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术不端行为屡见不鲜。近10年来文本查重工具的出现对学术出版中文字剽窃或重复相似度的检测比对已见成效,但图表中剽窃、篡改及伪造等不端行为却不易察觉和检测。本文主要针对学术出版中各种与图片相关的学术不端案例,进行了系统分析、归类与定义;梳理收集了目前国际上对图片造假、重复和剽窃的鉴别方法、检测工具及效果评估;提出了正确分析图片原创性的一些建议与方法,力求与国内同行共同探讨防止图片中的学术不端行为的标准与规范,确保学术出版回归原创,保护版权。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来稿中一图多用、图像裁剪拼接、图像局部篡改等典型学术不端图片案例进行辨析,调查国内外生物医学期刊的图片处理标准,结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图片审查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对科研图片处理应遵循的原则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防范措施:制定生物医学期刊图片处理规范;加强对论文图片的审查把关,防范学术不端行为;鼓励作者共享原始图片,提高数据透明度;制定针对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措施.  相似文献   

3.
隐性学术不端行为不能单纯借助学术不端检测系统进行判断,识别难度大。本文总结了科技期刊初审阶段包括作者信息不实、署名不当和基金项目标注不实/不当3个方面的特征和表现类型,并结合文献和《肝胆胰外科杂志》编辑部的真实案例进行分析阐述,提出从科技期刊严把初审关、科研机构和科研工作者加强学术诚信教育以及监管部门立法监督和惩处学术不端3个防范措施,共同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4.
武晖  孟超  师琅  徐杰 《编辑学报》2020,32(3):295-298, 302
目前还没有合适的自动检测方法来识别图表的学术不端行为,主要靠人工判断。通过收集、梳理图片学术不端的类型,借助实例论述拉伸变形和局部修剪、移位和截取、旋转和裁剪、重复使用等图表学术不端的鉴别方法。运用OSID工具包中的语音录制和上传研究佐证材料等识别科技论文的学术不端问题。实践结果表明,这2种检测方法能够防范科技论文中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5.
通过总结学术出版中遇到的学术失范行为案例,分析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术不端新的表现形式及发生原因.认为:学术不端可能发生于学术出版的任一环节,必须引起重视;自觉性的科研道德要求及制度化的出版流程管理,仍然是保持学术纯洁性、防范学术不端的主要手段,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6.
李晶  张嵘 《编辑学报》2016,28(5):460-462
作为科技期刊的主要作者群——研究生,其学术不端行为频频发生并且具有不同于一般科研人员的特点.在2个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案例的基础上,调查与探讨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现状及认知情况,并提出了科技期刊编辑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医学期刊作者对学术不端的认知及其行为情况,以为更好地防止学术不端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以近2年在《武警医学》发表过文章的作者作为调查对象.调查结果表明:多数作者对学术不端的认识不全面,部分科室学术不端情况比较严重;但多数作者希望共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8.
钟国翔 《编辑学报》2023,(3):299-304
以学术期刊为研究对象,结合工作实践,研讨具体案例,对隐性学术不端行为进行分析。隐性学术不端行为具有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不易检出、跨语种跨时空抄袭现象频繁、突出的技术指标造假行为、不透明的标识信息、存在人为操纵等特征。学术期刊要重视论文隐性学术不端,提高查证技术,制定针对性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9.
潘华 《编辑学报》2016,28(4):338-340
对科技期刊论文中图片的抄袭和篡改问题进行研究,从图片属性分析、源码分析和利用JPEGsnoop软件鉴定等方面,提出图片篡改的识别方法,为科技期刊在论文收录时,能准确判断图片是否被刻意篡改或抄袭,以打击学术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10.
防止高校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制度环境、考核机制、学习风气、自身素质、知识产权观念5 个方面剖析高校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 成因,以此提出高校防治学生学术不端的举措,分析高校图书馆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监测学术不端行为等方面提高学 术诚信的支持作用,与高校共同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  相似文献   

11.
学术不端论文的一般规律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尤伟杰  李小萍 《编辑学报》2009,21(2):151-152
通过对发现的学术不端论文案例分析,探讨抄袭剽窃行为的一般规律,提出期刊编辑应不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充分利用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文献检索功能,加强对学术不端论文的审核力度,从源头上杜绝学术腐败,并探讨了文献检索的技巧。  相似文献   

