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中,有一种常见的重要题型——“因果”题,要求考生能循“果”找“因”。由于找“因”时思路不清,又不得要领,造成许多不必要的失误。  相似文献   

2.
纵观2005年全国各地中考英语中的“阅读理解”题,笔者发现,在新课标背景下,“阅读理解”的命题形式呈现出多样性、灵活性、综合性的特点。本文拟结合2005年中考英语试题谈谈“阅读理解”的新题型——任务型“阅读理解”题的命题形式及解题方法,希望对同学们的复习备考有所帮助。任务型“阅读理解”题的基本命题形式目前可归纳为两种:一种是要求考生根据短文提供的信息来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另一种是要求考生用图画或图表所表示的信息完成一系列任务。任务型“阅读理解”题中,在每项任务中通常又包括词汇、语法、语篇理解等方面的知识。典型考…  相似文献   

3.
“引子”者,导出话题的引信也。1998年至2001年的高考作文题,都是话题作文,都设计了题引。认真阅读题引,不仅是审题的必要程序,保证有的放矢,立意不偏,而且可以借为我用,巧妙构思,写出别具一格的佳作来。以下将结合具体的作文题,来说明话题作文中“引子”的作用。一、引子圈出了话题展开的范围。1999年总的写作提示语是:“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某省阅卷点发现,某个考场的30份试卷中竟有12人写的是动物之间(如苍蝇和蚊子、猫和鼠)的记忆移植。看来,这些考生没有认真阅读“引子”。题引中…  相似文献   

4.
语言得体是听说读写四方面综合能力的体现,本文以浙江台州市考生对今年浙江省会考第二大题的解答为例,对阅读题解答中的“语言得体”作些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宪成ZI-24题(共7分)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族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  相似文献   

5.
刘子俊 《学语文》2006,(5):22-22
应该说,2006年语文高考安徽卷的现代文阅读题(第五大题)的设题动机是纯正的。该题群命题思想明确,即考查学生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能力,体现《考试说明》的相关要求;选文风格典雅,借“阁”咏怀,抚今追昔,情思跳宕,语言平易,贴近考生实际;设题形式巧妙,借“遐想”“相感”等关键词句的扣问,激励考生分析思路、筛选信息、整合感悟,且题干文字表述不蔓不枝、简洁明了。然而“参考答案”对文本的解读、对问题的解答却不免令人疑窦丛生。  相似文献   

6.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很受考生欢迎,出场后他们大多“欣欣然有喜色”,可见没有跑题。至于写出什么档次的应试文,那就是水平问题了。在具体分析高考作文题之前,我先引述两则年内出现的材料文题: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2题。一位中学生买了副新鞋带,就把旧鞋带丢在...  相似文献   

7.
一、文学常识:大窄门补写出下列一段话中空缺的部分。(第17题)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送我至剡溪”;王维《》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应该说这道题还是颇有新意的。以“月”为题,既综合考察了考生的文学常识,又侧面考察了考生“一线串珠”的记识积累技能。但令人不无遗憾的是,这道题未能采取一种开放或半开放的形式让考生填答古诗词中有关明月残月冷月之类的名句,而是钻进知识的牛角尖,除要求补写出名句之外,还…  相似文献   

8.
一、’96NMET“阅读理解”(以下简称为“’96阅读”)的构成“’96阅读”共分两部分——A节和B节。A节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阅读材料选择最佳答案回答问题。(B节是1996年高考的新题型:在一篇对话中留出五处空白,要求考生从所给的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即“补全对话”。)“’96阅读”A节与“’95阅读”相  相似文献   

9.
如果将一篇高考作文比作一盘菜的话,那么.一个好的高考作文题就应具备这样三个条件:1.能让考生很快知道自己将要做什么菜。换言之,考生在审题上不必花费太多精力。2.能让考生拥有做菜的材料。也就是说。考生有可记之事、可说之理、可抒之情,而不是或胡编乱造或矫揉造作或无病呻吟等等。3.能让考生做出自己最拿手的一道菜.亦即考生写出的作文能体现其最高水准.而不是因受到题目限制以致写作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基于这一陋见,笔者对江苏“忧与爱”这一文题,便没了“忧”唯有“爱”。  相似文献   

10.
在高考中写出“一类卷”作文,得到63分—70分,是令考生神往的一件事。但阅卷中被判为一类卷的作文总是不多,一般只占总数的2%—5%。如何写出“一类”作文,或者努力追求“一类”,不成而确保其次——“二类”(52分—62分)呢?笔者以2002年高考作文《面对大海》为例,谈谈写出“一类卷”的一些条件。应该说,“面对大海”这个题出得相当好,在选材、立意方面,空间十分广阔;在文体的选择方面,真正可以“不限”,写成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散文甚至说明文皆可;各种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可以灵活运用,考生受到的限制较少…  相似文献   

