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戚燕华 《考试周刊》2014,(6):193-193
绘画离不开梦想,没有梦想,便没有艺术。手印画是一种特殊的绘画形式,和其他形式的绘画不一样,其属于联想成像的一种。它提供了幼儿以皮肤直接作用于颜料和纸张的机会,促使幼儿在玩弄色彩和偶然造型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展现自己的绘画梦想。我们通过积极的诱导、适时的鼓励等方式,激发幼儿参与手印画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想象力等,让每个孩子都喜欢手印画,让手印画成为孩子展现梦想的舞台。  相似文献   

2.
记得有一次,我教幼儿画《金色的房子》,我先出示范例,然后示范,最后幼儿学画,绘画结束时,我发现一个小朋友画得惟妙惟肖,和老师的范画很相像。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拿着范画和这个小朋友的画向一位富有绘画经验的赵老师请教。我暗想:他看后准吃惊。没想到,他叹了一口气说:“这个小朋友眼睛里有画,而心里没有画。”我着实吃了一惊,忙让赵老师接着讲下去:“其实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想像力和创造力是很独特的,绘画时教师不宜示范,也不宜出示范例,应放手让幼儿自己画,孩子眼里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在欣赏孩子的作品时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眼光…  相似文献   

3.
卢小玲 《广西教育》2013,(45):96-96
绘画,是一门艺术。它能开启孩子的心智,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涂鸦”是幼儿特别感兴趣的活动,然而却往往被大人认为是瞎画、胡闹。幼儿在涂鸦时不经意间弄脏衣服、桌椅常常会受到家长的训斥。殊不知,大人的这种做法在无形之中扼杀了幼儿的想象力,抑制了幼儿绘画的兴趣。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幼儿“涂鸦”这一爱好,点燃幼儿绘画的兴趣,让幼儿在“涂鸦”中找到绘画的乐趣,开启幼儿的绘画之旅。  相似文献   

4.
高万存 《学周刊C版》2019,(17):168-168
线条画是幼儿在自由自在的状态下随时就能进行绘画的一种绘画方式。在美术课上幼儿表现出对线条画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线条画可以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用简单的画笔表达内心的想法。学习线条画,可以满足幼儿爱涂画的天性,促使幼儿养成观察分析事物的良好习惯,还可以挖掘幼儿的绘画潜能。幼儿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面前创造力是很大的,所以培养幼儿对线条画的兴趣是引导幼儿走向绘画方向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5.
给孩子自由.还孩子本色.让孩子无拘无束地画、随心所欲地画是很多老师都希望看到的。而实际情况却是很多孩子.特别是低年级孩子在拿到画笔时常常会说:“老师,我不会画。”其实.他们也有热情想画好。可往往不知画什么、怎么画.即使画了也只是一些自己都不满意的涂鸦之作.这样时间一长就会使他们的绘画热情和自信心受到挫伤。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有必要对低年级儿童的绘画能力进行训练.使他们真正有能力,自由地、无拘无束地画。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6.
钱春蕾 《教师》2015,(6):66-67
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他们所看所想的经验很有限,在绘画时往往拿着纸和笔却不知如何画起.那怎样才能让孩子乐意画画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幼儿有绘画的兴趣和热情,辅之以教师的循循善诱、正确引导,即使是小班的孩子,也能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相似文献   

7.
本课题以"我手画我心,我心飞扬"为研究的突破口,放手让幼儿在美术作品中表露个性化的情绪与情感,使幼儿得到美的陶冶。会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是我们研究和实践努力的方向,现形成了有效的经验和策略。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往往会打破成人有关美术创作的条条框框,创作出一些成人难以想象的作品,这种超常规的、独特的现象正是幼儿大胆的想象和神奇创造力的体现。正像加登纳说过的:"差不多每一个孩子到了3~6岁时,在有合适环境的鼓励下,都是极富于创造性的,对于所有的孩子来说,这个阶段正是最自由的阶段。"根据孩子这一心理和年龄特点,我们开展了多元化的美术活动,形成了园本课程。绘画以其色彩的无限性及流动性,给了幼儿拓展艺术思维,激发想象力的极大空间。幼儿可以利用各种绘画工具以及各种不同的媒介与方式,通过色彩、线条、构图等美术语言,创造各种不同的视觉作品。幼儿喜欢根据自己的想象把成人眼里的废品变废为宝,成为一件件包含想象与创造的"艺术品"。在表现技法上,他们喜欢用笔简练、形象突出的作品。因此,教师们遵循高度艺术性与幼儿年龄特点相结合的原则,了解他们的欣赏习惯和心理要求,结合他们的实际,选择一些他们能理解的大师作品来引导幼儿进行创意活动。  相似文献   

