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完善招生政策改革招生制度确保博士生生源质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博士生生源质量是能否培养出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的基础和前提。然而,现实录取的博士生生源不尽如人意。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完善博士生招生政策、改革博士生招生制度、加强研究生招生单位的自我约束机制等对策,以提高博士生生源质量。  相似文献   

2.
从改善博士生生源结构和生源水平、提高博士生学习积极性和博士生导师在科研工作中的主导性等方面入手,分析生源结构、经费资助方式及强度、招生指标等政策和措施对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影响,提出通过实施改革招生政策等外生性约束措施来构建提高博士生招生质量的内生性约束机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建立吸引优秀博士生生源机制的思考张桂英提高博士生的教育质量,需从课程设置、指导方式、生源质量等诸方面考虑,其中很重要的是生源质量问题,生源素质不好,培养质量就难以提高。从我校前几年的招生情况看,博士生的生源不足,近一二年有所好转,但生源质量仍然难以保...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博士生生源不足已是全国性的普遍现象。以我校为例,1981年至1986年总的博士生计划招生数为101名,而报考者仅99名;1981年至1985年计划招生74名,结果只录取到48名,完成招生计划的64.9%。这一状况已引起高等教育界许多人士的关注。本文试图对导致我国博士生生源不足的诸方面原因略作分析,并对应采取的对策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博士生生源不足的原因导致我国目前博士生生源不足的原因颇为复杂,既有工  相似文献   

5.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博士生招生在总体上存在生源不足、素质差距较大、优秀生源比例较低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本文分析了现有博士生招生计划分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就严格贯彻按需招生、按需培养的原则,对改革博士生招生机制提出了一些看法。一、现有博士生招生机制的弊端长期以来,我国的博士生招生计划总体来说都是按年度国家计期的形式下拨到各校,学校再分配到各系(所),各系(所)再分配到导师,捕后将分配情况上报.至于如何分配,大都以以往的分配数为自础,或将招生名扬平均分配到导师名下(当计划数与导…  相似文献   

6.
博士研究生立足于国内培养是国家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虽然我国10多年来博士生教育发展很快,但要实现博士生立足国内培养的目标,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讨论,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下面结合我校培养博士生的实践谈点体会和看法。一、生源是博士生立足国内培养的基础近几年来,报考博士生的人数下降,生源不足,选择余地小,直接影响博士生的入学质量和培养质量,这是招生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博士生立足于国内培养,提高培养质量,生源是基础,因此组织、扩大博士生生源显得尤为重要。我校招收博士生的生源也不够充裕,从1984年到现在,博士生的招生计划数  相似文献   

7.
介绍美国博士生招生主体的自主性与自律性,分析其相互作用机制,探讨申请制在生源选拔上取得成功的内在因素,分析其对我国现阶段试行的博士生招生申请制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农科博士生生源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科博士生生源特点分析董维春周留根谢风珍于焕钧农科博士生教育是我国博士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农科博士生是农业各部门高级专门人才的一支重要后备队,可以反映我国农业科学的水平,参与国际竞争。对农科博士生的生源状况进行客观的估价,将有助于在今后的招生培养...  相似文献   

9.
生源是学校的生命线,生源好坏直接影响学校未来的发展,招生宣传作为招生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与农林类院校能否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和学校的社会声誉等息息相关。文章分析了当前形势下农林类院校招生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了农林类院校招生宣传工作的重要性,针对如何全方位、高效率地推进农林类院校招生宣传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生源竞争激烈的招生环境中,招生工作做得好坏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要做好中职学校的招生工作,必须采取营销策略,展开广泛招生宣传活动,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做好招生工作计划的基础上,采取人本治理,加强集体意识和提高招生人员素质,完善招生工作激励机制,有效提高招生工作的效率。同时,学校应通过积极参与各地教育部门组织的招生活动、充分利用校园网站进行多方宣传,吸引优质生源,加强和生源基地学校领导、老师学生及家长的联系,研究建立稳固的生源基地,通过良好的就业促进招生工作。  相似文献   

