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制是教育发展的制度上的保证,中国近代学制的频繁出台,昭示了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艰难演进历程。透过学制这扇窗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发展的曲折轨迹。  相似文献   

2.
在爱国主义思想和“兴学育才”,“求才治国”的近代教育观的指导下,张之洞对中国传统教育进行了并展开实践活动,创办新式学堂,推进留学教育,废除科举制,创立近代教育行政机构,制订新学制等,不仅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具有近代知识的会和,而且使中国近代系统教育制度得以形成,有力地推动教育近代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其教育生涯中十分关注女子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并结合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践身体力行,努力实施女子教育,在旧中国教育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今天,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陶行知的女子教育观  相似文献   

4.
经元善兴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新式女学堂,他创办女学缘于诚本思想、爱国意识等思想根源和洋务人才缺乏等「社会根源,经元善的女子教育观和女子教学管理观及其办学实践是对近代中国教育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近代西学东渐、救国图强的背景中,中国的女子教育逐渐从无到有,最终在学制中正式确定下来。女子享有与男子同样的教育权利。中国自清末到民国几次学制变革直接体现了女子逐渐取得平等权利的艰难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杨慧 《现代教育科学》2003,(3):13-15,24
鸦片战争后,西方教会势力在中国所兴办的女子教育,开创了中国近代女子学校教育的先河。它率先偶办中国女子职业教育和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确立了男女平等的教育观,并形成独有的教学内容体系和管理制度,在近代中国女子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而女子教育的本土化,以及国人对女子教育的自觉重视和自发努力,才是中国女子教育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是我国近代社会教育发展进程中里程碑式的标志性事件之一。民国初年,在蔡元培的提倡和支持下,我国近代社会教育在教育行政、学制系统、人才教育观、社会教育设施和实践等方面,相比于辛亥革命之前有了更大的发展和超越。  相似文献   

8.
中国妇女在封建男权社会里没有受教育的权利。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力作用下门户洞开,随着东西方联系的日益加强,女子教育问题开始受到重视。早期维新派对传统的女子教育观进行揭露和批判,并鼓吹新的女子教育观。就早期维新派的女子教育思想进行探讨,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早期维新派在女子教育问题上的观点、贡献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张之洞近代教育观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革和教育实践探索的过程中 ,在旧式爱国主义思想基础上 ,张之洞的近代教育观逐渐形成。它以求才治国的人才观 ,特色鲜明的实业教育观、师范教育观、留学教育观 ,重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近代素质教育观及构建新式学校教育体系的教育制度观为主要内容 ,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产生过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女子教育,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对女子教育的论述,从理论上形成了自己的女子教育观和完善着整个生活教育学说;他对女子教育的推进和实验,在实践中为中国女子教育探索着发展途径,使中国女子教育跨进新的历程。为此,探究其女子教育的主要观点,明晰其女子教育观的发展过程,进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其女子教育的理论实践作出分析和评判,既有助于教育理论宝库的丰富,更有鉴于现时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代女子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晏阳初女子教育的主要思想是强调女子教育的重要性,他亲身推进女子教育实践,并取得突出成就,对推进中国女子教育近代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试述张之洞对外洋近代学制的认识过程孟旭张之洞对近代中国教育的最大贡献是主持制定了“癸卯学制”,变革了持续两千年的封建教育制度,大力加速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进程。而张之洞对外洋学制的认识过程不仅为他建立新学制奠定了思想基础,也反映了中国近代教育的一段发展...  相似文献   

13.
吕碧城是近代历史上一位传奇女性.她20岁冲破封建羁绊,步入女子教育的第一个人 生驿站.她站在时代高端,自觉融入当时教育文化环境,从教育立国、女性解放、自立奋斗 、倡办女学、教育方略、教育实践等方面,立体化地探索女子教育,形成有核心价值的女子教育观,创造出不凡的教育成就,被誉为"近代天津最早的女教育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中日两国女子教育近代化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势差出发,论述了中日教育交流对中国女子教育近代化过程所产生的促进作用,包括促进了女子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影响了中国女子教育制度的建立。对中国女子教育实践产生了影响这三个方面。论文指出,清末民初中日两国教育交流的全方位展开对中国女子教育思想的确立、学制体系的建立、女子教育模式的形成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国近代学制发展嬗变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学制的形成是我国教育向近代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不仅反映了近代教育发展的轨迹,同时也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现代学制的形成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回顾壬寅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和壬戊学制的发展历程,对各部学制的评价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看法,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几点启示:学制的改革要处理好相对稳定与适时变革、学习借鉴与参酌变通的关系;学制的制定要多方参与、力求民主,并根据各部学制的优长提出了未来学制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末,在日趋严重的内外危机的刺激下,许多先进的中国人走上了教育救国的道路。罗振玉(1866-1940)是中下层知识份子中的一员,以济世救国为己任,怀着满腔爱国热情投身到教育事业中。他提出的教育宗旨、普及教育观、建立近代学制的构想以及对近代教育改革提出的许多切实有益的建议,对近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人类而产生的教育应该为人类所共同享有,但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女子根本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近代殖民主义者入侵的炮声终于惊醒了沉睡已久的中华民族,面对着殖民主义者商品的倾销,文化思想的传播以及洋化教育的实施,一批中国近代的思想先驱者逐步地从物质的表层深入到思想文化以及教育层次认识到了中国在各个方面的差距.于是培养人才、发展教育成为时代的重要话题.女子教育便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被提了出来.本文试图以我国女子教育的发展及其在学制中的逐步确立为线索,历史地考察我国女子教育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戊戌时期,在维新人士推进下,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理论尽管存在某些局限,但逐渐形成体系,并被付诸实践。研究戊戌时期的女子教育理论与实践,不仅可洞察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透视中国教育问题根源,厘清中国近代化过程,而且也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学制的产生与发展,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中国近代三部学制的交替出现,既是中国教育近代化发展列不同阶段的重要标志,同时又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实际进程先后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因而,认真研究中国近代学制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探寻其发展轨迹,总结中国学制近代化的历史经验教训,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研究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中国人学习和了解西方教育制度,最初主要是经  相似文献   

20.
晚清时期是中国近代师范教育的发轫时期。社会的变革、近代教育的勃兴、有识之士的真知灼见和办学实践,为中国近代师范教育制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1904年癸卯学制标志着近代师范教育制度的确立,之后,我国师范教育进入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