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李玲 《中小学电教》2010,(9):136-136
<正>"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例如,有一个空盒,有一堆糖,有人就会有意识地对两者进行比较,这堆糖装在盒子里能不能装下  相似文献   

2.
“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人们常常会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联系,如有一个空盒、一堆糖,人们就会有意识地对两者进行比较:这堆糖装在盒子里能不能装下、能不能装满?这就是数感在起作用。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学会数学地思考。  相似文献   

3.
(接总第294期第13页)问题二:什么是“数感”?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在学习和生活中,人们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也常常会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联系。例如有一个空盒,一堆糖,有人就会有意识地对两者进行比较:这堆糖装在盒  相似文献   

4.
"数感"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在英文中"Number sense",可翻译成数感、数觉或数意识.人们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人们常常会有意识地将一事物、现象与数量建立联系.  相似文献   

5.
"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人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常常会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起来.如当我们走进电影院时.就会想这家电影院有多大能坐多少人等等,这就是数感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对数感的理解数感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人们常常会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起联系,如走进一个会场,在  相似文献   

7.
论"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并且分几个阶段,特别阐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可见,理解“数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一、对“数感”的认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常常会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联系。如要组织一个会议,首先就会想到参会人员有多少人,会场有多少个座位,够不够坐。象这样把实际问题与“数”联系起来,用数学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就是一种“数感”。由此可见,数感就…  相似文献   

8.
“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人们常常会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联系起来.这就是数感。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觉、感受和感知的能力,并能作出迅速而准确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要培养学生的数感并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积累经验、形成表象,夯实"数感"基石;在知识的构建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心手相牵,搭建数形桥梁;让学生经历"数学化"、感受过程,发掘"数感"源泉;纵横比较、寻求联系,提高"数感"质量.  相似文献   

10.
“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人们常常会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起联系,这就是数感。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许多老师还是感到困惑。笔者以“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几个片断谈谈自己对数感培养的点滴想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已开始越来越多的要与"数"打交道,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又常常会有意识地将一些数量同实际现象联系在一起。所以,将数感培养起来,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借助数学方式和数学思维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这对人们的工作和学习都是十分重要的。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数学新课标已经做出了这样的要求,即"在运用数学知识、符号、思维方式的过程中描述现实社会,并凭借此来实现数感、符号感以及抽象思维的构建。"换句话说就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数感,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的意义、能让学生借助数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选出最合适的解题方法。为此,为了更好地发挥数感的这些价值,本文就将以如何更好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为主要内容,进行相应的策略探究。  相似文献   

12.
学生数感的培养是一项长远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对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教师要努力钻研。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人们常常会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联系。例如,桌上有两  相似文献   

13.
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常常会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起联系,这就是数感。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新课标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实践证明,教师应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对数进行充分感知,不断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14.
"数感"即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它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数感"的培养应该从孩子抓起,而我们的任务就在于将抽象、单调的数学知识,以直观形象、通俗易懂且饶有趣味的形式让幼儿接受,进而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运用所学知识,去寻找规律、解决问题,逐步形成"数感",从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达到开发智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所谓"数感",就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从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具体地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如何让数感从孩子们的心中长出呢?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阐述了关于数感的一些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数感的涵义.数感是人们在认识和理解数的基础上而产生的一种对数学问题的敏感性,属于"直觉"范畴.数感本身有层次之分.  相似文献   

17.
“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实践中,常常会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起联系,如,当我们到朋友家做客时,可能会估计客厅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这就是数感在起作用。什么是数感呢?《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此作了说明: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人主动地、自觉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悟能力。数感体现在许多方面。如,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  相似文献   

18.
吴永河 《小学生》2010,(5):45-45
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经常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起联系,这就是一种数感。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理解“数感”,并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建立数感,是《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把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那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感受。  相似文献   

19.
许隆 《内蒙古教育》2009,(22):30-30
人们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经常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起联系,这就是一种数感。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理解“数感”,并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标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数感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的意味、数学的影子,当我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或者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解决,即会“数学地”思考。但人们对数感的认识不尽相同,那么,应该如何认识数感并培养学习的数感,值得我们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