭来到陌生的环境生活,是孩子社会性发展中最重要的一步。以往我们一般采取:1.对新生入园进行家访活动,通过家访活动与幼儿熟悉。2.让家长提前带幼儿参观幼儿园。3.正式入园时要求家长将孩子放下就走,不要舍不得或者迟疑。但刚开学时孩子的哭闹现象还是比较严重,适应的时间也比较长。而不少家长见孩子哭会表现出非常心疼,舍不得放手,任由孩子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家长对独生子女的宠爱,我们发现幼儿因孩子手中,经常有钱去买零食吃。为了从小培养孩子节俭的习惯,我们在幼儿园中开展“小银行”活动,要求孩子把家长给的买零食的钱积存起来,到学期结束时,与家长商量,给孩子买一件玩具。这一活动受到家长和幼儿的欢迎,已成了我园长期进行的一项活动。上学期开学不久,“小银行”盒子里的八元多钱失窃了,调查结果是一对孪生兄弟拿的,已花得分文不剩。隔天,其阿姨家玻璃板下压着的二元多钱也到了这对孪生兄弟的口袋中。当老师把情况告知孩子的父母时,他们先是不信,最后在事实面前才如梦初醒。老师诚恳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他们痛心地谈了孩子在家的用钱情况,后悔平时在用钱方  相似文献   

11.
在新学期开始后的一两个月内,每天早晨总有些小班的孩子哭着闹着不让家长离开。怎样解决这一难题呢?我觉得家长应做好这几件工作。 1.在孩子入园前带孩子参观幼儿园,看看幼儿集体游戏和其他的集体活动。在孩子正式入园的一两天内,家长可以陪同,  相似文献   

12.
有备无患     
幼儿刚入园,尿床尿裤子是常事。我们以往的做法是将幼儿的脏裤子脱下,让他躺在被窝里,然后打电话通知家长。这样做,孩子虽不会受凉,家长也没有怨言,但孩子会因此失去参加集体活动的机会,家长也得放下工作给孩子送衣服。我觉得这样做不是好办法。开学第一天,我就通知家长准备一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3岁~6岁不能入园、入班的农村散居幼儿也能接受早期教育,我们建立了亲子活动站,利用每周二、四、六或一、三、五下午1小时~2小时的时间,由家长带孩子到站共同活动。活动期间,活动站的教师会给家长必要的指导,以促进孩子身心更加健康和谐地发展。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14.
幼儿入园适应工作中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入园适应工作是一个老话题 ,很多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但在这些方法中常常存在一些误区。1 让家长与孩子强迫分离许多人认为 ,家长送孩子到幼儿园以后 ,一旦孩子哭闹着不肯让家长离去 ,家长千万不能心软 ,必须马上离开。这就是所谓的“强迫分离法”。我认为 ,“强迫分离法”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而且只会加剧幼儿的分离焦虑 ,使那些焦虑程度较重的幼儿对入园产生恐惧。幼儿的情绪 ,尤其是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加以排解。在幼儿入园时 ,家长可以与孩子相处一段时间 ,并与孩子一起游戏。教师应热情迎接幼儿和家长 ,并…  相似文献   

15.
入园前做准备,入园时哭闹少今年我接新小班。孩子入园前,我和同班老师一起对每个孩子进行了家访。在家访中我们熟悉着孩子各方面的情况,与孩子建立感情,同时了解家长的需求。我们还带了小标记让幼儿选择,这样幼儿来园后认自己的水杯、毛巾等等就容易多了。家访后,我们将孩子的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如哪些  相似文献   

16.
儿童入园"分离焦虑"问题矫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海芹 《教育科学》2003,19(6):56-57
小班幼儿刚开始入园时哭闹,是家长送孩子入园的一大烦恼。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和家长须紧密配合。家长可轮流送孩子去幼儿园,努力帮助孩子建立良性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规律。幼儿教师要爱孩子,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用他们喜欢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使之尽快克服分离焦虑,融入幼儿园生活。  相似文献   

17.
一天下午,小班幼儿正在游戏,彤彤拉了一下威威的手,威威就大哭起来,手臂下垂不能活动了。保健老师一检查,发现威威右肘部关节变形,与另一侧明显不对称,断定为肘关节脱位,随即带孩子到医院进行了复位。家长来园时,老师才了解到,威威原本就有习惯性肘关节脱位的病症,但家长从来没向老师提起过这件事。 新生入园时,幼儿园都会给家长发一张幼儿健康状况调查表,  相似文献   

18.
每年秋季开学,新入园的幼儿总会哭闹一段时间,爱子心切的家长放不下一颗“爱心”,干脆做起了“陪读”,跟孩子一起上课、游戏。 其实,家长大可不必这样,因为这种做法既影响了幼儿园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对孩子也只能起到  相似文献   

19.
入园焦虑是新入园幼儿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创设轻松愉快的物质环境,营造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对于解决新生入园焦虑有重要作用。为此,我园尝试了“家长陪读”的方式,即开学时允许家长陪着孩子上幼儿园,时间为两天。在这两天里,孩子既有自由活动,也有老师组织的集体活动;既有单独的活动,也有亲子活动。慢慢地,孩子与老师建立了信任,感受到了在家里独自玩耍所没有的新鲜与刺激。  相似文献   

20.
刚刚入园的幼儿免不了哭闹,绝大部分幼儿都有这样的阶段,这也是幼儿面对陌生环境产生的正常表现,同时是教师和家长倍感无奈的事情。幼儿入园是他们成长阶段的关键一步,不仅是每一个孩子需要共同面对的,而且是每一名教师和家长共同面对的。一般来看,每一个新入园的幼儿都会哭闹2个星期左右,即使是适应力较强的孩子也会哭闹一两天,很多孩子,如果家长和教师没有采用正确方式处理他们的哭闹行为,那么轻者会在短期内受到情绪的影响,然而哭闹行为过于严重的孩子甚至会对一生都产生影响。现如今减少新入园幼儿哭闹行为已经逐渐成为幼儿教师工作的重点,文章研究新入园幼儿哭闹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