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意学习生活,是指立足于儿童健康人格和创新素养的提升与发展,培养儿童探究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学习生活。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秉承"笃学善创、宁静致远"的校训,立足儿童健康人格和创新素养的提升与发展,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意主题活动,引领儿童过有创意的道德生活,释放儿童的天性、突破儿童生活的常规化、激发儿童的自主生长。  相似文献   

2.
<正>顾润生:学校"‘创意生活100’儿童道德学习坊"项目实施的主要思考是什么?谢英: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新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我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认真落实德育目标,建立了完善而有效的德育工作机制。我们秉持大德育理念,将道德学习与创意活动结合起来,让每一个儿童在学校6年期间经历100项创意学习活动,引领儿童在参与的过程中对话沟通、调查分析、提出方案或规划,并展开实践行动,让儿童在活动中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活动成为儿童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载体,从而实现品格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王芳 《教育科学》2021,37(4):41-47
从场域的视角审视学校道德生活,将道德置于广阔的学校生活中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据学校社会组织理论,构建了学校场域道德生活的基本分析框架,分别从关系、组织、行为、课程四个方面理解"此在"与"彼在",关注作为存在者的学生"此在"的学校场域道德生活困境与探寻"彼在"的学校场域道德生活出路."此在"的学校场域道德生活困境表现为师生关系场域道德生活疏离、班级组织场域道德生活枯燥乏味、课堂行为场域道德生活功能失调、品德课程场域道德生活欠缺生活质感等."彼在"的学校场域道德生活出路有关心学校场域中学生的整全生命存在、实现班级组织的道德教育价值、建构课堂行为场域的道德教育意义、传承品德课程场域的道德内容.  相似文献   

4.
"知行不一"是小学阶段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江苏省徐州市湖滨中心小学大力挖掘社区教育资源,通过"社区行"道德实践场域、活动以及课程的设计,构建"小做大为"儿童社区行道德实践平台,引领儿童在真实的社区情境中自主体验、亲历活动、激发情感、明理导行,将在学校形成的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实践,做乐观自信、勇于实践、诚实守信、责任担当的新儿童。  相似文献   

5.
道德学习是我国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时代新命题。儿童的道德学习应以乐为原动力,以生活为依托,以活动为途径一这种在儿童真实的道德成长过程中引导儿童自主学习道德的路径,赋予了儿童道德生命发展的主动权,有效地唤醒了儿童道德学习的潜能。  相似文献   

6.
一.《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特点 传统思品课最大的弊病就是以道德知识的学习代替整个德育过程。现代品德心理学研究表明,道德学习是以体验为核心的知、情、行整合学习,品德建构是在现实的人际互动中通过道德的体悟学习实现的。《品德与生活》作为小学低段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整体塑造儿童健康人格,为儿童的发展和幸福生活服务。它以儿童的生活原型为视角,整合科学教育、生活教育、社会教育、劳动教育等学科目标,构建主题单元,使儿童的现实生活与学习情景融为一体,随机进入道德情境,在活动中实现儿童的体悟式学习。  相似文献   

7.
道德与法治教材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娃娃抓起的载体,是聚焦儿童成长中可感可思的生活事件,引导儿童主动探究生活中的"法",培养儿童明法理,懂规矩,从而构建有道德的生活,陪伴儿童实现道德成长,促进儿童知法、守法的习惯养成。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里,我园围绕“有创意的生活、创意地去生活、生活得有创意”的“创意生活”课程目标,在持续的探索实践中,“儿童、教师及家长共同缔造富有儿童成长意义的有意思的生活”成为我们倡导的课程核心理念。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推进,我们建构开放、多元、互动、共享的创意学习场域,以更有效地促进儿童生长,并逐渐形成新的构想:期待幼儿园成为儿童感知生命的自然探索场、拨动情感的美育体验场、浸润文化的生活实习场。  相似文献   