11.
1999年以来,我国博士生招生人数显著攀升,回顾我国博士生教育质量20年的研究,其思想纵向呈现出三个变化趋势:从专注学术取向到关注多元发展,从聚焦在学质量到追求发展质量,从强调显性成果到倡导综合能力。依据这一趋势,当下的博士研究生培养应以立德树人为根基,以科研能力为主干,以服务社会为枝叶。高校要以此为培养标准,树立起多元化培养目标,实现博士生全方位、多维度发展。具体到实践层面,鼓励博士生全面参与学校治理不失为实现博士生多维培养的有效途径,具体应以党建工作提升政治觉悟,以课题参与提升学术水平,以志愿服务厚植奉献情怀,以社会实践推动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高校博士质量主要存在四个方面问题;影响博士质量的相关因素包括导师与学生、课程设置、质量监督等诸多方面;严格博士授权单位、授权学科的审核,改革招生体制,加强博士培养过程管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导师队伍,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培养条件是提高博士质量的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13.
博士招生"申请-考核"制是对中国传统的博士普通招考制度的变革。在实践与完善的过程中,该制度表现出了渐进式改革的特征。在"申请-考核"制实践中,各高校在维护招考公平的前提下,更加重视考察学生的学术能力与综合素养,力图招收学术能力与综合素养并优的博士生,提高"申请-考核"制招生的效益,实现公平与效益的平衡。招生只是博士生培养的初始环节,各高校应以招生制度改革为契机,在确保招生过程有效益的公平前提下深化培养制度变革,注重发挥导师在博士生培养中的关键性作用,切实提升博士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高级人才的素质和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潜力。在博士质量调查工作中发现,目前博士生普通奖学金标准偏低,科研和生活经费来源渠道少,资助体系不健全导致的“贫困”现象.已经成为制约博士质量的瓶颈。必须深入推进博士生培养机制改革,落实以科学研究为导向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不断完善博士生科研和生活的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15.
博士生教育是国家培养创新型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招生选拔是博士生教育的起点,关系着博士生教育质量的高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博士生招生选拔方式经过不断改革发展,已初步形成较为有效的选拔模式,文章借助历史-实践-理论的分析框架,通过分析博士生招生方式改革发展的历史逻辑、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逻辑、实现人才有效选拔的理论逻辑,指出"去笔试化"已成为博士生招生方式改革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国家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选拔。  相似文献   

16.
天津大学药学院积极响应学校作为教育部博士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历史性要求,建立"纵向+横向"系统网格化质量保障体系.学生入校始,即"纵向"为每位博士生建立个人培养学术档案,将入学至毕业的各个环节进行跟踪;此外"横向"将所有博士生培养过程进行汇总,掌握整体情况,同时也可将某位博士生的进展情况在院内进行较为精准的定位,以确定继续扶持以取得更好的成绩,或者启动预警机制.该方法既实现了博士生培养过程的个性化管理,又能帮助导师和学院及时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业动态,为院级单位博士生培养质量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博士生的生源质量决定其未来培养的潜力与后劲,是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前提保障。如何创新研究生招考机制,突出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提高博士生生源质量成为摆在研究型大学面前的重要课题。文章论述了研究型大学博士生创新人才选拔机制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在博士生选拔机制上的实践与探索,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省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发展研究生教育是我省形势发展的需要;扩大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招生规模是我省研究生教育之急需;调整学科结构,加快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我省研究生教育今后发展的侧重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9.
博士生教育承担着为党和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任务,全球化背景下知识经济竞争的加剧使得博士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博士生教育面临的教育质量问题愈发严峻。博士生教育质量体现在博士生的学业成就上,而影响学业成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了解影响因素并揭示相互之间的关联无疑可以帮助博士生顺利完成学业,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本研究基于契合理论,扩展了博士生环境契合度的理论框架,创建了更为细致的博士生教育契合度多维框架,包括博士生环境契合度、学生职业契合度和博士生文化契合度三个维度。该分析框架呈现了博士生教育契合度与博士生学业成就之间的关联,对于完善博士人才培养、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博士生教育的生师比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士生教育的生师比是影响博士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五所研究型大学调查发现,我国博士生教育的生师比存在过高与过低并存、"两头偏大",以及生师比偏高使部分博士生接受导师指导频率偏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