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出版界老前辈赵家壁先生的《回顾与展望》一书,收辑了他多年来有关出版方面的文章,对于从事编辑工作的同志颇有学习和参考价值。此书已列入我们《编辑丛书》,即将出版。本期发表的《〈回顾与展望〉前言》是他为这部书所撰写的序。  相似文献   

2.
不知是谁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蠢。”此语非深得书中三昧者不能道哉。曾主持《读书》多年的沈昌文先生的《阁楼人语》,就是一本可以医蠢的书。笔者此文谈的仅是王蒙先生的序言《。阁楼人语》择优选录了沈先生主编《读书》期间撰写的“编后”一类文字,王蒙作序时借题发挥议论如何才能成为一位优秀的编辑,题目很妙也富有概括性:《有无之间》。好编辑应该“有”什么?相信不少人都能罗列出一大堆来:应该有知识、有操守、有热情、有容量等等。那么,编辑的“无”又指什么呢?还是听听王蒙的说法吧:优秀的出版家编辑家只有进入兼收并蓄的“无…  相似文献   

3.
《编辑独语》任火著,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任火先生撰写的《编辑独语》一书出版之后,在国内编辑学界引起一定的反响。对于书中提出的关于学术编辑问题的学理思想,同行们倍受启发而欢欣鼓舞。这一点,从高起元先生主编的《走向编辑灵魂的圣坛——放谈<编辑独语>》一书中所载七十多篇评论文章中可以看出来。与此同时,同行对  相似文献   

4.
一编辑、出版《中国学生作文年鉴》这个创意,最初是由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陶本一先生提出来的。陶本一先生在山西工作多年,曾任山西师大校长,颇有名气的《语文报》也是由他创办的。他对语文学科教育素有研究,对作文教学有许多精到的见解。当时我们有一套学生作文的书内...  相似文献   

5.
清代人文渊薮,清人的诗文集更是浩若繁星,数不胜数。从人民日报社的柯愈春先生所著《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以下简称《清集提要》),我们便可以窥见清人别集著述之隆盛。《清集提要》介绍诗文刊刻源流,版本异同及庋藏情况,实是嘉惠学术。笔者在参与吾师杜泽逊先生主持的国家项目《清人著述总目》的编辑工作时,对此书多有检核,其检索方便,提要翔实,但也偶有疏误。现将己所发现条举如下:  相似文献   

6.
通过笔者所在出版社出版的《艾略特波浪理论——自然法则》一书,使艾略特先生编辑整理的《Nature's Law——The Secret of the Universe》在遗失了几十年后以中文版重新面世,正本清源,为波浪理论爱好者提供艾略特先生原著的中文版。书中展示了他在图书编辑方面创造性地设计出的三重编码体系:知识点、图形、图形与知识点的结合,多图形与多知识点的结合,它们同时出现在一个页面或多个页面上的编辑技巧。理解三重编码的优点,对编辑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在今后编辑出版专业性强的图书中,要充分考虑读者可能遇到的困难,合理的编辑模式能够大大降低他们的阅读难度;一名编辑的努力与付出换来的是成千上万读者的省时省力,这其中的社会效应与时间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相似文献   

7.
正"嫁衣只为稻粱谋,碌碌终生锁眉愁。敢誓丹衷存万世,书香更比人长寿。"这是笔者读完赵家璧先生《编辑忆旧》一书后写下的感想。编辑是山谷的幽兰,沁香却默默无闻;编辑是作者之影,存在却少有人注意。也许在一般人眼中,编辑工作不过斤斤计较于文字,是一种"小气"的工作。但  相似文献   

8.
当一位前辈向我介绍新出的“普通高等教育编辑出版类规划教材”之一种《书籍编辑学概论》时,曾暗自问道,我已干了十多年的编辑工作,还需要看这本为高校编辑专业编写的教材吗?待把书读完,不禁为自己在编辑专业方面的知识仍有如此多的空白而汗颜。换句话说,这书不仅是编辑专业学生应该  相似文献   

9.
在读过《我是编辑》以后,很高兴最近又读了《父亲的希望》。叶至善先生的这两本自选集,从文章内容到选编思想来说,就是姊妹篇。前书主要选的是至善先生几十年来做书刊编辑工作的体会,《父亲的希望》一书则是反映了他二十多年来的工作、生活与思想。全书74篇清丽的文章,大都文字不长,没有严肃的说教和枯燥的议论,无论序跋或者正规场合的讲话,一些往事的回  相似文献   

10.
熊十力先生在《佛家名相通释》的《序》中曾 说:“凡读书,不可求快。而读佛家书,尤须沉潜往复,从容含玩,否则必难悟入。吾常言,学人所以少深造者,即由读书喜为涉猎,不务精探之故。”熊十力先生在这里讲的是读书方面的事,但这一段话对做编辑工作来说也是非常适用的。编辑审稿即是读“书”─—是读没有经过加工、修改与印刷、出版的“书”,其中必有各种各样的错误在,尤其不可求快,尤其需要“沉潜往复,从容含玩”。诚然,编辑审稿并不就是读佛家书,但若编辑审稿时都能拿出如熊十力先生所说的那种“沉潜往复,从容含玩”的“精探…  相似文献   