9.
以<品德与生活>教材为载体,以儿童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尊重儿童思想品德发展规律,从"爱父母"、"爱集体"、"爱同学""爱环境"、"守诚信"等各方面,唤醒初入学儿童的道德意识,引导他们过有道德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儿童道德素质、文化修养和综合能力的主要渠道.道德与法治课堂应该是真正以儿童为中心、为儿童乐学而设计的课堂,应该是充满儿童气息的课堂.我们要让儿童"热爱"道德与法治课,让儿童对道德与法治课的"热情"不断升温.打造有"热"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要抓"童"特点,有效导入;寻"童"生活,深入细节;重"童"体...  相似文献   

11.
小学阶段是人的感知力、想象力高度活跃的阶段,道德观念也逐渐由他人管教向自律转变。小学生对道德的认识和判断尚且肤浅,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以具有道德和教育意义、儿童可感可思的生活事件为"原材料",使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事件理解道德、学习道德、践行道德。  相似文献   

12.
小学低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的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此,引导儿童"学会生活"是道德与法治课需要担负的责任,而这一课程目标应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而非单纯地讲解教科书,使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获得真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儿童道德关乎儿童的成长.在儿童的成长中,儿童道德具有道德的"深层语法",即儿童之间的"爱"与"公正".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儿童具有自身的道德逻辑,儿童的道德认知是一种"受限的理性",儿童的道德情感是儿童道德逻辑的首要特征,儿童的道德行为是儿童道德认知基础上的道德情感结出的硕果.由于儿童具有自身的道德逻辑,儿童的道德教化就要考虑到儿童的道德智慧,通过儿童的生命叙事,激发儿童的道德情感,在情感的作用下,通过交往、体验,实现儿童的道德内化.  相似文献   

14.
现场体验活动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倡导的道德学习方式。立足学情和不同的教学目标,依托教材中的体验活动设计直接体验、形象带入和道德留白等"微剧场",引导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现场体验活动,可以更好地把握教材活动设计意图,激活现场体验活动的价值;并通过剧场"小达人"和游园评价等方式,从课堂延伸之日常生活,通过创意考评引领儿童的道德践行。  相似文献   

15.
道德与生活密不可分,道德教育开始回归生活,因而儿童道德评价应向生活渗透,实现评价途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生活化,从而才能够真实而准确地反映儿童的道德发展状况,才能够发挥道德评价促进儿童道德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道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新入学的儿童,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好奇心强,对新事物非常感兴趣。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教师就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入情入境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思想上受到良好的感染与熏陶,达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音乐、图片、游戏、榜样、实践等教学元素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让其做一个热爱生活的儿童。  相似文献   

17.
<正>一、从"目的地想象"出发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从2013年开始参与"目的地想象"课程与赛事活动,并在这项全球总赛事(每年都有50多个国家的1000多支队伍)中三次夺得全球冠军,非常了不起。正如谢英校长在文章中所指出的,"目的地想象"这一活动和赛事完全契合了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笃学善创,宁静致远"的校训,契合了学校2009年就开始进行的儿童创意学习项目的研究,契合了学校让儿童"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自主者,  相似文献   

18.
张崧 《中国德育》2007,2(5):1-63
今天的课堂正在悄然变化,寻找儿童、学习者和成人、教师以及经验、生活和知识、技能之间的平衡,寻找道德和知识、智力和情感、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平衡,成为建构有意义课堂的实践着力点。开设"道德课堂"栏目,呈现诸多原生态教育情境以及相关教学设计,意在聚焦课堂的功能变化,回归对课堂道德本质的理解,探索儿童道德生长的课堂学习机制。我们的信念是:课堂是道德的时空,课堂是学习道德的场所。  相似文献   

19.
真实——小学品德课堂的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真实生活的认识、体验与感悟,因此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必须贴近儿童的真实生活.小学品德课应以"真实"为课堂追求,给学生一个真目标.让学生体验真过程,使学生流露真感情,让学生做出真选择,对学生做出真评价,课堂教学追求真实效.帮助孩子解决生活中的真问题,获得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相似文献   

20.
韩鸿梅 《考试周刊》2011,(30):217-217
"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中"这一新理念赋予了儿童更直接、更贴切的生活,赋予生活更广阔、更鲜活的生命。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对于处于感性阶段的孩子来说,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学习,生活中的一切又都是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