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体现着人类认识世界的一般规律,这种认识活动是从感知开始的。因此,感知活动应该是所有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最基本的活动。 这种感知活动,就对象而言是多种多样的,如实际的事物、现象,再现现象的实验,特为教学设计的模型、图表,以及运用电视、电影、幻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所呈现的图象和音响,还有直接陈述知识的课文,等等, 语文学科有别于自然学科,也有别于政治、历史等社会学科,其认识的对象就是语言文字本身,因  相似文献   

2.
培养感知能力。感知能力是人们对外界的直接认识,是思维活动的基础。人们的感觉器官把外界的各种刺激和信息及时传到大脑,大脑对外界的属性部分与整体的联系等予以接收、认定,并且转化为经验、知识。感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认识层次,这个层次的认识,就是所谓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感知能力的途径有二:一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品质。教师可指导学生平时写观察日记,或组织集体郊游、参观考察等活动,让学生直接有目的地感知生活。二是有效地指导学生温习课文,尤其是文学作品。教师最好能适当讲授些文学知识,使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通过形象的再造,间接地提高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3.
龚莉 《辽宁教育》2005,(7):121-121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主要包括歌曲欣赏和器乐欣赏。一般来说,人们欣赏音乐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外部音响感知。第二阶段,想象联想。第三阶段,情感共鸣。第四阶段,理解认识。这四个阶段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发展过程,即从感知体验进入联想、理解的认识过程。这里,感知体验为先,通过听觉直接接触到音响,在感知体验中发展联想(想象)思维,  相似文献   

4.
感知是思维活动的基础,是深入认识事物本质的向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总是以对于教材内容的感知为起点的。小学生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接受知识更需要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作为升华到理性的诱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特别在形体知识的教学中,我注意运用感知的特点和规律,组织好学生的感知活动,为他们形成概念,揭示规律,进行判断、推理,提供良好的前提。人的感知活动可以通过视、听、嗅、触、运动等多种渠道进行。小学生感知活动,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感官互相配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最直接的动力,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像、视频、动画等材料,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又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充足的材料,增强学生的感知认识,还可以节省大量板书时间,增加信息量,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拓展知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卢康 《生物学教学》2002,27(3):11-11,48
在学习“呼吸全过程图解”时 ,学生普遍反映这部分较为抽象 ,很难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知识 ,笔者设计了一幅人体血液循环模式简图 ,学生据图再认识呼吸的全过程 ,就容易得多了。1 认识血液循环模式简图“人体血液循环模式简图”(可以是黑板画 ,也可以是投影胶片 ,见图 1)是将课本中“血液循环模式图”与“肺泡处气体交换示意图”、“组织处气体交换示意图”三者融合在一起形成的 ,它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 ,在课堂上 ,首先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这幅图 ,认识图中各部分的含义 ,然后 ,师生一起复习人体血液循环途径这部分 …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欲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数学思维训练活动,首先应该了解数学思维的特点,发展过程及思维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在心理学上,一般把思维定义为: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认识过程;通过这种认识,可以把握事物的一般属性和本质属性。从定义可以看出,思维有两个基本特点:一个是它的间接性;一个是它的概括性。思维的间接性,主要是指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认识过程。所谓间接认识,就是以其他事物作媒体,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那些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者难以直接感知的事物,预见和推测事物的发展过程。思维的概括性,…  相似文献   

8.
科学活动区的学习活动,是我园幼儿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进行感知觉的训练,是科学活动区学习活动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所说的“自由感知”,是幼儿进入科学活动区活动的起始环节,是幼儿在特定的环境中自发地认识事物及其有关属性的过程,是让幼儿通过最基本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来认识外部世界,积累生活经验的过程。这既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又可以激发其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幼儿各方面素质的提高。那么,幼儿教师应如何引导幼儿进行自由感知呢 ?本文结合科学活动区教学实践简单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根据活…  相似文献   

9.
对于所有五官健全的人,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无限多样的世界。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以自己的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直接感知客体的颜色、声音、滋味、气味、形相和硬度等性质,形成对客体的表象认识。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达到对客体的本质的认识,形成认识的全部丰富内容。作为认识的主体,绝大多数哲学家和哲学工作者,既不认为自己可能缺少什么感官,不能感知可能存在的相应对象和属性,也不认为认识客体会有什么不能被感知的属性。用哲学的语言来说,就是相信或不怀疑世界是可以认识的,相信或不怀疑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是统一的。而另一些哲学家则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在近代哲学家中,休谟和康德就属于这一类。在我们的哲学工作者当中也不是没有类似看法的。有的论者认为,把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和不可知  相似文献   