11.
高考文言文阅读是对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如何做好文言文阅读题?笔者从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规律入手,探索了一些文言文阅读题解题技巧。下面就以2002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阅读试题为例,加以说明。一、熟点切入法有的选择题涉及到自己熟悉的、有把握知识点,很快便可找到正确的选项。如试题第11题。这道题最明显的切入点是D项“结发”。因为这是一个关于年龄的说法。课文《孔雀东南飞》中有“结发同枕席”,熟悉该知识点,就不会受其他选项干扰,能够迅速确定正确答案为D项。二、确认排除法有的题目所列的选项较多,考生没有把握对每一个选…  相似文献   

12.
彭建峰  陈思 《高中生》2011,(1):46-47
在考试中,很多考生不容易对付的就是阅读理解题。阅读理解的设题方式很多,这其中出题者常用两道"绊马索"——"细节错位"与"无中生有"来迷惑考生,导致考生阅读理解题不易得高分。  相似文献   

13.
今年宁夏和武汉两考区的中考试题,出现了一类没有“阅读材料”的“阅读题”,其命题思路和考查方式令人拍手叫好。其实,此类题属于课内阅读题的范畴,要求考生动用平时课堂阅读的积累和知识能力,在没有“阅读材料”的情况下,依据相关课文内容,进行回忆性自主答题,使对课文的考查更加机动灵活,富有创意。一、无“阅读材料”题更好地兼顾了课内阅读许多考区阅读部分的“阅读材料”全部选自课外,目的是创设一个新的语言环境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但这种考查方式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那就是老师和学生有可能丢开课本,在课外习题中训练“题海战…  相似文献   

14.
填空题是高考题中客观性题型之一,具有小巧灵活、结构简单、概念性强、运算量不大,不需要写出求解过程而只需直接写出结论等特点.虽然量少(目前只有4道题),但考生的得分率较低,不很理想。究其原因,考生还不能达到《考试说明》中对解答填空题提出的基本要求:“正确、合理、迅速”.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合理、迅速”地解答填空题,为做后面  相似文献   

15.
2003年、一些省市的中考数学试卷中出现一类设计新颖、独特的阅读题——“现学现用”型阅读题。其设计模式是:先给出一些全新的知识,让考生阅读理解,再设立问题,让考生运用这些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即:“现学现用”。这类试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它更能使学生产生探究新知识的热情,激发他们学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导向——要求考生在应试作文中写考生自己的生活和感悟!2007年高考作文题中有11个指代考生的"你"字!最发人深省的浙江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  相似文献   

17.
胡双全 《学语文》2006,(5):1-21
高考语文,考生最怕的是做大阅读题,即做现代文(文学作品)阅读题。因为以往的考试,全国统一卷也罢,或是我省春招试题也罢,大阅读题的考查,尽管《考纲》要求“有一定的区分度’,但结果却是区分度或者过大,或者过小(因题目太难谁都不会做)。而题目的指向性不够明确,则直接导致考生做题时找不着北,以致很多考生望“题”兴叹,称大阅读是“失分岭”,“伤心坡”!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考生普遍在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上得分偏低,这与阅读试题命制有莫大的关系。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冷静思考学生阅读时是否是“真阅读”,  相似文献   

19.
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阅读理解的大面积失分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基础知识差,而是因为他们未能掌握“阅读理解”题的考查重点。一般来说“,阅读理解”题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命题:一、词义猜测这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要做好此类题目,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去猜测词义:1.根据文中的解释“解释”是指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对某一难词或生词加以说明。在文章中,作者往往使用诸如or,that is,such as,that is to say,in anotherword,in other words等词语帮你猜测词义。如:But sometimes,no rainfalls for a long,long time.Then ther…  相似文献   

20.
听说读写是构成语文能力的四大基本元素。其中,“阅读”是了解并获取文字传达信息(知识)的重要途径、手段,理解是阅读活动的根本目的。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语文测试中的阅读试题便是检测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那么,怎样提高考生考场阅读理解现代文的实效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三看”“三问”。第一,“三看”是抓住文章结构的重点部件快速审视推测文意的一种阅读技法,即看题目(标题)、看文章的开头、看文章的结尾。1.看题目(标题)。人们常说“题好一半文”。可见,文章的标题是文章内容最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