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以烟台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探讨了订单培养、"2+1"人才培养、"分组教学导师制"人才培养三种模式在专业培养中的实际应用,分析了对于全订单、后订单培养模式及对这两种摸式的补充——"2+1"模式,为隐式订单补充了"分组教学导师制",通过探索多种切实可行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校企"双赢".  相似文献   

2.
"3+1"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校企合作的模式之一。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提出了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塔型"框架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详细论述了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当前校企合作和导师制存在的不足,阐述校企合作和导师制创新融合的必要性,提出“企业导师+专业教师+辅导员+高职学生(1+1+1+n)”的校企合作导师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校方和企业的人才及资源优势,切实提高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4.
张振华 《职教通讯》2011,(10):58-60
"1+1+1"人才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模式的一种应用模式。"1+1+1"人才培养模式即"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的模式。这种模式是近年河南、天津等地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河南化工职业学院在办学过程中的具体实践,探索出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高职涉外经贸类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有两种模式:一种是"1+X"人才培养模式,另一种是"X+1"人才培养模式。这两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框架具有同质共性,即培养的都是复合型涉外经贸高技能人才,但是这两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结构和人才培养专长都有各自的特点。根据涉外行业企业对涉外经贸类专业群"1+X"型人才与"X+1"型人才的评价和要求,需要创新"1+X"型人才与"X+1"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行"1+X"型人才与"X+1"型人才培养教学力量的强强联合,达到优势互补。另外,还要深化工学结合,建立涉外经济行业的产学研联盟,实现"教、学、做"一体化,重点培养"1+X"型与"X+1"型人才的终身学习能力、创新创业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新常态"下的项目驱动"1+1"翻译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参与真实项目,运用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职业规范化训练。这种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将认知教学模块和校企合作实践模块相结合,师生与企业导师共同参与,强化"产、学、研"三者的有机结合,符合"互联网+新常态"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7.
论地方高校2C+2T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必须面对的难题."2C+2T"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实现"零距离"的校企合作,有效利用企业实践条件,实现工学交替教学;在本科阶段实施"双导师制",充分发挥学校的科教优势和企业技术优势,共同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杨巨恩 《成才之路》2023,(16):73-76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1+N”模式可以实现院校、行业、企业优势互补,保证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更符合行业、企业的要求。文章分析现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提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并以广西工业技师学院财经商贸类专业为例,在试点班级实施新模式,对结果进行总结,提炼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1+N”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有效策略,以期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1+N”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施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石家庄地铁订单班的"2+1"人才培养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校企共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创新课程体系,完善课程内容,满足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以组织和制度作保障,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保证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校企对接"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有效促进了教师、学生和企业的观念转变,促进了校企深度合作,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了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满足工程管理专业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行业需求,本文分析了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负外部性表现,将CBE理念下的校企合作模式引入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中,构建以"基础教学—综合实践—研究创新"为主线的"学习+实践+创新"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政产学"协同培养人才的机制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基于全面渗透的资源共享机制、基于互利互惠的激励动力机制、基于政策导向的政府调控机制、基于培养目标的人才考评机制、基于灵活多样的校企合作机制。目前,国内"政产学"协同培养人才的模式主要有八种模式:"3+1+1"校企合作教育、工学交替的校企合作教育、内生反哺型的校办企业合作教育、双主体型的校企合作教育、股份制型的校企合作教育、企业办教育型的合作教育、大学—政府职能机构的合作教育、政府协调型的合作教育。  相似文献   

12.
产教融合是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高校产教融合面临校企合作浅层次、产学相对脱节、体制机制不完善等内卷化困境.麻省理工学院面向未来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的特征十分明显,本文分析其在人才培养理念、产学合作模式、课程结构设计、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有益经验.解决高校产教融合内卷化困境的有效途径可以包括:建构"教学主体+社会力量"的"工程教育共同体"、形成"问题导向+学科交叉"的"工程教育新体系"、探索"教学实验+企业实践"的"工程教育新模式"、强化"科研教师+工程导师"的"工程教育新师资".  相似文献   

13.
为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了"3+1""2+1+1"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基于OBE-CDIO的教学体系,与企业联合构建了"协同创新""联合研发""合作办学""校中工厂"四种协同育人模式,提高了行业企业对办学的参与度,提升了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4.
针对国内旅游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543"双轨制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双轨制"是该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三全"是该模式实施的重要环节,科学的旅游企业选择机制是该模式实施效果的有力保障,"五能""四促"型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是该模式构建的核心内容,校企全方位合作的领域、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企业收益的主要方面是该模式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5.
"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随现代学徒制体系应运而生,是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高职院校深化校企结合、产教融合的实践路径。高职旅游类专业有着贴近企业需求、实践技能要求高、实习就业直通车的教育优势,使该专业大类的"双导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如鱼得水,注重实效。这一过程中,校企双方要遵循合作性、全程性、项目化和应用性原则,共同搭建校企合作支撑平台,充分依托运行体系创新平台,通过项目教学、任务驱动、课程实训与工学交替等具体路径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深入分析"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校企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特点及具体运行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课堂实践教学,构建开放式四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提高实践学分比重等实践教学改革措施,以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口,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借鉴国内外校企合作教育的成功经验,搭建起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和学校主体"三元"互动,产学合作教育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两会"为支撑的高职"三元两会"校企合作办学的管理平台,创新了校企合作办学新机制。  相似文献   

18.
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特别是工程教育模式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针对自动化专业传统的本科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讲解,轻创新实践训练,教学方式陈旧等缺点,从改革人才培养方式的角度,从培养方案的调整、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校企合作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探讨自动化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提出了“3+1”学期制,并且在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上引入了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有效的实践动手训练的培养机制来推进实践教学训练改革,以期成为校企合作培养的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并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普通指导模式和拔尖指导模式,通过实施效果说明"1+1+1专业导师制"对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甘肃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积极开展"3+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创新,通过教学改革、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同时积极建立长期的、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基地的拓展和管理运行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