12.
正确看待"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结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孔琪颖  蔡斐  张利平  徐晓 《编辑学报》2009,21(6):544-546
归纳影响"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要素,对初审中运用该系统检测出的不同等级文字复制比的文章的学术不端可能性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检测案例,得出该系统能有效帮助初审,但尚不能取代初审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学术不端行为不仅违反学术规范,也可能构成版权侵权.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可以发现,学术规范与版权规范作为相互独立的规范系统,存在基本属性等方面的质性差异,在具体学术不端行为的认定上也有不同.但是,二者基于共同的价值诉求和相似的话语体系,可以形成良性互动的耦合关系,共同促进知识生产和学术研究活动,对学术共同体起到指引、评价、...  相似文献   

14.
医学论文跨语种抄袭多为英译中文献,目前还没有学术不端检测系统进行有效识别,因此甄别十分困难。本文从语言翻译学和文献内容2个角度,总结英译中的跨语种抄袭特征,剖析编辑部出版实践中的典型案例,提出在出版流程中严格把关并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发基于先进计算机技术跨语种抄袭检测软件以及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和惩处力度3个防范措施,为编辑同行提供借鉴,共同维护学术诚信。  相似文献   

15.
邬加佳  余菁  吴秋玲  徐杰 《编辑学报》2021,33(3):292-295
不当署名问题已成为科技期刊撤稿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为了提高科技期刊编辑对不当署名的防范意识,本文依据《学术出版规范 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将不当署名学术不端行为分为5大方面,包括对论文所涉及的研究有实质性贡献的人排除在作者名单外,未对论文所涉及的研究有实质性贡献的人在论文中署名,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将其列入作者名单,作者排序与其对论文的实际贡献不符,提供虚假的作者职称、单位、学历、研究经历等信息.列举典型案例并对案例内容进行详细分析,界定其中的学术不端行为,并提出防范或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学术界发生多起学术不端现象,归纳和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学术不端的研究成果,廓清了学术不端定义及其内涵,对学术不端学术行为进行了分类,深究了学术不端的产生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遏制学术不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学术出版信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学术不端行为屡有发生,科研诚信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近年来发生的科学不端案例出发,指出学术研究和科学交流系统存在的信任危机,主要包括出版前作者研究中的诚信危机、出版中同行评议的权威危机以及出版后科学成果评价和学术复证危机.进而结合已有的区块链应用实践案例,分析区块链技术在学术出版信任建设的具体应用和实施策略,从开放研究过程、开展数据自治、优化同行评审等方面提出区块链技术建设学术出版信任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举例阐述编辑工作中发现的几种“隐性”学术不端行为,以引起编辑同人对类似问题的注意.分析出现这类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作者诚信意识淡薄、期刊重视度不够以及相关惩处机制不完善.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防范建议,以期从责任编辑、审稿专家及监管部门3个方面共同维护学术诚信.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日益严重,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议。学术不端行为之所以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关键在于它既是学术公害,又是社会公害,不仅造成学术道德沦丧,而且严重地损害了整个社会风气。原教育部部长周济说:"要像反兴奋剂一样反学术不端行为。"一学术不端的定义与表现形式(一)学术不端的定义所谓学术不端是指学术界的一些  相似文献   

20.
张海燕 《编辑学报》2023,(5):545-549
在论文写作、评审、修改等环节对其查重结果的量化应用主要表现为对查重率明确规定、硬性要求、过分强调及过度倚重。这些将学术不端审查简化为查重审查,将查重审查简化为查重率,将查重率转化为论文质量指标,进而异化为论文的常规指标进行约定、雕琢、打磨的做法不但将期刊和作者带入技术博弈的误区,也使期刊被查重率裹挟,陷入作茧自缚的困境,还影响作者对写作和学术不端的认知。对查重结果量化使用的主要原因是对查重的功能定位偏差和对学术不端的认识不足。解决这一问题,期刊需要回归学术不端审查的本意和理清学术不端的内涵,还需要学术评价体系中的各个环节对查重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