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李博 《兰台世界》2006,(24):53-54
中国图书馆和藏书事业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由远古的藏书楼,到近代的图书馆,再到现代图书馆,其发展过程是一个从以“藏”为本到以“用”为本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李博 《兰台世界》2006,(12X):53-54
中国图书馆和藏书事业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由远古的藏书楼,到近代的图书馆,再到现代图书馆,其发展过程是一个从以“藏”为本到以“用”为本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重藏轻用”批判及其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列宁对于藏书的开放和利用程度是区别现代图书馆与古代藏书楼的主要标志。建国后我国图书馆界对古代藏书楼“重藏轻用”的批判,对于强化图书馆职能,使图书馆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起了重要作用,这是不容否认的。然而,在进行这种批判时,是否导致了与“重藏轻用”相反的重用轻藏的另一极端呢?如。果存在这另一极端,它对于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藏”与“用”的辩证关系到底应怎样理解?经常困扰我国图书馆界的藏书利用率低、拒借率高的问题是否与这种批判有关?笔者认为,这些问题是我国图书馆界尚未能引起充分注意的问题。有的同志认为对于某种思想批判得越彻底越好,从而忽视了相反不良倾向的滋长,因而研究这一问题亦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从对我国图书馆一些现实问题的分析入手,进而寻求产生这一文化现象的深层原因,文中涉及的情况多为公共图书馆。  相似文献   

4.
1902年前我国的传统图书馆统称为“封建藏书楼”,封建,表明了其守旧、落后的一面;藏,显示了其重藏轻用的一面;书,反映了其所藏的主要内容;楼,表明其所藏的处所,也显示了这一处所的外观形象。“封建藏书楼”代表了我国传统图书馆的社会形象,即我国传统图书馆的社会形象可以定位于此。  相似文献   

5.
“重藏轻用”是国人对我国古代藏书楼的固定认知模式,但这种认知存在着明显的缺陷,种种史料文献证明藏书楼“重藏”是实,而说“轻用”则不符史实。我国图书馆的建设需要深入挖掘藏书楼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与西方图书馆的精华相互取长补短,最终形成我国民族特色的图书馆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论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述了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关系:传统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的基础,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的发展。在数字图书馆时代,传统图书馆不会消失,会有它特殊的地位与作用:在“藏”的方面,它会返朴归真,回归对“藏书楼”的性质,在“用”的方面,它会成为一种高消费的场所。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我国传统藏书事业向现代图书馆转轨时期。本文主要论述蔡元培早年在故乡兴办教育,建立新型藏书楼和现代图书馆的过程;探讨蔡元培与中国图书馆事业的深厚渊源及中国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8.
我国图书馆从封建藏书楼到近代图书馆转变的过程中,知识分子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对于清末知识分子在图书馆中所产生的作用进行详细分析,为我国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功能变化与图书馆建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裴进 《津图学刊》1999,(1):136-139
1图书馆功能的转变1.1以藏书为主转到藏甩结合,以用为主。古代图书馆称之为阁、观、院等是以藏书为主.建筑都是封闭式的藏书楼。传统图书馆是藏用结合.读者通过目录才能借到书.建筑是藏、阅、借、管用房固定,缺乏弹性,读者和书分开的“固定功能型”模式。现代图书馆是“一切为了读者”.以利用文献信息为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变的过程中,图书馆的工作重心也随之发生改变,由藏书变为"藏用并重",并逐渐以用为主,面向广大民众开放阅览.近代图书馆不仅从法规上明确了读者服务制度,而且从民众利益出发开展了便利于读者的"个性化"服务,充分体现了近代图书馆为民众服务的精神.在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广大民众掌握新知、启蒙思想客观上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从古代的藏书楼到现代的图书馆,究其之所以能存在并不断发展,不外乎两个字可概括之,即“藏”与“用”。然而,各个历史时期的图书馆藏而为谁用,却是大不一样了。本文就此谈谈我国图书馆读者服务对象之变革及我们当前应采取的对策。一纵观图书馆的发展史,大体经历古代——近代——现代的过程;有一个从个人享用到为社会利用的转化。我国图书馆的发展亦是如此。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有图书馆的文明古国之一。但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图书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代图书馆发源于古代的藏书楼.在封建社会,由于文化被统治阶级所垄断,从而导致藏书不向社会公众开放.到了近代,受西方思想的影响,部分藏书楼开始对外开放,但其读者范围却仍然被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并未对全体公众开放.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型图书馆事业百年(1904-2004)(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宗忠 《图书馆》2004,(3):7-11
本文主要对中国新型图书馆事业百年进行了回顾与展望,探讨了藏书楼转变为现代图书馆的时代背景、中国新型图书馆事业100年的发展过程与变化、基本经验、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4.
论文论述了蔡元培先生早年在故乡兴办教育,建立新型藏书楼和现代图书馆的过程,探讨了蔡元培先生与中国图书馆事业的深厚渊源及中国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图书馆是中国古代藏书楼的发展和继续,它的母体是中国古代藏书楼,它的根在中国,绝不是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的产物。中国古代藏书楼由于受到小农意识、宗法制度、科技落后、图书数量少及没有足够的读者群等因素影响,具有很大的封闭性,"书藏"思想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它并非绝对地封闭保守,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具备近现代图书馆收藏图书与提供使用的基本功能和本质属性。中国古代藏书楼是中国近代图书馆孕育、产生和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古代,藏书的地方大都是用亭、台、楼、阁、斋、室、轩、堂之类的名称,所以人们管它们叫藏书楼。过去,人们在探讨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历史时,对于古代藏书楼,以及评论其社会作用,总是毁誉参半,说法不一。究竟应如何看待我国古代延续了几千年的藏书史,怎样评价以保藏为主的古代藏书楼呢?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与探究的问题。首先,我们应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既要看到古代藏书楼封建局限的一面,又要肯定它曾在保存文化遗产、推动学术研究等方面起过积极的作用。其次,我们对待任何旧的事物,都应采取“扬弃”…  相似文献   

