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高校学术职业和其他社会职业一样,因为不断专业化的职业分工而形成不同的层级.美国高校学术职业在历史的变迁过程中初步形成了现在普遍采用的分层模式,即高校学术职业分为讲师、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四个层级的职业阶梯.不同层级的学术职位有相应的学术评价标准,包括学历、教学科研能力、工作经验、管理能力等几个部分.依据卡内基分类法(2005版)的分类标准,其中对我国高校学术职业分层和教师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最具借鉴意义的当属博士学位授予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大学和社区学院的学术职业分层.因此,本文分别从美国这几类高校各选取一所有代表性的学校,对它们在学术职业分层管理的制度安排及特色进行考察,试图发现不同类型美国高校学术职业的分层聘任、晋升考核及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共性和差异,以期对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高校教师岗位设置制度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出现"吃不饱"或"吃不消"的状况。高校公共基础课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体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本研究以大学英语为例,分析我国高校公共基础课分层教学现状,并根据大学英语分层教学评价的理论依据,设计大学英语分层教学评价内容及标准,构建高校公共基础课分层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单一的学术教育与评价标准;刻板的划一教育与标准化产品等。借鉴荷兰的教育改革,可以从三方面加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丰富高等教育质量观;实施分层高校并多元化考核标准;实行教育分层和培养目标分层。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尽管我国高校为国家贡献了一批重要的科技成果,其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也较之"九五"期间有了新的进展.但是,从全国2000多所高校的总体情况来看,高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还不强,科研成果中可转化的比例不多,转化率不高.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现有的高校科研评价体系,还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分层分类发展需求,还没有建立起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的科研评价体系及其标准.  相似文献   

5.
分层评价和分层矫正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信息交互 ,激励导向和反馈矫正的作用和功能。如何在分层教学中实施分层评价与分层矫正呢?一、因组定标、设置梯度、评价激励、矫正调节1 依据分层目标 ,实施科学评价矫正。分层教学中目标分层是根本 ,我们依据大纲、教材特点和各层学生的实际 ,来确定和设计教学目标的三个层次 :起点目标、基础目标、提高目标 ,因组定标。教学中根据三类不同学生 ,按照分层目标 ,突出重难点 ,适当设置知识梯度 ,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需求。在习题设计上 ,采用多种题型 ,充分考虑习题难度 ,设为基础达标题、理解运用…  相似文献   

6.
关于构建高校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素质教育评价是高校素质教育实践中的一种反馈调节系统,它具有评价功能的发展性、评价对象的综合性、评价主体的自主性、评价标准的引导性和评价方法的多样性等特点。高校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是高校素质教育目标。做好高校素质教育评价的组织实施是实现高校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评价标准辽宁大学马永金关键词:高校精神文明评价标准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评价标准,首先必须明确和界定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笔者认为:第一,对整个社会而言,高校的一切工作都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大范畴。其依据是《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8.
班内分组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现有的班内分组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中的分层分组上,或隐或暗地大多是采用能力分组的方法。有的地方虽然在形式上有所改变,如在能力分组的基础上加入了许多其他的因素,但主要仍是以能力分组。如深圳市华茂实验学校进行的成功教育,其做法是,在教学中目标分层提要求,训练分层搞辅导,检测分层定标准,这些分层都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进行的,而学生分层的标准就是能力的高低。江苏省“九五”重点规划课题“班级授课制条件下的差异教学策略与模式研究”实行的是根据学生的差异和需要进行五个分层: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施教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学生分层的标准是学生在智力、原有认知水平决  相似文献   

9.
分层教学法是依据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基础水平等差异性,按照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层关注、差异辅导。作者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将学生分层,做到分层、习题练习分层和评价分层,有效实施分层教学。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少科学合理化的指标体系。从资格要求、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实践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职业道德与品行规范这六个方面探索构建了“双师型”教师的具体评价标准,形成了分层分类的“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提出了“双师型”教师认定规范流程和动态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能力与素质,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The argument of this article is that higher education is forced to respond to the dominant social pressures of the day, especially the demands of advanced capitalism. Globalisation has produced an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ur with more knowledge-based workers in the West. Higher education in those countries has, consequently, endeavoured to respond to the demands of these workers in innovative ways and these changes point the direction that higher education elsewhere might have to go. However, some countries will not have sufficient knowledge-based workers to force changes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and market-orientated Western universities will fill that gap through new means of delivery. Where universities are not responding to the needs of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ur, transnational companies are taking the initiative in creating their own universities.  相似文献   