11.
编辑工作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下)薛德震三、编辑工作的特点编辑工作是一种高尚的脑力劳动,这种劳动有如下几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社会性劳动编辑工作的社会性,包含两层意思:首先,它是社会所需要的。任何文明社会都需要出版物,都少不了编辑工作者。我国的书...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狭义地去理解编辑工作的性,把编辑工作简单地看成是修修改改,删删补补,不具造性。实际上,编辑工作是一种特殊的创造劳动。过,我们总认为《新疆林业》杂志是行业指导性杂志,简地理解了“上传下达”的办刊精神,编辑没有创新意,导致刊物内容死板、平淡,缺乏新鲜感及亮点。近年,《新疆林业》杂志致力于编辑创造力的开发,在这方作了一些尝试,收效很大。编辑们深感,期刊能否有创,关键是编辑的创造力是否得到开发。那么,如何才能发编辑的创造力呢?一、激发思维《辞海》中把思维分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本文就辑思维结合编辑工作的…  相似文献   

13.
胡靖同志在《略谈编辑改稿》一文中提到:“编辑要否改稿,这原本不成其为问题,现在据说有了疑问了。”按我的浅见,编辑改稿的问题,确实需要进行具体分析,深入探讨。 (一) 我国的编辑工作具有悠久历史,殷商武丁的王妃妇姒,妇姒是专司整理当时的文书——甲骨文的,他们将所收集的文字材料,分门别类,按年编排,整理成书籍的雏形。春秋末期的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为传播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作出杰出贡献,他的编辑  相似文献   

14.
编发优秀稿件,是我们每个从事编辑工作同志的共同愿望。编辑个人的知识修养,对编发的稿件质量有着关健性的影响. 我在接触《历代军事思想研究》等栏目的编辑任务时,因为不懂业务,知识贫乏,简直有点无能为力.不敢下手。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必须加强自己的知识修养。我大体采用了这样三种办法:一是所谓“临阵磨枪”。就是先把作者的来稿认真地阅读一遍,然后根据作者所提出的问题,所引用的史料,尽可能地把原著找来阅读.这样,对于文章所论述的问题,是否真有道理和研究价值,是否经得起推敲,就大体上有了一点把握。二是结合编辑任务,充分利用业务时间,系统地读一些书。《历代军事思想研究》栏目的文章,常常涉及  相似文献   

15.
记得陈原先生在80年代曾经以《书林漫步》的书名出版过他的两本书,作者在该书续集中说,这“是一个在浩瀚书林中漫步的求知者随手写下的札记汇编,或者是被称为“杂家”的编辑工作者的读书笔记和随感录。”现在我手边的一部《书林漫步》同名书,则是资深编辑严麟书先生的书评创作结集。这位很勤奋有成就  相似文献   

16.
《给自己的笔进补》,这个书名笔者私以为恰恰最适合今天的一些所谓"书人"急需去做的。董桥先生早年所著《英华沉浮录》十卷,其中之一名为《给自己的笔进补》,这个书名笔者私以为恰恰最适合今天的一些所谓"书人"急需去做的。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类稿件的编辑工作》作为本年度内“业务讲座”栏目中六期的连载内容,系节选《编辑工作基础教程》一书中的部分章节加以重新编排而成,总标题为本刊所拟。《编辑工作基础教程》一书由戴文葆主编,许力以、曾彦修等十四位同志分别撰写,计有绪论、第一至十二章和结束语等14部分,共约25万字,现巳由东方出版社出版。该书的主旨,是讲解如何做具体的编辑工作。撰写者都是出版界具有丰富业务经验和一定理论素养的老编辑,因此,这一源于实践的产物和我们实际的编辑工作完全贴近,故而我们愿借这个机会将它推荐给广大的中青年编辑同行和高等院校编辑专业的同学。本连载的节选着眼点是稿件的编辑加工,主要内容是有关科技、古籍、小说、辞书、翻译著作等类稿件的具体编辑方法。为篇幅所限,所选章节的内容只能以节选摘录的形式刊出,对此,乞望得到作者和读者两方面的谅解。另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所选内容的章节标题未加注明的均系原有,章之标号重新予以编排,节之标号若内容为选载则亦按序重排。本期所刊第一部分为《编辑工作基础教程》一书中的第四章之第七节和第九节。  相似文献   

18.
任火先生所著《编辑独语》(下称《独语》)一书出版后,在国内出版界引起了反响,表现之一是2003年首次出版,2005年即再次印刷,这与许多学术性论著"一次亮相,不再登场"的萧条局面相比,可谓欣慰.  相似文献   

19.
刘维维 《出版史料》2011,(4):102-104
周振甫(1911~2000)先生以学者型的编辑形象在业内闻名,也以严谨认真求实的学术作风受人仰慕。他所秉持的编辑理念,所展现的编辑工作实践,一以贯之的是一种读者至上,为读者着想,对读者负责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及其指导下的编辑工作实践,"作者—编辑—读者"的"创造—选择—接受"的传授链条,才能实现良性运转;在阅读渠道多元化的今天,才能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从而最终赢得读者也赢得市场。  相似文献   

20.
乔永 《中国编辑》2015,(3):79-81
文章讲述在读过《心仪集》一书之后,人们真正认识到的夏剑钦先生与书相伴的编辑人生。他读书、编书、评书、写书,始终在出版事业上默默耕耘,引发所有编辑人思考,如何做一个理想的编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