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著名的教育改革专家魏书生老师曾以“学习是一种享受”为题进行过一组日记训练。第一天布置这个日记时学生一听就抱怨起来“苦不堪言,还享受什么呀”魏老师开导学生:“事物是一分为二的,你觉得它苦,它必然有甜,正因为你烦,所以你必然也会喜欢。认真思考,你们一定能发现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2.
著名的教育改革专家魏书生老师曾以"学习是一种享受"为题进行过一组日记训练.第一天布置这个日记时学生一听就抱怨起来"苦不堪言,还享受什么呀"魏老师开导学生:"事物是一分为二的,你觉得它苦,它必然有甜,正因为你烦,所以你必然也会喜欢.  相似文献   

3.
蒋光宇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2,(32):I0002-I0002
学魏书生的故事之六十二:学习是享受魏书生老师教的学生每天都写一篇日记,从进入中学开始,一直写到毕业。说是日记,其实许多是命题作文,题目由魏老师来出。刚入学没几天,学生问":老师,今天日记的题目是什么?"魏老师说:"写《谈学习是享受》吧!""学习那么苦,怎么能是享受?""每件事都是有一失必有一得,有一苦必有一甜。大家站在甜的一面想一想,保证有享受的感觉。"结果,这篇文章许多同学写得非常成功。过了些天,学生又问":今天日记的题目是什么?"魏老师说":《谈学习是享受》。"学生喊:"老师说错了,已经写过了!"  相似文献   

4.
“你很有同情心,老师觉得你是一个热爱生命、关爱生命的好孩子。”“国庆节那天,你画了一幅画来庆祝祖国的生日。你能这样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值得老师向你学习。”以上文字是老师为学生日记写下的批语。如今的学生,遇到问题并不轻易表露出来。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师生对话呢?日记就是很好的沟通桥梁。学生每天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写在日记本上,教师则通过阅读日记和写批语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当学生看到老师充满关爱的“心灵寄语”时,内心会产生一股暖流,生成一份激动,流露出一种感激,形成一股上进的动力,这就是由对话产生的学生“精…  相似文献   

5.
新学期伊始,我送每个学生一个本子,取名为“开心日记”,并提出三条建议: 1不要把写日记当成一种负担。不要求天天写,想写时才动笔。 2记下你一天中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或者记下你的烦恼或心里话,篇幅不要太长,写一句话也可以。 3尊重稳私权。你的“开心日记”可以不给任何人看,包括老师和父母。如果你愿意,可送给孙老师看,孙老师不会指责或批评你日记里的任何想法。或许是我的三条建议打动了他们,从第二天起,我的讲台抽屉里每天都会放着几本日记本。一年后,我发现这一做法产生了下面效果:   1学生的作文能力有了提高…  相似文献   

6.
我们常会尴尬地发现:枯燥无味的计算、练习,使得部分学生逐渐厌烦、冷漠数学学习,而且随着数学知识的增多,这种现象还在不断加剧。他们不仅不能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反而把它当成了一种负担。笔者尝试让学生写数学学习日记,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日记是大家熟悉的字眼,但在老师、家长的眼中,它似乎是语文教师的“专利”。笔者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时,偶然尝试用上它,觉得魅力无穷,收获不小。数学日记是学生学习足迹的记录,它把学生的实践、创造、发现等心理过程真实地记录下来,让学生倾诉成功的快乐,探索的乐趣。我把数学日记划分成四种不同的类型,即:(1)调查研究型:即对社会或生活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调查统计,在调查统计的基础上进行较为理性的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2)反思评价型: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过程及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分析评价。(3)…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看到了一则学生的日记:“对不起”表示向别人的道歉,是极其普通的。但,老师说“对不起”,我还是第一次感受。那次,老师错怪了我。我便把心中的不满在日记中发泄了出来。第二天,我看到了老师的评语——“老师为自己的失误真诚地向你道歉,感谢你对我提出的要求,希望你向我提出更多的意见。”当时,我兴奋极了,心里的疙瘩一下子解开了。放学时,老师又找到了我,他和蔼可亲地对我说:“王旭梅,对不起!昨天让你受委屈了,我向你道歉,希望你别介意,开心地享受生活的每一天!”那时,我无法抑制内心的澎湃,泪水在眼眶里直打…  相似文献   

9.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争取学习主动权,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终身受用的学习能力。因此,科学的学习方法,是你成功的法宝。要培养乐趣。有人认为学习政治是一件很苦、很烦、很枯燥无味的事情。消极、抵触的情绪,必然带来被动学习的局面。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记住,调整好你的身心状态,用进取向上的态度开始每一天每一次的学习,能促使你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并从中培养学习兴趣。现今教材更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高深理论通俗化、常识化,那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知识和活动…  相似文献   

