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惠州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以"建筑学概论"作为建筑学专业"课程思政"示范课进行建设。学院党政领导牵头组建教学团队,团队成员轮课教学,全体教师集体听课;团队成员集体备课与自主备课相结合,共同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课程教学完成后,思政教学效果良好,为后续学院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及教学的全面开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正>王猛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带头人江苏省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成员常州市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常州市中小学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常州市机电职教课程改革王猛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06年,是江苏省首个市级名教师工作室。9年来,工作室共培养常州市职教机电类专业教师26人,其中3人成长为市级职教学科带头人,80%以上的成员在市五级梯队中成长一级。工作室以课题为抓手,全面培养教师科研意识及能力,引领教师职业成长;以  相似文献   

3.
<正>江苏省常州市中小学教学仇定荣名教师工作室,成立于2006年,经历了区级、校级、市级三个不同的层次和阶段。第一阶段(2006-2009),研究主题为"教学智慧",12位成员是常州市新北区的初中语文教师;第二阶段(2010-2015),研究主题为"教学实践智慧",主体成员为常州市中天实验学校语文教师;第三  相似文献   

4.
<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为促进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要"分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笔者认为,应采用以下策略帮助教师推进教学创新。一、教学创新团队作为教学创新的组织建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创新的一种较好的组织形式。第一,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结构合理。  相似文献   

5.
构建"双元结构教师小组"教师模式,得到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强有力支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给出重要的政策信号: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教育部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评选认定了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育部等4部门印发的《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概念和建设的具体举措。这些政策的出台,为职业院校"双元结构教师小组"构建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绥化学院分析学课程教学团队是"黑龙江省优秀教学团队",是黑龙江省重点专业绥化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的一支优秀教师队伍,现有成员1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  相似文献   

7.
高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内涵与建设要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是指高职教师团队整体上要配备能力素质各有所长的成员,即团队成员中既包括理论型教师,又包括技能型教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要素和策略是:建立共同的教师发展目标;选择各有所长、才技互补的教师成员队伍;团队负责人和团队成员间分工明确、协同合作,以及在职称、类别、年龄方面的合理搭配;教师引进和培养实现专兼结合、校企合作。  相似文献   

8.
陈静 《教育》2022,(14):75-78
2022年2月8日,教育部发布今年工作要点,再次强调要不断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加快完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体系,实施职业教育教师素质提升计划."职教20条"指出,要组建一批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从而示范引领建设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三教"改革.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团队,不仅需要教师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江苏省溧阳市苏瑜名师成长工作室是由特级教师苏瑜领衔的研修团队。苏瑜,江苏省溧阳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国培专家组成员、江苏省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常州市优秀教师、常州市教科研先进工作者、常州市"831"中青年科学技术人才、溧阳市第五批拔尖技术专业人才、溧阳市首批名师成长工作室领衔人;曾获得江苏省数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溧阳市优秀工作室奖;近5年有30多篇文章分别在《上海教育科研》《中小学管理》《小学数学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依靠师资的发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明确要求"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分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职业教育教师资格标准制定为核心,革新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评价体制,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把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推上新高度。  相似文献   

11.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与创新生态系统存在相似性。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的团队建设,其组织特征是凸显成员优势互补性与研究覆盖面的校企“双师”结构化团队,目标特征是以高水平建设推动“双师型”教师个体及“双师”结构团队形成,工作特征是以“双师”团队协作实施模块化教学深化“三教”改革,路径特征是以打造校企校际共同体与“双师”结构团队并举推动教学创新。在团队建设路径上,应强化党管人才工作,组织化制度化夯实学校主体责任;细化团队建设规划,规范化特色化保障团队协同创新;落实团队建设举措,系统化实践化提升团队教师能力;固化团队建设成果,综合化体系化梳理团队特色影响;深化信息技术赋能,数字化智能化助推教师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精品课程建设是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好"国家精品课程"的关键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文章从团队的组成及建设目标;实行师资社会化,引进高技能人才;引进国外优质教学理念和资源;实施中青年教师培训计划,提高教学团队成员素质;制定团队建设机制,推进教学改革;开发和利用精品课程资源,提高团队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论述了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团队资源开发与建设.  相似文献   

13.
<正>【个人档案】李忠,2004年8月参加工作,2006年至今在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信息(物联网)工程系任教,现为江苏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江苏省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成员、2016年度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校专业带头人、校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具有网络工程师、网络管理员高级技师资格。曾获常州市劳动模范、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江苏省技能大赛先进个人、江苏省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4.
<正>李先栓,宿迁高等师范学校教师,正高级讲师。宿迁市化学学科带头人、宿迁市优秀科技专家、宿迁市"双千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所领导的教学团队获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教学团队"称号,"李先栓化学名师工作室"是首批通过验收的省级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  相似文献   

15.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前身是电力机车专业,开办于1973年,至今已有近40年的职业教育办学历史,是教育部重点铁路专业、国家职业教育特色专业。2003年学院根据国家高职教育专业目录,更名为铁道机车车辆专业。2007年铁道机车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2008年被确定为陕西省高职教育重点专业。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一种"专兼"结合的开放式教师集群,其组织本质是团队知识整合.知识主体、知识客体和团队自身影响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知识整合;团队认同和任务互赖是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知识整合的理论逻辑,其中团队认同发挥着中介变量的作用,促使团队成员产生个人——团队匹配、心理所有权;任务互赖使团队知识整合具...  相似文献   

17.
把握关键 建设高职院校教学团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学圃队建设中需解开的三个不等式,提出了“一松一紧,实现学院两大机制创新;一高一低,促进专兼职教师技能互补;一点一面,加快团队成员的分层培养步伐”的高职教学团队建设的三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正>常州市金坛区张俊科学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10年,以14位青年教师为主要力量,作为一个科学教师团队,工作室以"让每一位成员都能得到发展"为宗旨,始终保持一种向上的姿态,不断丰富成员们对科学课程的理解,一路探究,一路前行。其中,工作室成员邓云荣获江苏省小学科学优秀课评比一等奖,姚星荣获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一等奖,尹小燕、张若兰荣获  相似文献   

19.
名师风采     
<正>欧阳津,1957年10月出生。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化学学院教授,国家教学团队负责人。2013年起兼任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分析化学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国际重要的SCI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曾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及明德教师奖等奖励。2009年作为第一完成人率领教学团队获第六届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11年获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15年获中国化学会"女分析化学家奖";2015年入选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相似文献   

20.
名师风采     
<正>刘庆昌,1963年8月生,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兼任国务院委员委员会作物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作物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常务理事等。作物遗传育种学国家教学团队带头人。"普通遗传学"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主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