8.
时鹤 《考试周刊》2013,(32):194-195
<正>绘画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一种语言,孩子会拿笔就会涂鸦,会涂鸦就会有绘画创造的源泉。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孩子才会主动思考,主动学习。新课改要求幼儿园开展绘画教学,尊重幼儿兴趣,并在幼儿的兴趣点上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使幼儿获得有关经验,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一、从色彩的审美感知入手,培养小班幼儿绘画兴趣。普辛讲过:色彩是吸引眼睛注意的诱饵。从小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感受色彩、认识色彩、激发幼儿对美的追求、对美的感受,可激起表现美的欲望。如在绘画《小熊的新衣》活动  相似文献   

9.
绘画是幼儿喜欢的艺术活动,幼儿通过信手涂抹可以表达内心世界,达到交流目的,产生心理上的满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目前幼儿园课程的主要特点,游戏是幼儿在园的基本活动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幼儿绘画活动就是一种游戏,36岁的幼儿几乎百分之百地喜欢它。幼儿在绘画中往往喜欢把无生命的东西画成有生命的,把静止的东西画成运动的,把毫不相干的东西混为一体,这种不受约束的表达是孩子特有的,也是最为宝贵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吴洁 《考试周刊》2014,(53):188-189
幼儿园绘画活动中,评价体现了一种教育艺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形成。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进行相应评价。孩子在彩绘活动中会因为材料的不同而创作出丰富多彩的彩绘作品,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会有自己的想法,并表达出来。彩绘活动的评价,不但是老师的评价,还包括幼儿的自评、互评。老师在幼儿作画过程中的评价直接影响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下一步的作画情况。为幼儿营造良好的作画氛围很重要,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做到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11.
尤燕芳 《考试周刊》2010,(36):235-236
绘画似乎是孩子的一种天性,从幼儿拿起笔随意涂鸦就开始了。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孩子不那么喜欢动手了,有的孩子画得总是那些,这些孩子在绘画时是不是愉快、自愿的,情感是否积极主动?这就更需要老师作积极正确的指导,下面我谈谈在指导幼儿绘画教学中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正一、让幼儿想画、敢画,支持幼儿的创作行为我们在欣赏孩子的作品时总是觉得孩子画的不好,让孩子重画。因此幼儿每画一笔就会担心"我这样画行吗?老师会不会说我?"顾虑重重,无法将全身心投入到美术创作中。因此,幼儿在创作时要为他们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让幼儿充满激情地去创作,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教师应克服以成人标准评价幼儿艺术活动的倾向,欣赏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和水平进行的表现与创造。  相似文献   

13.
几乎所有两三岁的孩子都喜欢涂涂画画,他们在墙上、地上、手上、衣服上随意挥笔作画.他们有的画是横线、竖线、斜线掺杂在一起、有的画全是螺旋线、有的是很多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圆,总之他们的画杂乱无章,要让他们真正画一样东西实在太难了.在大人眼里他们的作品简直是乱七八糟,其实这就是每个幼儿都要经历的涂鸦期.涂鸦是幼儿绘画的起点,是幼儿未来绘画不可缺少的准备阶段.作为老师和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度过这个涂鸦期呢?  相似文献   