10.
寻找享受     
魏书生老师教的学生每天都写一篇日记,从进入中学开始,一直写到毕业。说是日记,其实许多是命题作文,题目由魏老师来出。刚入学没几天,学生问:老师,今天日记的题目是什么?魏老师说:写《谈学习是享受》吧!学习那么苦,怎么能是享受?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才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充分享有自主学习的权利。教师应重引导,少讲解;重指点,少分析;让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得到提升,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构建文本的意义,教师必须让“告诉”走开!认知——思考中获得案例:《村居》(苏教版小语第十二册)生:老师,“草长莺飞二月天”一句中的“长”应该读“cháng”,还是读“zhǎng”呢?(其他学…  相似文献   

12.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用记忆代替思考,死记代替鲜明的感受,这是当前中学生学好语文的大敌.有的学生为了获得优秀的成绩,学习十分努力,但由于学得被动,不善于思考,他们却不能从中获得乐趣.久之,他们对学习就会感到厌倦.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要学生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他认为这“绝不是指兢兢业业刻苦努力地学好功课”.他说:“一个人可能以优异的分数从学校毕业,但是却不能体验人类的一种崇高的乐趣即读书和思考的乐趣.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是指让学生体会思想的美,享受文化财富,使自己变得更为高尚”.要让学生获得读书与思考的乐趣,具备这种“体会”与“享受”的能  相似文献   

13.
袁小宇 《文教资料》2013,(21):42-43
教学是科学,更是艺术.语文教学怎样艺术地实现它科学的价值呢?这需要语文教学“中听”并且“中用”.所谓“中听”,就是学生喜欢听语文课,在语文课堂上轻松、愉快地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所谓“中用”,就是语文教学能经得起考试和应用的检验.语文老师应从课堂教学的设计、教学语言的锤炼、教学内容的把握等方面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那天下午,我在批阅学生的日记时,忽然发现班长刘锐的日记后面附有一个问题:徐老师,你说日记是什么?请您告诉我。“日记”是什么?这个小滑头,想考考老师呢,我心里笑了。为了给学生一个准确的答案,我翻开《现代汉语词典》,查出了“日记”的答案: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记录,有的兼记对这些事情的感受。我把它工工整整地写在了刘锐的日记本上。第二天,我首先打开刘锐的日记本,想看一下他的反应,谁料打开一看,却令我大吃一惊:“徐老师,每天您都让我们写日记,我知道您是为了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实际上,我们的写作水平比…  相似文献   

15.
刘小阳 《湖南教育》2002,(10):52-52
我班有个学生,每次作文课上总是长吁短叹,抓耳挠腮,一副失神落魄的样子。下课铃声一响,他便猴精似的蹿到会写作文的同学面前,抢过作文,嘴里说:“欣赏,欣赏。”“借鉴,借鉴。”然后面露喜色,七拼八凑,草草完成任务。有一天,他主动送日记给我检查(我要求学生写日记,送不送给老师检查由学生自己决定),我一看,日记内容还比较丰富,也有些深度。我当即在文后批阅:“你的日记写得这么棒,老师在内心深处为你高兴。此篇日记颇有深度,祝贺你成了生活的有心人。老师期待你下一次佳作的出现。”接连几天,他都主动送日记给我看,但…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说明做任何一件事,开头非常重要。学习英语也一样,初一伊始,学生如果感到学习英语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门的向导,能促使动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一粒沙可以是一个世界。一刹那可以是永恒。无论什么事情,只要你钻进去,就会有无穷的收获和乐趣。何况是我原本就钟爱的书和学生……每当需要作自我介绍的时候,我总是认真地自报家门——‘小学教师薛瑞萍’.自我感觉还不错。”这就是薛瑞萍老师“享受读书享受教育享受人生”的全部奥秘,网上不少人说。我是“看云迷”(薛老师的网名看云比她的真名响多了)。职称仅是小高、教研组长都不是的看云老师,魅力何在?这个专辑,也许将让你窥见“一粒沙中的浩瀚世界”。也许还会让你醒悟: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片有待发现与开垦的处女地——只要持之以恒、乐此不疲地“向内挖掘”.  相似文献   

18.
《师道》2015,(4):18
"阳光姐姐班级日记"征文比赛,旨在引导语文老师重视学生写日记的好习惯。"班级日记"要求全班同学轮流坚持记录,这将激发同学们集体写作的乐趣,同时,在共同写作、互相阅读、教师点评的过程中,也能增进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理解,在每一天的班级生活中,发现友谊,发现爱,发现成长。  相似文献   

19.
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毫无疑问是"享受语文"。当思考成为一种习惯,当阅读成为一种对话,当表达成为一种倾诉,语文学习便成为一种"享受":享受思考的成果,享受思考的过程,享受成功的乐趣。那么,新课标下怎样才能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插上"享受"的翅膀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设敢想、善思、能问的良好学习氛转,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思考、发现。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在课堂上把信心与快乐送给学生,让他们展示自己,享受成功的乐趣,积淀自我超越的信心。首先,老师应该成为“群羊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