17.
从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历史嬗变可以窥见图书馆事业发展脉络,也是例证公共文教建筑设计衍变的重要学科切面。大历史观视角下,古代藏书楼建筑叙事追求堪舆志趣、文化意向、园林造景、传统礼法,昭显秘藏性质。近代中国图书馆建筑历经清末地方政府创办“藏用”图书馆文教建筑,新文化运动推动“新式”图书馆文教建筑设计,民国时期各地兴起“多元”图书馆建筑设计。其建筑叙事开始由“文献”指向“读者”及其阅读,完成从“私藏”到“公用”的设计转变。当代图书馆新馆建筑设计发展创新分为3个时期:萌芽起步期(1949—1987),新中国图书馆为政治与科学服务的建筑设计;探索发展期(1987—2008),新环境下图书馆知识组织与传播的建筑设计;转型变革期(2008至今),新时代图书馆高质量变革发展的建筑设计。面向未来图景的图书馆公共文教建筑设计,需要扬弃古代藏书楼建筑叙事文化隐喻、强化图书馆建筑空间设计的前瞻性、重视图书馆新馆及旧馆改建扩建、实现图书馆建筑空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图书馆精神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图书馆精神在新时期的语义表述及其具体内容;指出古往今来,从古代藏书楼、近代图书馆到现代图书馆,图书馆精神一直是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源动力;最后提出在图书馆工作实践中培育和弘扬图书馆精神.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析     
<正>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保管、传播和利用图书情报资料,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的科学、教育、文化机构.我国的藏书事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千多年前,商朝就设立了保管典册的职官.西周时,著名的道学家老子曾任"守藏室之史",藏室,就是藏书机构.随着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书籍更加丰富,封建藏书楼有了极大发展.图书目录学、四部分类法也先后形成和推广.直到晚清,封建经济崩溃了,封建文化没落了,封建藏书楼才随之解体,向近代图书馆转化.一九一○年京师图书馆成立,至今七十多年过去了,现在,我国已有各类图书馆两千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型图书馆事业百年(1904-2004)(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宗忠 《图书馆》2004,(4):9-13,21
本文主要对中国新型图书馆事业百年进行了回顾与展望,探讨了藏书楼转变为现代图书馆的时代背景、中国新型图书馆事业100年的发展过程与变化、基本经验、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