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师,我不赞成这样的结尾,要是我是小说的主人公,我决不选择与船一起消亡,我想给雨果的这篇小说另续一个结尾。”还差五分钟下课了,在我与学生一起分析完课文主人公的可贵精神品质后,最爱动脑筋的高伟嘉同学站了起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是不久前优秀实验教师观摩课上我遇到的一个场景,小说的题目是《“诺曼底”号遇难记》,这是世界著名小说家雨果写的一个短篇小说。故事的主人公哈尔威船长在海船触礁救出船上顾客,自己也可以逃生的情况下,却不忍丢下与其共同奋斗了十几年的“诺曼底号”航船,最终选择了与心爱的航船同生死共…  相似文献   

2.
《“诺曼底”号遇难记》叙述了诺曼底号在大雾弥漫的海上航行时遭遇撞击,船长哈尔威镇定自若,果断组织船员和乘客有序逃生,而自己却随船沉入深渊壮烈牺牲的故事。它歌颂了面临船沉人亡的危急时刻,哈威尔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沉着机智的高贵品质。  相似文献   

3.
《船长》是根据维克多·雨果的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改编的。小说中“诺曼底”号船长哈尔威,在遭遇撞船之险时,挺身而出,果断指挥,使船上的乘客全部脱险,自己却与轮船一起沉人了大海。小说塑造了一个忠于职守、处变不惊、恪守做人之道的船长形象,昭示了人类在面临灭顶之灾时如何选择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正>体验式教学以强化学生的体验为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为出发点,以具体、直观地理解文本内容为教学目的。教学实践中,如何通过体验式教学达到教学目标呢?笔者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做法。《“诺曼底号”遇难记》讲述了1870年“诺曼底号”邮船在夜航中与“玛丽号”货船相撞的事。在两船相撞后的危急关头,“诺曼底号”邮船的哈尔威船长沉着冷静,从容指挥,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成功撤离了全部人员,自己却和轮船一同沉入大海。  相似文献   

5.
教材解读这篇课文选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说。课文讲了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  相似文献   

6.
<船长>是根据维克多·雨果的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改编的.小说中"诺曼底"号船长哈尔威,在遭遇撞船之险时,挺身而出,果断指挥,使船上的乘客全部脱险,自己却与轮船一起沉入了大海.小说塑造了一个忠于职守、处变不惊、恪守做人之道的船长形象,昭示了人类在面临灭顶之灾时如何选择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片段1:师:就请同学们迅速地读一读,你觉得从哪里可以感受到这场灾难的可怕。生:我找到的是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那是正在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巨轮,它直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来,只听一声巨响,诺曼底号的船身一下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师:谢谢你,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剖”吗?(生小声地交流)其实啊,暑假里我们吃哪种水果的时候,用这个字?(停顿)一刀下去,是啊,一刀下去,一分——生:两半。师:玛丽号的船头就像一把刀一样,一下子就把诺曼底号撞开了一个——生:大口子。师:好的。其他同学呢?你有什么准备?(到另一方向)你来说。生:我是找到这句话:船发生…  相似文献   

8.
李婷 《上海教育》2008,(21):63-63
在教完《“诺曼底”号遇难记》之后,我要求学生写一则小练笔,题为“哈尔威船长,我想对你说”。次日批阅作业时,竟发现这样一段话:“哈尔威船长,你真傻!如果我是你,就不会舍己为人,我要保住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孩子学炒菜     
“妈妈,妈妈,你快来!”女儿拉着我的手进了厨房,用手指了指菜谱中的番茄炒蛋。原来,这只小馋猫又想吃了,这道菜可是她的最爱呀!“别急别急,妈妈这就给你做!”说罢,我转过身,想去冰箱中拿食材。可女儿却拽着我的手,使劲儿地摇了摇,嚷嚷着:“不是这样的,妈妈,我……我想学做菜。”哦,原来她是这样想的,女儿长大了,我想也行,就让她试试吧!“好,那我们就开始行动吧!”我笑嘻嘻地点头答应。“耶!开始行动。”  相似文献   

