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地理跨学科实践活动可有效提升学生地理跨学科实践素养,培养创新人才。文章就如何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立足校园,开设基于学生地理跨学科实践素养培养的特色校本课程进行探讨和研究,并结合芜湖市第二中学地理跨学科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实施情况,以“探秘校园里的景观石”实践活动为例进行相关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相似文献   

2.
目前,职业启蒙教育以多样的形式在部分中小学得到开展,但公认的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形态仍在探索之中。独立实施的分离样态和与其他学科融合实施的样态是当下职业启蒙教育的两种主要形式。运用学科规训、跨学科等学科发展相关理论分析职业启蒙教育课程的基本样态,有助于理解其建设基础和发展利弊。构建职业启蒙教育特有的课程形态,需要其明确自身特色,划分自身知识领域,搭建学科边界;在不断规范、科学、稳固的过程中突破学科界限,与相关课程融合以创新其特有的实践样态。  相似文献   

3.
张成 《地理教育》2023,(6):65-69
利用本地资源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地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地名为载体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可丰富学校课程教学的形式,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合肥市地名认知”研学活动为例,将跨学科主题学习融入研学课程,从研学方案的设计、研学活动的实施、研学活动评价等方面开展指向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设计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4.
语文实践活动是实施跨学科学习、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通道。笔者认为,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中的“语文实践活动”具备鲜明的特质和独特的样态。设计“语文实践活动”时,应基于活动样态,以整体性思维建构活动逻辑;基于素养考量,以一体化理念设计活动评价;基于学习需求,以多维度视角挖掘活动资源。  相似文献   

5.
跨学科学习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突显课程的育人功能,需要克服分析主义取向的知识点教学的局限性,勾连课程之间的关系,突破学科知识的边界,缔结学科知识学习与历史文化、社会生产生活、学生生活经验和体验的价值关系,构造跨学科学习的新形态。跨学科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以主题或问题为导向,基于复杂性思维和学科互涉理念,实现课程价值重建、学习内容重组、学习方式重构、学习形态再造的学习活动。跨学科主题学习具有主题性、开放性、整合性、创生性等本质特征。基于课程整合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开发策略,有助于知识结构化学习、学科实践学习和复杂问题解决学习向核心素养的学习进阶。  相似文献   

6.
学科立场是“实化”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的关键,是“净化”跨学科主题学习认识的视角,也是“显化”跨学科主题学习功能的基础。学科立场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科视域、本质、价值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它以主学科统摄相关学科、以主学科核心素养为旨趣、以跨学科实践为过程。面对复杂的学习实践,应构建学科立场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多元实践样态,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不同视域来看,分别表现为“微科”型、“单科”型和“多科”型实践样态;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不同定位来看,其实践样态可分别视作一种内容组织方式、形态和理念;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不同属性来看,又包括议题深度诠释类和项目综合实践类样态。  相似文献   

7.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亮点与难点,是课程修订所强调的素养导向、综合性、实践性等理念的具体落实,为初中历史课程内容的拓展、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型明确了新的方向。研究认为,推行跨学科主题学习是课程教学发展的必然逻辑,体现出走向综合课程的方向和培育核心素养的要求。从课程层面看,跨学科主题学习具有两大重要特征:立足学科的课程内容综合化和基于真实情境的课程实施实践化;从教学方式看,应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创新情境教学,借鉴现象学习与现象教学;从教学评价看,应开展多元评价,注重表现性评价,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跨学科主题学习之中。  相似文献   

