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要以道德正人。“恭德慎行,为世师范”。教师要以道德规范为准绳,处处以身作则,事事做好表率。为强化师德建设,以“爱学生、爱教育”为主题的活动为载体推动师德教育扎实开展,以制度为保障促进师德教育常抓不懈。通过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讲课辅导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积极组织好师德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两大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开展讨论、民主评议、深刻自查、公开承诺、全面整改等方式,深入开展“做光荣的人民教师”、“做诚信的人民教师”、“做学生满意的教师”三大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建立健全学习培训、民主评议、情况报告、责任追究、考核评估等五项师德管理制度,推动师德建设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2.
王胜 《教学与管理》1999,(11):18-19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师德建设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但在市场经济的这种新形势下,教师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变化,为我们的广大学校管理者提出了许多新的难题。我校近年来在师德建设中注重“五个结合”,走出了一条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的新路子。一、坚持以情感教育和以制度规范相结合,发挥纪律在师德建设中的促进和震摄作用。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尽量采取耐心细致的方法,避免简单、粗暴。即使对待个别有缺点的教…  相似文献   

3.
教师要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师德,除了认真学习师德规范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把师德规范内化为师德行为。我在师德践行中的感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论师德建设     
师德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它是在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活动中形成的,是在教育职业活动中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判断教师教育行为是非、善恶的准则。教师职业道德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特殊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对教师师德行为的具体要求。为了了解教师师德现状,我们结合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深入部分中小学校开展调查。调查以座谈形式进行,参加座谈的是中小学的一线教师。本文结合师德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治校三字经     
一、以德治校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一个人的思想品德至关重要.因此,必须把师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摆在首位. 1.师德的铸造."振兴国家的希望在民族,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首先,要注重师德学习.要经常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听优秀教师师德报告,谈学习心得,组织师德考试.其次,要注重师德教育.要在教职员工中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教育,以增强教师为人师表的觉悟性.再次,要注重师德践行.要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每次活动后,评出"师德标兵"给予奖励.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百年大计,育人根本。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教师,而决定教师教育行为的主要因素是师德。教师的师德对于学校教育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师德称得上是教师的灵魂。专家认为一切师德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表现出来。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规范,人们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师的人格作为师德的有形表现。高尚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教师对于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师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材。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职业选择和人生道德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教育文汇》2006,(7):11-12
为加强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河南洛阳某小学新学期推出“十条禁令”规范教师行为。其中女教师穿露肩装、吊带裙,男教师穿背心、拖鞋或赤膊上课等,被明确指认为不文明行为,均在被严禁之列。该校负责人认为,教师的行为往往会被学生效仿,因此更要树立文明严谨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国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张桂春 《教育科学》2001,17(1):33-36
国外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尤为注重师生关系准则,强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自主内化及行为习惯养成,我们应借鉴其经验,重建符合社会主义民主与市场经济制度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规范及师德教育应从“理想”回归“现实”,从“高尚”走向“朴素”,从强制“灌输”转向自主“养成”。  相似文献   

10.
试论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体系和内容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比较完备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当涉及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教师与受教育(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其他教师及教师集体的关系、教师与家长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关系等四种关系范畴和师德理想、师德原则、师德规则三个层面。其中,师德理想体现着教育专业至善至美的道德境界,具有激励功能;师德原则是指导教师职业行为的准则和依据,具有指导功能;师德规则是对教师职业行为的最低要求,具有约束功能。  相似文献   

11.
池进芳 《广西教育》2008,(16):11-11
国家振兴,教育为本;教育振兴,教师为本;师表、师德教育之魂。师表不仅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还是一种高尚的师德。为人师表、师德魅力铸就了教育之魂,这种教育之魂体现在教师以身立教的使命感和爱护学生的责任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博爱”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相似文献   

12.
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态度、行为和作风去处理教育教学问题,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调节教师行为,规范教育工作,提高教师素质,树立教师形象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我们要为做人民教师而感到光荣、自豪,同时理应倍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原教育部长陈至立在讲话中说,德为师之本。的确,如果教师没有高尚的品德,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作为一个“手里操着民族和人类希望的人类灵魂丁程师”,走什么样的路,引导我们的下一代走什么样的路,是一个应该严肃对待的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则的问题,因此,教师加强师德修养是党和人民的要求,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数字     
《教书育人》2007,(1):4-5
上海:申报职级评审的中小学校长每周至少上2节课;浙江:16,000教师参加《两法》考试;江苏:涟水县郑梁梅小学出台“八不准”规范教师行为;哈尔滨为8万名中小学教师建立“师德档案”;16封书信唤回辍学学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四有”新人的重任,要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就必须培养出跨世纪的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的青年教师。历史的使命和职业的特点,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随着21世纪的来临,师德建设的主体和外部条件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就对新时期的师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内涵、新的要求。师德建设不仅关系到培养跨世纪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而且是高等学校面向新世纪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  相似文献   

16.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首要的无疑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轨。而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主要成份是教师的师德。师德,即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一定社会或阶段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不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富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关系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而今,在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显得更为重要。本文就新时期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和实施策略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加强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在中小学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7.
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书育人的劳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职业道德观念、品质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教师职业道德意识的先进性、行为的示范性、影响的深远性、精神的奉献性和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决定了师德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师德实现的有效途径是正确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内涵,把握师德原则、规范及教育法规,提高认识,规范行为。  相似文献   

18.
《辅导员》2014,(6):F0003-F0003
芳草地国际学校富力分校始终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德标准,以“幸福的教师培养幸福的学生为理念,提升教师工作幸福指数,整体提升师德水平。以“塑造高尚师德”为核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9.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的依靠在教师,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任务在于师德建设。作为高等院校,要从树立以人为本的师德理念、建立健全师德规范及科学的评估体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大师德建设的力度等方面入手,不断推进师德建设工作。高校教师也要积极努力,不断加强思想道德、文化知识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20.
湖南娄底市特教学校认真开展教师师德教育活动,强化学校教育管理,规范教师职业行为,收到了良好成效。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从教师备课、批改作业、工作纪律等基本环节人手,倡导教师爱岗敬业、奉献特教的精神,努力构建和谐校园。通过师德教育,学校育人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以校为家、以特教为荣的风气正在形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