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数学拓展课是对教材中"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有效补充,其意在丰富拓展课程资源、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在设计数学拓展课时,可遵循以下六个原则:科学性原则、实践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及发展性原则.基于以上设计原则,例举了三种常用的设计路径:延伸教材内容,完善认知体系;引入实际问题,激发多向思维;聚焦数学发展,培养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的学习中,光学习概念、定义是不够的.数学讲究的不是死记硬背,也不是机械记忆,最重要的是灵活应用.所以学习数学把例题要求举一反三,就是希望能够通多练习和反复思考,真正地可以独立地完成数学解题并保证其正确性.在整个数学教学中,习题教学主要遵照的原则有五项,即示范性和典型性相结合原则;目的性和针对性相结合原则;启发性和层次性相结合原则;新颖性和常规性相结合原则;全面性和选择性相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数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对象具有数学专业知识结构良好、文化知识接受能力较强和数学教学实践经验不足的特点.其培养目标,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性、临床性和创造性数学教师素养形成;其课程设置原则,有转化原则和结合原则;其课程设置,从构想到安排,应体现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数学习题课分为针对性习题课、阶段性习题课、专题性习题课.设计这三类习题课总的原则是不变的,它们是:针对性原则、基础性原则、典型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目的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相似文献   

5.
教学原则适用于各科教学过程,化学教学也不例外.教学过程服从于一般认识过程,但又区别于一般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人为设计的,要求获得认识的最大效果,有特定的目的,有时间限制:教学过程又是由师生参加的双边活动,教和学密切配合.为提高中专化学教学效果,笔者从形象感知和抽象思维相结合原则、循序渐进和勇于探索相结合的原则、"学生发现"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出发,结合化学教学实例进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发现:目前,国内关于前置性作业设计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关于初中数学前置性作业设计的研究却很少,关于初中数学前置性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的研究则更少了.本文主要针对初中数学前置性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展开论述,希望能进一步提高前置性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数学阅读能力包括数学语言的理解应用能力、阅读推理能力、联想记忆能力、概括数学材料的能力和元认知能力。数学阅读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阅读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原则,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8.
通过高中数学的习题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空间想象等能力。为了避免或克服数学习题教学中的不良倾向,在习题教学中应坚持数学习题教学的五项原则,即目的性和针对性相结合的原则,示范性和典型性相结合的原则,启发性和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新颖性和常规性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全面性和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原则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数学教学原则既要遵循教育学的一般原则,又有其独特特点.数学教学原则可以概括为学习数学化的原则,适度形式化的原则,问题驱动的原则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原则.建立数学教学原则体系,需要考察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找出数学认知规律,总结数学教学的实践经验,为数学教学提供客观规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学数学教学原则是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和任务 ,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而制定的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和一般原理。它具有实践性、宏观性、时代性和主观性等特点。小学数学教学应遵循传授数学知识与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相结合、启发引导与主动参与相结合、形象直观与抽象概括有机结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系统性与渐进性相结合、理解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与掌握数学知识结果并重、理解巩固与探索创新有机结合、面向全体与尊重个别差异相结合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实践,阐述了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若干原则,并从学以致用、探究性、数学思想方法等三方面讨论了如何进行数学问题情境创设,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走入新世纪的美国小学数学的原则和标准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国家数学教师协会在其《学校数学的原则和标准 :讨论稿》(1998)中制定了小学数学的公平原则、课程原则、教学原则、学习原则、评价原则和技术原则。并制定了内容标准和过程标准。这些原则和标准带着先进的观念走入新世纪 ,对我国制定数学课程标准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按照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情境可以分为生活情境、数学自身的情境、其它学科的情境.情境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有以下作用:帮助小学生学习数学化;帮助小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帮助小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中情境创设要遵循以下原则:要基于小学生的经验基础;要紧扣数学主题;要处理好不同情境类型的比例.  相似文献   

14.
数学分析习题课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通高等院校数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为平台,结合其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实践,《数学分析》习题课教学应遵循的4条教学原则:其一,充分备课、严格选题、作业中的典型错误及时剖析纠正、不单纯讲评作业充分发挥习题课优势;其二,在进行《数学分析》课程教学和习题教学时,应“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并重;其三,师生互换角色的动态教学方案;最后,习题课采取分层施教、小班施教的优势和原则.  相似文献   

15.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大学数学教学内容之中,能够有效地培养大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探讨了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大学数学教学内容之中应遵循的目标和原则,并介绍了作者的改革实践,以期为高等院校大学数学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The mathematical textbook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influence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However, as more modern methods of teaching aim to engage the pupil in mathematical activity the textbook's role has become more problematical.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nalyses that problem and offers principles and examples from new Polish textbooks which illustrate some possible solutions.  相似文献   

17.
“数学化”是近年西方学者提出的一个概念 ,指师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共同努力、相互作用 ,使儿童准确理解各种数学表达或运算所需的规则和准则 ,最终形成儿童自身关于各种物体和情境的数学模式。本文以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大量观察为基础 ,阐述“数学化”的含义和过程 ,分析影响“数学化”顺利进行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 ,并为数学教学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这对于我国数学基础教育中儿童数学能力的培养及思维的发展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数学及数学建模的重要性,探讨在大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数模思想的原因和原则,并说明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数学建模,最后列举主干课程中较为适合的实际问题模型。  相似文献   

19.
Although breaking down a mathematical problem into smaller parts can often be an effective solution strategy, when the same reductionist approach is applied to mathematics pedagogy the effects are far from beneficial for students. Mathematics pedagogy in UK schools is gaining an increasingly reductionist flavour, as seen in an excessive focus on bite-sized learning objectives and a tendency for mathematics teachers to path-smooth their students’ learning. I argue that a reductionist mathematics pedagogy severely restricts students’ opportunities to engage in authentic mathematical thinking and deprives them of the enjoyment of solving richer, more worthwhile problems, which would forge connections across diverse areas of the subject. I attribute the rise of a reductionist mathematics pedagogy partly to an assessment-dominated curriculum and partly to a systemic de-professionalisation of teachers through a performative accountability culture in which they are constantly required to prove to non-specialist managers that they are effective. I argue that pedagogical reductionism in mathematics must be resisted in favour of a more holistic approach, in which students are able to bring a variety of mathematical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bear on rich, challenging and non-routine mathematical tasks. Some principles for achieving this are outlined and some examples are giv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