14.
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经过无拘无束的“涂鸦期”,都会有“我想画”、“我要画”的欲望,画画可以让他们表达情感、渲泄情感。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总是把自己的范画出示给幼儿,然后再向孩子介绍绘画的步骤与技巧,这种教法看起来效果明显,孩子们进步得很快。孰不知,这种示范和例画往往带给孩子的是一种完美印象,是孩子们心中的榜样和追求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往往从属于老师的条条框框,进而束缚了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那么如何让绘画活动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15.
刘会 《教育文汇》2004,(10):39-39
以前,我上美术课,总是先画好示范画,让幼儿观察后讲解画面,然后要求他们跟着我一步步学画;幼儿基本上都能完成作业,图画也画得很漂亮。学习新《纲要》之后,我认识到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实际上禁锢了孩子的观察力和想像空间。于是我尝试在教学中让幼儿对实物多观察、  相似文献   

16.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极富创造潜力的时期。绘画活动是孩子的真爱,它可以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天马行空地进行创造,但如何抓住孩子的这一兴趣与需要,则是需要幼儿园与教师深入思考与探索的问题。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也许经常会看到以下一幕:幼儿常常在一张纸上画了一样又画一样,直到把画面添满为止,甚至把所画的东西涂满黑色,最后什么都不是,但自己口中还念念有词,得到极大的满足。  相似文献   

17.
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表现的绘画方式不同,小班是以涂鸦为主,一般成人看不大懂,但是孩子总能指出他画了什么,甚至每一根线表示了什么意思,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一些绘画基础,但思维还没什么定势,最不受外界的影响和束缚,往往会出现异想天开的现象,这点是最宝贵、最难得的。形象期是幼儿绘画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此阶段的幼儿能有目的、有意识地画自己想要的东西,动手之前已能想好要画的内容并按照预想的主题完成,画完之后能较清楚地讲出自己的想法和所画的每一样东西,手对笔有较好的控制,真正的绘画由此开始。  相似文献   

18.
我给幼儿上图画课时 ,很少限制和批评他们一定要画成什么“标准”的形状 ,只要他们心中认识到应该画成什么形状 ,努力去画就行。绘画活动中 ,我为了开阔幼儿的思路 ,不使幼儿拘泥于临摹老师的一种范式 ,往往展示多种画法。为了节约示范时间 ,多留一些时间让孩子们画画 ,我往往示范时画得很快。由于熟练 ,我一画就能成形。孩子的画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进步非常明显 ,胆子大了 ,不怕犯错 ,但我发现他们画得太潦草了 ,有些很简单的图形都没画好 ,有的将圆形画成了长长的椭圆形 ,有的还动不动就叫 :“老师 ,我画错了!”我说“画错了没关系 ,只要你…  相似文献   

19.
孙泽君 《成才之路》2012,(14):90-90
正儿童的绘画是他们本真的生命活动,绘画能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眼睛的协调能力、语言能力、情感和社会能力。婴儿通过哭闹、笑容和身体的摆动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幼儿的画和婴儿的表情是一样的,仅仅是表达情绪、心情的一种方式。而有些家长和老师却以好坏来评价他们的画,甚至上升到心理分析,试图通过这些画来判断幼儿的性格气质。幼儿的涂鸦从最早的乱涂乱画开始,家长和老师不应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幼儿的作品,如果幼儿时期孩子的画就被否定,那么将会影响幼儿的自身发展。只有充分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合适的内容,才能真正带领幼儿感受艺术的美。  相似文献   

20.
刘晓敏  渠静 《课外阅读》2011,(8):322-323
“线画”是单纯用线条来描绘对象的一种绘画表现方法。它运用千变万化的线条采构成风格独特的作品。通过“线画”学习,可以丰富幼儿的想象力,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提高审美能力。笔者大胆尝试了“线画”教学,目的是让幼儿通过“线”塑造形,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促使幼儿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笔者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体验到幼儿线画教学是可以最直接地用于表现形象的绘画手段。经过系列的,有步骤的训练,可以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促进绘画技能的掌握,为他们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实践中我们就幼儿线画兴趣的培养、主体性的发挥、教师指导策略、幼儿作品评价等问题进行了相关的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