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真正的能够“听说读写”四会。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好的应用离不开英语课堂上有效的巩固练习。通过课堂巩固练习既可以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可以使学生消化吸收本节所学,得到多方面的语言技能的发展。因此,英语课堂练习的语言和题目设计要合理,精心。要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练习形式不能局限,需要多样化的实用设计。教师要找出传统语言教学的问题,把课堂练习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姜伟 《考试周刊》2013,(24):145-145
<正>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整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只有借助契合所学知识的练习,在课堂上扎扎实实地训练,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课堂练习也为教师获取学生信息,及时把握学情提供了便捷通道,实现了师生信息的有效互通。因此,设计贴近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课堂练习,对课堂练习进行  相似文献   

3.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和安排好课堂练习,不仅能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达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目的,且能及时进行教学反馈、调控教学进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 一、课堂练习应与教学过程同步编排 练习这条主线应怎样贯串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一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过程,二要从课堂教学一般规律去研究。  相似文献   

4.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新授课后的课堂练习都有这样几个目的:一是检验学生掌握新知识的程度如何,便于在课上及时解决;二是及时让学生有效地巩固所学新知识,并形成一定的技能;三是反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疏忽和遗漏,有助于教师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在小学数学活力课堂中,如何使学生在个体独练中能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呢?  相似文献   

5.
齐占军 《考试周刊》2012,(17):155-155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对于教师来说是检查学生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等具体情况的有效方法。课堂练习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也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化学课堂练习,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指化学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例题讲解、习题处理和作业题、试题评讲等教学活动。课堂练习能够及时提供教学的反馈信息,  相似文献   

6.
肖淑红 《中小学电教》2011,(10):150-150
做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应用知识技能的实践活动。从活动的时间上分,有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从作业的形式上分,有口头练习和书面作业。练习对于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与态度的形成,都是不可缺少的。比如说语法,必须通过适当的练习才能牢牢地掌握。《论语》开篇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的“习”便是实践练习。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的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当堂巩固学生所学知识,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通过练习,训练学生的计算技能。 课堂练习可采取摆摆算算、口算、板演  相似文献   

8.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知识通向能力的桥梁,让学生通过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发展智力。那么教师备课时在练习的设计上要注意哪几点呢? 一、内容上要突出重点要使课堂练习突出重点就必须在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关键上下功夫。例如:应用题教学中的分  相似文献   

9.
课堂练习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就必须通过练习.因此.教师要认真设计、精心组织、耐心指导学生进入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及时消化、巩固和运用知识,掌握数学的基本技能、技巧.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提高课堂效率,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与体会,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课堂练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好的课堂练习,有利于知识的消化、吸收,更利于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也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怎样设计好课堂习题、提高练习的效果呢?现在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堂练习作为促进学生达成教学目标、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并引导教师及时采取矫正措施的重要途径.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数学课堂练习的作用是什么?练习除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与技能外,更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并采取措施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所以,学生练习情况的及时反馈应当成为我们关注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课堂练习是语文课的重要环节,是使学生把所学知识内化为实践能力的基本形式。优化课堂练习设计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课堂练习要体现省时高效的原则,在设计时应注重“十性”。1练习要有联系性。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注意挖掘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挖掘潜能、提升数学素养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练习是高质量课堂的基础。高质量的数学课堂追求高质量的练习。那么,应该如何设计课堂练习呢?  相似文献   

14.
<正>课堂练习作为数学教学的组成部分,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数学认知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如此一个在教学过程中这么重要的环节,在只有40分钟课堂教学又要引入课堂练习,时间上的安排一直让我们头疼,时间安排少了,达不到练习的目的,时间安排多了又会影响教学进度。课堂练习的时间安排会令老师捉襟见肘,既要保证课堂内容的完成又要课堂练习显然是矛盾,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觉得上课很难把握,总觉得课堂时间太少,恨不得  相似文献   

15.
本学期数学课的教学时数增加了,除了教师用来讲课之外,还可以有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因此我们在教学方法上作了一些试验,想把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结合起来,增加课堂练习的数量。而且从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况看来,加强课堂练习也很必要,因为现在使用的数学课本中的习题数量,较之以往,是有所增加的,如果学生的练习全部放到课后去做,就会占用很多时间,加重他们的学习负担。再说,在课堂上学生刚听过教师的讲解,对教材内容的印象很新鲜清晰,听过后接着就练,又有教师当堂指导,学习效果要来得好些。经过上一阶段的试验,我们初步得到了一些体会。首先,我们觉得,必须要在教师讲清讲透教材的基本内容,使学生初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加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课堂学习后,如果不加以练习,学生很快就忘记所学内容。这就需要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当堂练习,如此便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趁热打铁,举一反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没有系统地组织课堂练习,课堂练习要么机械重复,要么太简单或者太复杂,要么用题海战术……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课堂练习的高效性,使学生疲于应付,学习效率低下。所以本文将分析如何设计与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以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课堂练习是检验教学效果,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能力的目的,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精心设计好课堂练习,充分发挥练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下面就如何设计课堂练习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课堂练习要讲究策略,既要整体地参考练习方法,又要考虑练习设计的具体内容形式,以提高课堂练习的效益。一、课堂练习需要把握的问题1.在“点”上突破。所谓点,即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一节课要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过程必须要  相似文献   

19.
数学练习是小学教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堂练习设计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这就需要教师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先进理念为先导,精心设计数学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不能搞“题海”战术,让学生机械、重复地练习,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贴近生活的、有针对性的、有意义的、有挑战性的练习,从而使全体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前面谈了在数学备课中怎样设计概念教学和例题教学。本文将就怎样设计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怎样设计教法和备课中的反思谈点认识。八、怎样设计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数学课堂教学的近期效果是通过设问、练习和作业反馈出来的。准确反馈,既是教学过程的需要(可以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又是教学检测的需要,说到底更是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需要。为此,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选择既密切结合教学内容又符合学生实际的恰当的练习和作业。这里的“恰当”包含两层意思,即量的恰当和难度的恰当。课内练习量过大,会造成蜻蜓点水、匆匆而过、无法深入。如果是同类问题的过多重复,还会使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