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年来,研学实践成为中小学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红色研学、科技研学、人文研学、乡村研学……有关研学的政策文件不断出台,各地积极探索制订研学实践标准,遴选研学实践线路,开发研学实践课程,设立研学实践基地,组织研学实践活动。研学实践作为校外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成为学校教育的必要延伸和有益补充。研学实践概念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探讨线上研学实践活动课程的研发策略,总结出线上研学实践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在开发线上研学实践教育课程过程中可以借鉴的经验,试图破解线下研学实践活动转化为线上课程的难点,探索实践活动课程网络化发展的路径,为研学实践在线教育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依托开封乡土资源,以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乡土 资源开发研究为基础,通过胡同文化研学、文化遗产研学、文化 场馆研学等课程开发,实现“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决定其在开展研学旅行中的重要地位。文章以“书香大陈”研学地为例,以地理学科为核心,融合历史、人文、体验等多科目,通过充分挖掘研学资源的多重价值设计研学活动,依据学生兴趣设计研学方案,采用跨学科问题探究方式开展研学活动等途径,实现研学旅行中的跨学科融合教育。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产、学、研研究发展的现状,理清产、学、研循环体系建构所需依存的社会背景、区域特点和专业现状,以职业教育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为例,从需学耦合、以需定学,学产耦合、以学助产,产学耦合、以产促学,研产耦合、以研兴产4个角度出发,展开产、学、研循环体系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6.
王嵩涛 《教育艺术》2021,(3):8-10,13
乡土乡情文化是小学研学实践课程的重要教育资源,包括研学实践目的地以当地风俗民情、地质地貌、古树名木、名人传记、传说故事等形式呈现的有关物质与非物质、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的相关资源,其合理开发与实践对研学教育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小学研学实践课程开发与实践是一个系统化的研究课题,具有长期性和生成性。课程的开发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科学培育研学课程资源,充分发掘乡土乡情特色,持续推动小学研学实践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以地理核心素养为导向,以乡土资源“深圳市梅林绿道”作为研学地,从确定研学地点、研学主题、研学目标、研学内容和研学评价等方面阐述研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学课程以“探秘梅林绿道,助力深圳发展”为主题,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和真实任务,分别从自然探秘、人文体验和创新发展规划三大子主题对研学内容、活动实施及评价系统进行设计。本研学活动设计方案可以促进初中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生活实践,进而提升其地理实践力素养。  相似文献   

8.
研学旅行是根据中小学培养目标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计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效路径之一。研学旅行课程化是其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有效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其常态化开设的实然路经。然而,由于认识上的模糊或不确定性,以及相关条件不足,导致研学旅行难以常态化开设,无法实现其应然目标。为此,必须通过制定相关课程政策,开发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建构课程体系,开辟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健全研学旅行评价标准等运行机制,以推进其课程化实施,确保中小学研学旅行有效开设。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年来我国对研学旅行重视程度逐步提升,研学旅行课程教学模式已逐渐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加强研学旅行于小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本文对研学旅行课程观予以简单阐述,并对研学旅行于课程应用中的教学设计提出几点建议如设立研学旅行课程主题、丰富研学旅行课程内容等,同时以《我躺在绿色草地上》歌曲教学为例进行分析,望借此不断优化研学旅行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研学手册与研学旅行的关系如同教学课本与配套练习册,研学手册可以对研学旅行课程起到任务引领、成果检验、过程留痕的作用。但是,目前关于研学手册的设计研究鲜被关注。因此,本文基于研学旅行蓬勃发展的背景,对研学手册的设计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想法。2016年,教育部颁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隶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随后,全国范围内研学旅行活动呈井喷式增长。各地在研学旅行的积极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研学旅行课程案例。  相似文献   

