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岑仲勉先生《唐史余审》(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卷四《杂述》"前乡(?)进士"条引北宋柳瑊摹雁塔题名残拓本:"雁刹题名有令狐绹书一通云:‘侍御史令狐绪,右拾遗令狐绹,前进士蔡京,前进士李商隐,大和九年四月一日。’"徐松《登科记考》卷二十一,蔡京开成元年(836)进士及第,李商隐次年(837)登第,均在大和九年(835)之后,刘承干《玉溪年谱序》因据王定保《唐摭言》"得第曰前进士"之说,云:"大和九年玉溪尚在随计之列,安得有前进士之称,殆不足据。雁刹题名为宋宣和间人得唐贤遗迹补缀上石,年月往往淆错。"(《唐史余审》引)岑氏反驳曰:"但勘  相似文献   

2.
《辞海》(1979年版)“陆心源”条释文云:“陆心源(1834—1894)清代藏书家。字刚甫,号存斋,晚号潜园老人,浙江吴兴人。咸丰举人,光绪时官至福建盐运使。其藏书处有三:一名皕宋楼,藏宋元刻本及名人钞本;一名守先阁,藏明清刻本;一名十万卷楼,藏普通书。著有《潜园总集》”。  相似文献   

3.
一、韩元吉韩元吉字无咎。宋淳熙间任建州守,二年(1175)于建安郡斋刻印汉戴德《大戴礼记》十三卷。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二著录。嘉靖《建宁府志·名宦志》载:"韩元吉字无咎,颖川人。绍兴间知建阳县,用广而赋啬,乃贸迁盐鹾以佐其费。迁守建州,表率端庄,笃意学校。以军兴调发功转朝奉大夫。赴召去,民甚怀之。后官至吏部尚书。"董天工《武夷山志》称其"当在  相似文献   

4.
一、何焯号"憩闲主人"之误叶昌炽《藏书纪事诗》卷四"何焯屺瞻"条云: 昌炽案:先生弟煌,字心友,号小山,尝自署"何仲子"。《义门题跋》或署"承筐书塾",或署"语古小斋",又自号"憩闲主人",见《皕宋楼藏书志·宾退录跋》。《百宋—纏赋》  相似文献   

5.
1.六月壬戌,帝至都。甲寅,晋帝禅位于宋。(中华书局点校本,卷一/页21)校勘记:张元济、张森楷《南史校勘记》并云:壬戌后,同月内不得有甲寅。按是月甲寅朔,初九日壬戌、十一日甲子。《宋书》但云"六月至京师,晋帝禅位于王"。《通鉴》出"壬戌"、"甲子"而无"甲寅"。疑"壬戌"与"甲寅"互倒。今按:晋宋易代之事,史书有记载,《晋书·恭帝纪》:"二年复六月壬戌,刘裕至于京师。……甲子,遂逊于琅邪第。"《南史·宋本纪上·武帝纪》:"永初元年  相似文献   

6.
短文的份量     
文笔贵简,"逸马毙犬于道",作"有犬卧于街中,逸马蹴而毙之",则赘矣。明祝氏《猥谈》云:"一守禁戴帽,不得露网巾,吏草榜云:‘前不露边,后不露圈。’守曰:‘公文贵简,何作对偶语?’吏曰:‘当如何?’守曰:‘前后不露边圈。’"斯旨可以喻大。《新唐书》、《新五代史》,其较胜旧史,亦事繁文简耳。  相似文献   

7.
《黄氏日抄》又作《慈溪黄氏日抄分类》。《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子部》(下称《善目》)第663号著录,曰:"九十七卷,宋黄震撰。宋绍定二年(1229)积德堂刻本。存二卷,二十七至二十八。"藏国家图书馆。第664号又著录一部,曰:"宋绍定二年积德堂刻,元至元重修本。存二十五卷,四至五,十二至十三,十七,十九,二十五至二十六,二十九,三十四至三十八,七十一至七十八,九十四至九十六。"藏山东省博物馆。第665号又著录一部,曰:"元后至元三年刻本。"可见第664号著录的"元至元重修",指的是前至元。据此,《善目》编者确信:出版过宋绍定二年《黄氏日抄》九十七卷本。只是散失严重,仅存残本。  相似文献   