8.
跨学科主题教学突出不同学科的协同育人,可有效提升不同学科对核心素养的合力发展,加强学生用跨学科思维整体认知世界的能力。从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应然指向,跨学科主题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系,以及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实施建议三个方面分析,跨学科主题教学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独特性,应体现单一学科课程传统教学所难以达到的教学目标,它并非多学科的简单拼凑,而应以某一学科为主,围绕主题任务有效整合其他学科,在低年级中也可体现为学科内部的知识整合;跨学科主题教学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继承与革新,应凸显主学科的内在逻辑,根据学生特点和主题内容的类型,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9.
麻省理工学院非常重视工程教育跨学科课程的建设,把培养学生的工程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伦理道德规范和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未来工程师作为发展工程教育的目标,并通过建设一流人文社科课程、设立跨学科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建设跨学科师生团队等途径实现上述目标。麻省理工学院跨学科课程建设的经验为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启示:强化跨学科课程建设观念;突出人文课程在跨学科课程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重视跨学科研究中心、实验室在跨学科课程建设中的平台力量。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新课标中突出强调了跨学科学习,旨在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目前我国仍有许多中小学教师对跨学科学习的认识还不充分,难以开展有效的实践。为此,文章首先通过内容分析,从跨学科学习的定义及特征两方面阐述新课标背景下跨学科学习的内涵,并从素养表现、学科逻辑、内容承载、学习路径和学业质量五个闭环环节分析跨学科学习的设置逻辑。然后,文章依据跨学科学习的设置逻辑提出实践跨学科学习的三条原则。最后,文章从教师发展、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方面探究跨学科学习的实践基础,以期为落实跨学科学习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1.
薛磊  王伟群 《化学教学》2023,(7):52-56+97
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出台,旨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进入了深化阶段,明确提出了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活动的要求。选取初中化学(沪教版)中有关“金属的冶炼与应用”内容,以“从人类社会发展看金属的冶炼与应用”为主题,分析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与历史课程相关内容,寻找两者在核心素养要求方面的融合点,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字时代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的教育改革中,信息科技课程需要把握科学与技术并重的学科定位,发挥数字素养在解决生活与学习问题、应对未来挑战中的重要价值。跨学科学习作为一种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学习模式,是面向素养本位课程改革的新探索。如何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凸显信息科技课程的跨学科属性,促进课程核心素养培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需要建立在与学生生活、学习经验相关的数字化场景问题中,从跨学科学习问题链和跨学科教学设计链两个视角着手建构,具体包括四个方面:构建真实的学习主题和学习情境,明确由大概念统领的学习目标,以问题链的形式组织学习任务,设计与学习任务关联的表现性学习评价。为了推进信息科技课程跨学科学习的有效实施,既需要改变“学科本位”的思维定式,也需要变革传统教学中以技术训练为主的教学逻辑,具体而言,就是要依托教师群体形成跨学科思考的教学理念,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跨学科共同体和技术赋能的支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聚焦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的跨学科课程建设,以学术计划理论为支撑,运用半结构访谈法,研究发现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跨学科课程建设容易受到国家政策、市场需求、跨学科科研生态、他国他校经验、办学理念、教学管理、组织建设、学科与专业、教师与学习者等10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且阻碍因素多于促进因素。基于此,本研究从4个层面给出完善建议:在政策制度层面,政府应出台专项政策,期刊与项目申报管理机构应当调整跨学科研究成果认定标准,提升跨学科研究认可度;在院校整体层面,高校需要更新教学管理制度,还要推进跨学科组织建设,为跨学科课程提供支持与保障;在教师教学层面,教师应充分重视跨学科,以终身学习的态度涉猎多学科知识,并增加教学投入,精心设计跨学科课程;在学生学习层面,学生要增加课程学习投入、扩充知识储备,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形成强大的学习内驱力。  相似文献   

14.
陈淑如 《考试周刊》2024,(20):63-68
跨学科活动是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路径。跨学科活动的实施能打破原本的学科边界,立足数学学科特性,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方式,最终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融合教学背景下,数学跨学科活动的组织应立足新课程标准要求,遵循跨学科活动组织原则;以课堂联系生活,打开跨学科主题活动范围;以学生学情为基础,明确跨学科学习目标;以核心素养为依据,设定多样化学习任务;以课堂评价为保障,明确后续跨学科活动思路和方向,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跨学科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5.
跨学科课程是学生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观念、知识与方法探究一个现实问题或学科问题,进而发展跨学科理解及核心素养的课程。它指向深度学习,是信息时代的基本课程形态,包括多学科课程、狭义的跨学科课程和超学科课程。跨学科课程设计包括相互联系的五个方面:确定跨学科单元主题;围绕跨学科理解、跨学科能力和品格、关键学科知识和技能确定跨学科单元目标;提出跨学科引导问题;研究跨学科理解表现,设计表现性评价;设计系列跨学科探究任务。实施跨学科课程需要建立综合化学校课程体系,走向跨学科教学,并将跨学科课程的评价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新、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交叉融合其他学科,以其他学科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跨学科的大信息技术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7.
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小学经过一系列实践探索,构建了跨学科活动课程的实施模式,形成了以总体设计、目标设置、内容开发、实施策略为关键要素的课程体系,并在智慧课堂理念引领下,借助信息技术,围绕地域特色文化,以项目化活动探究为实践路径,搭建了跨学科学习桥梁,实现了活动课程目标,达到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在跨学科实践学习视域下,以师生共同开发“荷花池为什么这么美”课程为例,梳理跨学科实践课程设计的基本路径,探讨课程育人价值、课程核心素养、课程主题、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方式的创设,体悟课程开发对师生的意义,并对开发过程进行反思,为跨学科实践课程开发和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是以高校已有的学科体系与学科资源为基础的。以工科为主的高校的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具有鲜明的跨学科特色,这就要求其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建设要从课程层次提升至学科层次。跨学科视域下,提取理工科课程、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与思政课程的教学交叉点和接驳处,以课堂为跨学科的实践场域,通过课程孵化、课程定制和课研嵌入等模式,有助于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跨学科协同建设。  相似文献   

20.
课程是核心素养实现的一个载体,跨学科课程旨在以灵活、开放的课程架构,富有弹性的课程发展模式,跨学科课程设置对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大意义,同时给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