10.
从心理学角度看,感知是人们认识过程中的前导,是思维活动的源泉。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从感知开始而后转化成思维的。由此可以看出,感知是学习心理活动的基础。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整体以及外部联系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认识整体必先以认识个体或局部的属性为基础。一、男女生感知差异及其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科学家发现,人类大脑的两半球功能有差异,大脑左半球主管高级、抽象的言语思维,右半球主要是处理空间和图像感知能力等非言语思维。男女两性的智力活动在大脑两半球的反应部…  相似文献   

11.
新知内化是小学数学新授课的基本任务.内化就是外部的知识结构通过一系列的智力活动转化为学生认识结构的过程.这个内化过程一般要经过三个活动环节,即观察感知——操作分析——归纳小结.这三个环节环环落实,新知就能很好地镶嵌到学生原有的知识系统之中. 观察感知主要是感知新教材,它是内化新知的开端环节,是学习新知的基础.感知的途径有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两种. 直接途径的主要形式是: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感知--理解--鉴赏"三步精读法,能够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阅读感知,是人对文章的直接的表象的认识;引导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参与阅读活动,可以提高感知效果.阅读理解,是对文章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启发学生思维,进行分析综合,方能实现对文章的本质的认识.阅读鉴赏,是对文章的鉴别和评价,在此阶段,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3.
正一、设计意图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这几种几何图形,在小班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本主题活动是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如:颜色、大小、环境等,能正确辨认,并感受到在生活中的应用。幼儿的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所以通过它们感兴趣的童话引入,然后引导幼儿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进行数学学习,不是在机械地强化。  相似文献   

14.
人对物体的认识,是从人对客体的感知活动开始的。通过感知活动,获得大量的直接感性认识。而这种感知活动需要学生经历亲身的体验,才能获得真切的感受,感受越深,理解数学知识就越深刻。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将教学内容渗  相似文献   

15.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主要包括歌曲欣赏和器乐欣赏。一般来说,人们欣赏音乐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外部音响感知。第二阶段,想象联想。第三阶段,情感共鸣。第四阶段,理解认识。这四个阶段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发展过程,即从感知体验进入联想、理解的认识过程。这里,感知体验为先,通过听觉直接接触到音响,在感知体验中发展联想(想象)思维,进入情感体验,最后通向理解,领悟音乐的思想情感和意境,从而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在感知欣赏、情感欣赏和理智欣赏的综合体验中,…  相似文献   

16.
图形的认识的教学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操作、思考等数学活动认识图形的特征,比较图形之间的共性与区别,形成空间观念。在人教版教材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可通过“呈现错觉图组”“提供结构材料”“借助比较过程”“留足想象空间”等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从直观感知走向抽象概括。  相似文献   

17.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认识过程。人们通过思维活动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一般属性和本质属性。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有低级和高级、简单和复杂之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用已有的去推知同类的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或颜色,这是极其简单的间接认识。如果要使学生见烟而知有火,这是比较复杂的间接认识。我们常讲的闻一知十,以小知大,以近知远,举一反三等,则是更为复杂的间接认识。鸟会飞、月晕而风等,都是概括认识的结果。古往今来,学有成就的人都肯定了思维在学习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18.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主要包括歌曲欣赏和器乐欣赏.   一般来说,人们欣赏音乐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外部音响感知.第二阶段,想象联想.第三阶段,情感共鸣.第四阶段,理解认识.这四个阶段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发展过程,即从感知体验进入联想、理解的认识过程.这里,感知体验为先,通过听觉直接接触到音响,在感知体验中发展联想(想象)思维,进入情感体验,最后通向理解,领悟音乐的思想情感和意境,从而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在感知欣赏、情感欣赏和理智欣赏的综合体验中,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思维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心理学告诉我们:感知和知觉是人类认识事物过程的最初级形式,而观察则是知觉的高级状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又是一种主动的、对思维起积极作用的感知活动,不单纯是事物在人的意识中的直接反映过程,还包括积极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20.
所谓“主动探究”,至少应有两个方面的涵义: 其一是指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始终参与认识的全过程;其二是学生的认识活动(思维操作的感知等活动)应当是一种探索性的,具有发现或发明性质的活动,探究的知识或经验可以是间接经验(昔时信息), 也可以是直接经验(即时信息),探究的方法是注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