11.
由多部门联合指导并给予支持的研学旅行近些年来发展迅猛。它集研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于一体,通过组织学生野外考察、实验探究或社会调查等多种活动,旨在培育和提升包括地理实践力在内的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以“永春东溪大峡谷”研学考察为例,尝试对基于地理实践力提升的研学方案如何合理设计并付诸实施,以及如何科学评价研学成果等进行一些探索,以期为研学旅行中培育、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提供参考借鉴和案例范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选择江西省弋阳县龟峰世界地质公园为研学旅行地,以南昌市某中学高中生为研学主体,以龟峰的地形地貌为研学主题,进行研学旅行设计与实践,并对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实践表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与研学旅行活动有机融合,是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地理实践力是高中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而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良好的研学实践活动设计是顺利实施研学活动和有效保证研学质量的基础.文章阐述了筛选场馆研学基地时应遵循的原则,并以河北省石家庄城市馆为研学实践地点,设计了研学活动,使学生在研学过程中感知城镇化的进程,探讨人类生产生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  相似文献   

14.
武晓华 《学周刊C版》2021,(15):103-104
当今社会,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生物课堂知识理论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难以实现有效衔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物教学的深入发展,研学旅行便成为弥补这一缺陷的有效手段。通过研学旅行和初中生物实践活动的有效融合,可以深化初中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提高初中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重视程度。文章对研学旅行的意义进行论述,进而提出研学旅行和生物实践活动融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产-学-研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基地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生产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实践基地。能源学院通过近10多年的建设,建成了胜利油田等5个产-学-研基地,为学院的实践教学及全方位合作奠定了基础。产-学-研基地具有多层次立体构架的特点。依托产-学-研基地,形成了实践教学体系的系列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具体实施,取得了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多方面成果,实现了校企互利、双赢。对于这种合作模式的巩固及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正>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主办: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编辑部中学生物教学编辑部网上初赛:2018年9月-2019年5月现场决赛:2019年8月上旬大会主题1.中学研学实践课程、校本研学实践课程开发与实践,研学(培训)机构的研学课程开发或研学旅行线路(景点)设计。2.研学实践成果:①研学中的所见所闻,如研学随笔、游记、研学反思,调查分析报告,研究性论文或研学视频资料等。②地理景观、乡土风光、动植物等的摄影照片和研学中的素描、漫画、绘画等作品(需配简要文字说明)。  相似文献   

17.
研学旅行是研究性探索与旅行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是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机融通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宁波市M学校研学旅行具体实施的调研,提出了"倾听—行动—评价"的研学设计模式,指出了学校需要立足学生,以生为本,从课程体系构建、运行机制构建、基地构建入手,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加强运行保障机制建设,形成新时期研学旅行的发展思路与方案.  相似文献   

18.
通过红色教育研学活动培养学生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的情感,是落实三大文化教学的有效路径。贵港市东津一中以当地红色景点谭寿林故居为研学地,以制作宣传板报比赛活动为项目,以谭寿林革命事迹为教育内容,以研学旅行、制作宣传板报为实践活动,以弘扬革命精神为目标,以实时跟进的评价方式,呈现初中红色教育研学旅行校本课程项目化实践过程,为红色教育校本课程项目化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研学旅行热潮。研学旅行的发展离不开实践教育基地,实践教育基地是以课程为载体、以活动为依托,通过探索、体验和感知帮助中小学生培养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本文选取教育部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公布的55个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邻近点指数、不平衡指数展示其空间分布规律,分析影响新疆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新疆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空间分布不均匀,整体空间上“北多南少”;呈现以乌昌城市群为核心向周边散射的空间规律;政策环境、社会经济、交通配套、文化资源及教育环境是影响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教育艺术》2021,(1):F0004-F0004
在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发布后,研学实践活动被正式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课程体系。这对于有效推动中小学校全面开展研学实践活动,促进中小学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全国、走向国际,把课堂上、书本里学到的静态知识链接到社会发展的动态知识链条上,更好地涵养家国情怀,开阔胸襟视野,激发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