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曾经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里的“文”,指的就是文采。喻旭初先生的“没有太阳,月亮也行;没有月亮,星星也行;没有星星,萤火虫的屁股也行”更是生动形象而又幽默诙谐地道出了文采之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一篇文章,如果字字珠玑穴太阳雪,当然最好不过,但对大多数考生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其实如果能有某一段让人咀嚼回味穴月亮雪,或者某一句穴星星雪甚至某一个词穴萤火虫雪令人眼睛为之一亮,都能使文章闪现出文采的火花。太阳:用情感照耀一篇文章要想给人以整体上的文采美感,就必须有深邃思想和丰厚感情的闪光,就必须用情感之…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是一座真正的艺术迷宫。它把现实生活描绘得那么逼真,而又富有诗情和哲理的韵味。读之,可感、可触,而又令人遐想、迷醉。《红楼梦》为什么能达到这样一种崇高的美学境界呢?这是一个很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一文艺欣赏的实践告诉我们:倘能真正把握曹雪芹建造“红楼”的艺术手法,或许就找到了进入《红楼梦》美学境界的门径。这是因为:一切艺术表现手法的“最基本的目  相似文献   

3.
孔子曾经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这里的“文”,指的就是文采。喻旭初先生的“没有太阳,月亮也行;没有月亮,星星也行;没有星星,萤火虫的屁股也行”,更是生动形象而又幽默诙谐地道出了文采之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一篇文章,如果字字珠玑(太阳),当然最好不过,但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是可望而不可  相似文献   

4.
庄子从物“有用”而招其害,“无用”而成其大用;人“有用”而丧其身,“无用”而自逍遥的角度来阐明了人与物之间的微妙关系.认识到人的生活状态中所蕴含的三大境界——功利境界,妙悟境界,逍遥境界.庄子对这三种生活境界有不同的态度,也对它们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意叙和婉叙     
叙述,是写作中极富表现力的手法之一。从生活到艺术,从自然美到艺术媚,一些文章大家常常绕开描写而用叙述去展现形象的美韵风骨,美学家们甚至提出“化描写为叙述”(朱光潜《诗论》),主张用叙述动作的方式传出物象之媚而显流动之美。这是为什么?我以为,其原因可以从两方面去考察:一方面,从描写和叙述的表现功能看,描写一般要设喻,具有造型性,以“穷形尽象”为最高境界,这种表象型的摹写把读者的想象定向限制在实物记忆的相似区域内,展示出物象的静态美。而叙述则不同,它具有指向性,以“生香真色”为最高境界,注重事物“运动”本身的呈示,这种“呈示”所创构的审美意象蕴藏着丰富的迁想潜能,让读者在体验中把握本体的神韵,形成一个韵律跃动的审美空间。另一方面,就  相似文献   

6.
《庄子》一书是庄子思想的灵魂,严格意义上,它并不是一本美学论著,但是从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深刻的美学思想,庄子通过对个体生命体道之心的抒写,提出了修道的途径,这也就通向了审美。它要求审美主体的人于内要加强内心修养笃守虚静,于外要无为,遵循自然社会规律,超脱世俗功利,只有这样才能入道的自由境界,才能“逍遥”而“以游无穷”,在审美世界里遨游。  相似文献   

7.
一、“逍遥游”——人在天地自然中的精神漫游人教版第四册所选《逍遥游》为《庄子》一书的首篇,主旨是讲人生的境界。在庄子看来,理想的人生境界就是人生在世能作“逍遥游”。那么,什么是“逍遥游”呢?先说“逍遥”的语义。在《庄子》一书中,“逍遥”一词的含义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中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精神状态或内心状态。《庄子》一书中,多次使用到“逍遥”一词,有时单独使用,有时和“彷徨”一词对举使用,但词义始终不变。如“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庄子·逍遥游》);“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庄子·大宗师》);…  相似文献   

8.
教材分析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和珍珠鸟一家三口从相识、熟悉、亲近,到相依相伴的变化过程,精心勾勒了小珍珠鸟的形象,谱写了一曲人与动物之间爱的颂歌,含蓄地表达了尊重对方的生存空间、思想空间,真正做到不以  相似文献   

9.
《北冥有鱼》是《庄子》书开宗明义第一段文字,意在为《逍遍游》之旨张目。逍遥游者乃是指人类精神突破一切束缚,达到化游自在,无挂无碍,绝对自由的境界。那么怎样才能算是不受任何束缚的自由呢——那就是“无待”。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自由呢?——那就是通过“心斋”,“坐忘”进而达到“无已”的境界。在《北冥有鱼》这个寓言里,庄子着力描写和刻划了其大比,水击三千,技扶摇羊角而上九万里,背负青天,从北冥到南冥奋发有为的鲲鹏形象。他用这一巨大有力的具有神勇神力神威的形象也须借助于‘’扶摇””羊角”‘’培民”“海运”才…  相似文献   