12.
通过高等职业教育要素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主要是其内在的培养模式还不足以满足职业教育的内涵和要求,导致培养出来人才的质量和水平不适应当今人才市场的期望和需求。通过建立和落实灵活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办学思想,树立职教意识。革新教育观念,树立责任意识。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和学生学习教育,并积极寻求外部支持等措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才能突破瓶颈,飞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我国各省域高等教育体系都呈现出了追求"大而齐全"的发展态势,这必然形成高等教育的无序结构,制约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战略是实施区域高等教育的分工与合作。系统中各因素协同作用的发挥状况、区域高等教育资源稀缺性的制约、区域高等教育之间差异的存在、区域高等教育同区域经济关系等等,既是区域高等教育分工的基础,也表明了我国区域高等教育进行有序分工与合作的道路还很漫长。  相似文献   

14.
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一流教师教育新体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前中国师范教育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教师培养水平滞后于社会发展的要求 ;教师教育的观念与体制滞后于时代的发展 ;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亟须改造 ;国家对教师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中国高等师范教育未来的走向主要是 :开放性教师培养体制逐步确立 ;教师教育水平逐步提升 ;各级各类教师教育的分工与竞争格局形成 ;终身教育观念逐步落实 ;教师教育投资与管理体制综合化。高等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 :立足国情 ,放眼世界 ,解放思想 ,锐意改革 ,依据国家“科教兴国”的总体战略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师教育新体制。高等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是用 1 0年左右的时间 ,完成目前单一的计划、定向型师范教育向计划调控和市场机制相互补充、定向与非定向相结合的教师教育体制的过渡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区分标准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观点认为,高职教育是与职业岗位有关的教育形式,而普通高等教育是与学科有关的教育形式。这种按照“职业岗位”和“学科”来区分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一种本质的区分,还是一种表面层次的区分以及区分标准本身是否规范合理都需要进行探讨。本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对普通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区分标准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6.
多维视域中的区域高等教育基本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区域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子系统,其基本特征越来越凸显。区域高等教育系统较国家高等教育系统的复杂性更加突出;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并非都是协调发展关系;区域高等教育既具有时间性,又具有空间性,区域高等教育分工与合作是区域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理性诉求;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是多元的。  相似文献   

17.
理性的视角:走出高等教育“适应论”的历史误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高等教育“适应论”是一种突出强调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一致的高等教育发展观.该观念先后把国家工业化、政治运动、经济体制改革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等目标当作高等教育的主要适应对象,其代表性表述是关于高等教育“两个规律”的理论.然而,从理性分工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知识再生产活动,其首先应该符合的是认知活动合理化即认知理性发展的要求.高等教育“适应论”的失误在于:一方面,它颠倒了认知理性与各种实践理性的关系,试图用工具理性、政治理性和传统的“实践理性”等取代认知理性在教学和科研中的核心地位,使国内高等教育难于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另一方面,它在选择某种实践理性为主导的时候,又不惜压制其它各种实践理性的发展,以至于在高等教育的各种目标之间、不同的目标与手段之间,造成了极大的矛盾和冲突.本文认为,回归认知理性、建设完善的学术市场,是我国高等教育摆脱“适应论”思想束缚、稳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现代大学制度的客观要求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机构由谁设立、为谁所有是高等教育办学主体问题,属于政府与社会之关系范畴,其关注点在于高等教育举办权如何分配才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政府与社会共同举办高等教育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公共高等教育利益最大化。文章以合作博弈理论为指导,循着高等教育由谁办、为谁办和怎么办的思路进行思考,高等教育办学主体需要进行多因素、功能分工和合作博弈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教育中普遍存在着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分裂的现象,此种现象在成人教育教师培养中也不例外。这使他们既不能有效利用自身的缄默知识,又不能借助于显性知识修正自己的缄默知识以提高其水平。本文对缄默知识做简要介绍,并对缄默知识视域下的成人教育教师培养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能够使成人教育教师的缄默知识得到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20.
高校定位与高等教育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狭义上讲,高等教育系统是由各种类型的学校构成的。高校的定位不仅决定着学校自身的发展问题,也涉及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建立。不同类型的学校具有不同的职责与任务,各种类型的高校之间和各种类型人才之间不能进行笼统的比较。各种类型的学校与各种类型的人才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高校的分类与定位不能完全靠市场机制而自由发展,必须有政府的宏观规划与调控。不同类型学校之间的不可比性,导致好与差之分仅存在于同种类型的学校之间,各种类型的学校都有一流与末流之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