8.
《陈岩野先生集》十卷,卷前三卷,每半页九行,行二十字,永历四年(一六五○年)刻本也,顺德陈邦彦撰,邦彦与陈子壮、张家玉为吾粤明季三忠之一,《明史》有传.目录:文四卷、诗四卷,《易疏》二卷,后署"不孝男恭尹编次,海丰叶维阳许山、番禺陶璜若子校刻."凡三行,次叶有恭尹撰跋."卷前一:恭尹撰《先府君岩野陈公行状》、薛始亨撰《陈岩野先生传》、屈大均《顺德起义给事陈公传》,注云:'载《四明成仁录》'"卷前二:"《永历二年八月请恤疏》、《永历三年三月请加恩  相似文献   

9.
《全宋词》册二页九一四收有词人名周格非者《绿头鸭》词一首。依《全宋词》体例,为周格非立小传云:格非,宣和问严州守,直龙图阁。按:查《严州图经》卷一"郡守题名"下载:周格,宣和(四)[三]年(11 22)四月十八日以奉直大夫、直龙图阁知,七年正月十四日罢。《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三六:宣和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朝请大夫知严州周格直秘阁。二书都作周格。又《淳熙严州图经》记载说:"遂安军门楼,旧睦州门,宣和三年因升为节度,知州周格建。""潇洒楼在州宅正寝之北,宣和三年知州周格建。""宁顺庙,宣和二年方腊之乱,焚毁其庙,知州周格委知县叶辉重建庙。"亦明确作周格。据此,《全宋词》作周格非,  相似文献   

10.
《永乐大典》(以下简作《大典》)"送"韵"宋"字下所录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作《长编》),今存者计有:卷12306—12308太祖开宝四年二月丁卯朔至太宗太平兴国元年岁末(辑本《长编》编入卷12—17);卷12399—12400仁宗庆  相似文献   

11.
《伍子胥变文》有一段描写伍子胥逃亡的文字:"潜形菌草,匿影藜芦,状似被趁野干。遂使狂夫莨菪。"(黄征、张涌泉《敦煌变文校注》卷一) 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六,妙法莲华经第二卷音义:‘野干,梵言悉伽罗,形色青黄,如狗,群行夜鸣,声如狼。案子虚赋云:"腾远野(射)干。"司马彪、郭璞并云:"射  相似文献   

12.
杜牧《樊川文集》卷一六《上宰相求湖州第一启》、《第二启》、《第三启》的次序窃以为误。《第一启》没有提到"湖州",既然"上宰相求湖州",而第一封信竟通篇未予提及,于情理不合。《第一启》之末云,"词语烦碎,频于尊重","频"字似非第一封所宜言。《第三启》之首云:"某去岁闰十一月十四日,辄书微恳,列在长启,干黩尊重,乞守钱塘,以便家事。自叹精诚不能  相似文献   

13.
李之亮先生所作的《宋代郡守通考》(巴蜀书社2001年版),共九卷(以下简称《通考》),即《北宋京师及东西路大郡守臣考》(京师卷)、《宋两浙路郡守年表》(两浙卷》、《宋福建路郡守年表》(福建卷)、《宋河北河东大郡守臣易替考》(两河卷)、《宋两江郡守易替  相似文献   

14.
29.《乐府纪闻》曰:韦庄字端己,著《秦妇吟》,称为"秦妇吟秀才"。举乾宁进士,以才名寓蜀。蜀主建羁縻之,夺其姬之善词翰者入宫。因作《谒金门》"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云。后相蜀,有《浣花集》。(沈雄《古今词话》词评上卷,页971) 此则乃杂凑成篇。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云: 蜀相韦庄应举时,遇黄寇犯阙,著《秦妇吟》一篇,内一联云:"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尔后公卿亦多垂讶,庄乃讳之。时人号"秦妇吟秀才"。宋张唐英《蜀梼杌》卷上云:  相似文献   