10.
“我”是指沾染了世俗气息的我,“吾”是天然本性的我。“吾”的质性经过外部和自身因素的施动作用而分化出“成心”和“有待”的“我”。庄子为达体道超脱之境界做出策应,主张“吾”通过“心斋”和“坐忘”来达到“丧我”。心斋的境界是虚,即虚以待物,以虚来强调心灵的涵容性,让自己摒除杂念,虚静纯一,内心复归于空明洁净,以凸显“吾”的存在;“坐忘”要求进入到物我两忘、是非皆泯、十方虚空、一灵独觉的境界,如此便可“同于大通”,达到心凝形释、神与物游、与物冥一的“物化”状态,“物化”之后,人的身心两方面俱得超脱,由此便实现了体道逍遥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1.
在《庄子》一书中,不少篇章都涉及到理想人格问题,象《大宗师》中对“真人”的描述:“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不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是之谓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应帝王》又说:“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而不份。”《逍遥游》所论述的也是同样的意思,但由于作者采用寓言的形式,故而形象性、通俗性以及可读性都更强一些。庄子认为,修养至高的人是不受任何限制和摆脱了一切束缚的人,所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只有精神得到彻底的逍遥,也就是达到绝对的自由,才是人格的最高境界。《逍遥游》就是庄子这种理想人格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庄子的思想,“至博、至大、至深、至约”,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文风。庄子是中国历史上富有特色的哲人和美学家。庄子美学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巨大影响,近年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有人认为,其哲学即其美学。我想补充一点,就是庄子美学更体现了他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人生自由的强烈愿望。庄子人生哲学就是要寻求一种逍遥自由,适意自得的艺术的、审美的人生境界。这种人生境界只有在精神与“道”契合时才能达到。要达到与“道”  相似文献   

13.
<正>推荐书目:《人间词话》王国维著推荐理由:虽被人们常常谈起,可真正阅读过《人间词话》的人又有多少呢?作为诗词批评理论的代表作,我认为对于当代中学生而言,无论是要提升艺术审美能力,还是想在诗歌鉴赏题目中取得高分,这本书都有值得一读的价值。“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王国维开篇如此论道。全书围绕“境界”二字展开,点明了其之于文学作品的重要意义,以最终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要想知道“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如何实现,我们就不能不沿着王国维先生所搭建的逻辑框架,探究清楚何为境界。  相似文献   

14.
“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中的最高境界,也是庄子思想的核心。与郭象、支遁的“逍遥”论相比,庄子的“无待逍遥”是“无己”、“无功”、“无名”;而与之不同的郭象的“足(适)性逍遥”只求“安于性分”;与之相近的支遁的“任心逍遥”则讲求“至人”“无待”。庄子的“逍遥”观对我们有许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红学研究中,理解贾宝玉的形象就象理解作者曹雪芹一样困难,这是因为在世俗人眼中贾宝玉是难以理解的。本文在前人评价贾宝玉的基础上,提出了贾宝玉的精神家园是从“苦恋”到“苦悟”,从“拯救”到逍遥”这一命题,并结合作品情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早在17世纪,夸美纽斯就把“教学”定义为“将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这注定了教学是一个丰富得甚至有些庞杂的领域。一本新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教育杂志,一个每期只有三万多字的版面空间,到底能给“教学”怎样的面孔呢?2007,几个关键词将成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大气——教育是人学。教学是这门人学的核心。透视这个核心,必须要有开阔的视野,否则,看到的就只是琐碎而孤立的片段,就只是无意义的事件。这种视野不仅仅是教学(课程)的,也是教育学的,还是政策学、文学、心理学、哲学甚至是历史的;不只盯着脚底下,也常抬头看世界。唯先有视野…  相似文献   

17.
有位朋友曾说,当领导有三种境界:一曰“怒而不威”;二曰“怒而威”;三曰“不怒而威”。其中,“不怒而威”是最高层次。思索良久,我把它运用到了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班主任是管理者,工作本身就有一个管理层次和方法问题,与“领导三境界”相对照,可比之为“压服、说服、折服”。压服属于“怒而不威”的低层次境界。这是班主任常用的方法,学生犯了错误,出了问题,特别是有领导批评或科任老师告状时,碍于面子,班主任大声“吼叫”,想以威势震慑学生。我刚当班主任,就常常如此。老教师告诫我:“年轻人肝火太旺会…  相似文献   

18.
哲学大师冯友兰认为,“人生境界”从低到高可以分为四等:一本天然的“自然境界”;讲求实际利害的“功利境界”;“正其义,不谋其利”的“道德境界”;超越世俗、自同于大全的“天地境界”。那么,就教师这个群体来说,应该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9.
马娟 《吉林教育》2006,(5):36-36
“具体、生动、形象”是广大师生们品评文章语言表达的优劣、得失时常用的一句话。可见他是人们对于文章的最基本、最通常的要求。但仅仅做到这几点文章就能悦人耳目、动人心魄了吗?笔者认为不然。“具体、生动、形象”只是对于写作的一个技法而言的,要使文章真正做到情趣盎然,引人入胜,使人与之共鸣,让人明信其理, 还应在语言方面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庄子·齐物论》与《盗梦空间》是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文本,相差两千多年,两者之间却具有惊人的互文性。首先,二者都区分了“梦”与“醒”的不同状态,并且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转换,显示出忽略时间、重视空间的倾向;其次,二者都演绎出多层梦境与互入他梦的多层空间,是现代精神分析学说的形象展示;最后,二者都纠结于“梦”与“非梦”这个无法证实的问题,具有浓厚哲学意味。但是,这两个文本最终的主题指向却显示出中西文化的不同旨趣,《盗梦空间》所要突出的恰恰是生活中存在的意义,人生因为意义的存在而变得值得期待,表现出一种现世的、务实的人生态度;而《齐物论》中对梦的叙述最终是指向一种超脱的、出世的人生观,其目的是通过宣扬人生虚无,试图减少现实生活对于人的本性的束缚,使人回复到自然本真的状态,最终达到“物我两忘,玄同生死”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