10.
过了暑假,孩子就要上学,父母少不了要和老师沟通,这看似简单的事,却让许多父母顾虑。有位父亲这样说:“女儿刚上幼儿园,几次送女儿时见到老师,老师也不告诉我们女儿在校情况。而女儿正在适应一个新环境,此时老师的主动性很重要,我很想和老师谈谈,又怕我们的意见让她难堪,关系弄僵了,对女儿更不好。”那么,怎样和老师进行良好的沟通?这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小说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情节发展、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是小说这一文体的基本要素.《“诺曼底”号遇难记》是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经典作品.针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体意识不清、千篇一律、千课一面的现状,我按照“彰显文体,着力语用”的原则,在《“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2.
晚饭过后,女儿照常又开始玩当老师的游戏,我和她爸爸就成了她的“小朋友”。我正在“东张西望”的时候,正巧被女儿“逮”个正着,“你这个小细娘,快听好,不好好听,呆会儿又什么都不知道了……”女儿就这样开始一股脑儿地批评起我来了。我听了很纳闷,女儿什么时候学会这样说话的。事后,我与女儿拉起了家常。我问她:“什么叫‘小细娘’?这种话不太好听。而且,你这样对妈妈说话也太  相似文献   

13.
听女儿的老师告诉我,我女儿上课时怕动脑筋,每次叫她回答问题,她都会呆呆地站着或是东张西望,盼望有人告诉她现成的答案。老师很形象地说她是“等吃落地桃子”。当然,女儿被我教训了一番。但“等吃落地桃子”这句话,却久久地萦绕在我的心中。我自己也是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像我女儿这样情况与心态的孩子,在现在的学校、幼儿园中可以找到一大堆。这类孩子  相似文献   

14.
《船长》这篇课文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写的。课文写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刻,镇定自若地指挥乘客和船员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舰桥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诺曼底”号遇难记》说的是“诺曼底”号邮船被“玛丽”号重创后沉没,船长在指挥其他人成功逃生后,与船一起沉入大海的故事。也许正是由于选择了壮烈殉职,哈尔威的形象才显得更加高大。然而,笔者认为他不是真的英雄,他的生命不该就这样结束,他也没有真正做到忠于职守。在生命与责任之间,他看似选择了责任,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哈尔威船长在放弃生命的同时,也放弃了责任:放弃了一位父亲、丈夫、儿子对家庭应负的责任,放弃了一位船长对全体船员应负的责任,放弃了一位公民对国家、社会应负的责任。他本可以活下来,继续为社会担道义,为航海尽…  相似文献   

16.
《船长》(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选自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课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了深渊,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  相似文献   

17.
今天,是个难忘的日子。 下午,我去接女儿时,女儿的老师说:“你的孩子今天举手发言了!”听了老师这句话,我激动得几乎落下泪来。我一下子紧紧抱住女儿,连声对老师说:“谢谢!谢谢!”老师这样一句平常的话为什么会令我这样激动呢?这得从女儿上小班时说起。  相似文献   

18.
《“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试图为我们刻画一位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英雄船长形象。但我对哈尔威船长却有不同的看法。在一个完全有可能救出自己的情况下,哈尔威船长却选择了死亡,让自己的一身长技长眠于海底。不知道他在随着轮船下沉的同时,有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家人。也不知道,他有没有想过人类的航海事业对一位阅历丰富的船长的需要,以及他的同事、朋友们对他如夏花般灿烂的美好生命的珍视与需要!一个有生的希望不去争取,而去选择自私的死亡的人算不上一个真正的英雄!是19世纪的“英雄文化”害死了他。说什么“船在人在,船亡人亡”,仿佛惟…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个“痛恨”中国现行教育的父亲,有一个正在这种教育中备受折磨的女儿。往日我从女儿嘴里听到的最多的口头禅是“吐了,我要吐了”。问怎么啦?“背到什么时候才算完啦!”有时候,女儿也让我拿着那些语文或历史课的“标准答案”帮她背。这是一些什么“标准答案”啊,  相似文献   

20.
握紧我的手     
孩子的世界单纯却又拥有自己的智慧。 一个小女孩和父亲正在过一座桥。父亲有点害怕,因此他对自己的女儿说:“宝宝,你握紧我的手,这样你就不会掉进湖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