15.
《龟山先生语录》四卷(宋)杨时撰元刻本《新编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六十卷(宋)衫礴编〔元)富大用编元泰定三年庐陵武溪书院刻本《水经注重校本》四十卷(清)全祖望校清道光抄本《校补金石例四种》十七卷(清)李瑶编清道光十二年泥活字印丰天津图书馆藏珍贵古籍图录(之三)~~  相似文献   

16.
"陶陶室"是清代著名藏书家黄丕烈藏书的室名之一,以同时藏有宋刻递修本《陶渊明集》十卷和宋淳祐元年(1241)汤汉刻《陶靖节先生诗注》四卷《补注》一卷(以下简称两陶集)而得名。陶渊明以高尚的品格与醇厚的诗风,为历来文人雅士所推重,宋刻两陶集亦因之而为历来藏书家所青睐。二百年来,宋刻两陶集辗转递藏,演绎出许多感人而有趣的故事,最后归藏于国家图书馆,故谓"昔时陶陶室,今日在国图"。  相似文献   

17.
《文子》一书,《汉书·艺文志》即已著录,置于道家类,云:"《文子》九篇。"班固注云:"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而称‘周平王问’,似依托者也。"然检今本《文子》,"周平王问"只存"平王问"三字,皆无"周"字。自《汉书·艺文志》之后,众多朝代史书的经籍志或艺文志中都有关于《文子》的记载。如《隋书·经籍志》载有《文子》十二卷,其注云:"文子,老子弟子。《七略》有九篇,梁《七录》十卷,亡。"《旧唐书·经籍志》云:  相似文献   

18.
江休复,字邻几,宋开封陈留人。举进士及第,调蓝山尉,历官大理寺丞、监蔡州商税、为集贤校理、出知同州、提点陕西路刑狱、修起居注,累迁刑部郎中。仁宗嘉祐五年(1060)四月以疾终于京师,享年五十六岁。著有《唐宜鉴》十五卷,《春秋世论》三十卷,《文集》二十卷,今均不存。生平详欧阳修《居士集》卷三十三《江邻几墓志铭》。所著《江邻几杂志》一书,后人多有称引,宋晁公武云:"休复,欧阳永叔之执友,其所记精博,绝人远甚。"明胡应麟云:"《江邻几杂志》,宋人极推,今不传,略见《说郛》。"此书所载内容主要有三类:一是轶事逸闻,涉及者多为当时名公及其交友;二是诗话类;三是记地方风俗人情。流传至今,已非原貌。顷因整理此书,觉疑点不少,略为考之。  相似文献   

19.
学者一般认为"从隋唐至元明这一时期都没有方言研究的专著,"然据宋《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载:"王浩撰《方言》十四卷,阙。"鲁国尧先生《"方言"的涵义》一文指出"王浩《方言》乃南宋以前著作。"又据我们近年考证,明李贤等撰《明一统志》卷十三《淮  相似文献   

20.
一《冥报记》是一部唐代初期宣扬佛教因果报应思想的宣教小说集。《旧唐书》卷八五《唐临传》中云:"…所撰《冥报记》二卷,大行于世。"此书成书不久,便有郎余令的续作《冥报拾遗》出现,顾况的《戴氏广异记》中亦举其篇名,大型类书《法苑珠林》、《太平广记》等均有引载。宋以后随着佛教的衰颓,此书失传,只有其引载篇则偶有转引,且讹谬层生。然而此书正如《游仙窟》等在中国久成佚书的作品一样,长期以来被保存在东邻日本。清末杨守敬于日本访书,得此书的一个抄本,杨氏《日本访书志》卷八云相传是三缘山寺写本。日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