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杜威和王夫之对知行关系的理解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在对他们的"知行观"展开论述的基础上,得出他们对知行关系的理解的鲜明共同点就是强调知行的统一,而且坚持行的优先性原则。他们的"知行观"切中时弊,对指导人们端正做学问的态度,纠正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和知而不行的学术浮躁心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易晨冉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29(4):110-114,124
杜威和王夫之对知行关系的理解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对他们的"知行观"展开论述的基础上,得出他们对知行关系的理解的鲜明共同点就是强调知行的统一,而且坚持行的优先性原则。他们的"知行观"切中时弊,对指导人们端正做学问的态度,纠正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和知而不行的学术浮躁心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综合素质包括人文素质、专业素质、道德素质、发展潜力素质和身心素质。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视阈中,要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必须转变教学方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人文教育,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教育者素质,转变行政模式。  相似文献   

4.
《教育》2008,(19)
人物: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观点:文理分科不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据上海《新闻晚报》报道,5月12日,在复旦大学召开的"面对时代挑战的大学本科教育改革:大学通识教育论坛"上,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指出,现行的高中文理分科导致学生在进入大学接受通识教育时,普遍呈现出功底不够的情况,不利于其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在物理课堂中引入传统文化元素,对传统文化弘扬、文理文化渗透、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创新精神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以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热含妙理"为例,介绍了物理类通识课程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6.
所谓"素质",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材质作基础,以其自然属性为基本前提的.也就是说,个体生理的、心理的成熟水平的不同决定着个体素质的差异,因此,对人的素质的理解要以人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为前提.  相似文献   

7.
刘勰<文心雕龙>中有十二处提到"文理"这一概念,研究者大都侧重于对"文"与"理"的分别释义,而较少对"文理"一词进行完整义证.具体分析,论证的结论是:"文理"在<文心雕龙>中有四种含义:文章的文采;文章的情志;文采与义理;文章的创作原则.  相似文献   

8.
知行脱节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值得关注的现象。从受教育者思想与行为的前后一致性角度看,受教育者"知行脱节"主要表现为知"前"行"后"以及知"后"行"前"两种形式。"症候分析法"运用反思性与生产性认识,着力解决"知行脱节"中的知"后"问题;通过思想观念的"激活",解决"知行脱节"中的行"后"问题。运用"症候分析法"要着眼于思想观念从产生、被接受到应用的三个阶段,依次进行,逐步弥合"知行脱节"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综合与实践"已经成为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教学活动,是本次新课改为了解决"知行脱节""高分低能"所采取的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设"综合与实践"课程能够为小学生留出充足的观察、推理、分析的时间,在基本的活动经验的引领下,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必将更加深入,数学思维也必将得到有效培养。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设"综合与实践"课程进行分析与介绍。  相似文献   

10.
促进大学生"知行合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问题,也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必然要求。面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知行脱节、知行背离的现象,通过理论梳理与教学实践研究,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该在理论教学中坚持"以知导行":培养理性、纠正偏差、提升认知;在实践教学中促进"知行转化":培养情感以强化行为意愿、加强实践以巩固认知状态、锻炼意志以促进知行统一;在考核评价中推崇"知行并重":考核内容上理论与品行并重、考核主体上教师与学生结合、考核方式上静态与动态互补。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干部是高校中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培养学生干部"用"与"育"两者的关系,分析在培养学生干部时存在的诸多问题,从而提出育人的重要性及对策,协调"用"与"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综合与实践"已经成为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教学活动,是本次新课改为了解决"知行脱节"、"高分低能"所采取的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设"综合与实践"课程能够为小学生留出充足的观察、推理、分析的时间,在基本的活动经验的引领下,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必将更加深入,数学思维也必将得到有效培养。本文便将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设"综合与实践"课程进行分析与介绍。  相似文献   

13.
<正>德育课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中职德育课的实效性如何,直接关系到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与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我们不断探索,初步提炼出中职德育课"知行五步"课堂教学方法。"知行五步"教学,就是在知行统一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导课、导学、导情、导行、导标五个教学步骤,分别导向课堂任务与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辅导、指导、教导、倡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感、探、  相似文献   

14.
《课程.教材.教法》2017,(9):122-127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全面推开,综合素质评价的"落地"已是大势所趋。调研发现,综合素质评价在"落地"过程中存在诸多普遍性和共时性问题,并集中表现为几对矛盾关系,主要包括:在运行机制上,应处理好"事务性"工作与"常态性"教育活动的关系;在承担主体上,应处理好学生为主与教师为辅的关系;在结果使用上,应处理好服务高校招生与指导学生发展的关系;在区域推进上,应处理好行政协调统管与学校自主探索的关系等。澄清并正确处理这些关系对综合素质评价的"落地"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两种文化"立场和观念的对峙与冲突为高中"文理分科"埋下了认识论上的隐患。高中"文理分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培养目标的分裂以及受教育者整体知识结构的失衡、日常生活经验的支离、功利主义思想的泛滥和综合素质的缺陷。面对日益综合化、复杂化、整体化的社会发展,立足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实现受教育者的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整合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刘娜 《考试周刊》2010,(54):242-243
高中文理分科现象已引起社会的广泛质疑,尤其是在文化多元的今天,社会对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理分科不利于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将导致教师素质下降,加剧应试教育的倾向,不利于社会科技的发展与进步。鉴于文理分科的弊端,教育者应把握时代脉搏,从根本上改革高考制度和高中教育制度,优化高中课程结构并加强教师文化建设,以取消高中文理分科,还高中基础教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7.
张小武 《教育》2008,(7):27-27
人物:北京大学校长 许智宏 观点:文理分科不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 据上海《新闻晚报》报道,5月12日,在复旦大学召开的“面对时代挑战的大学本科教育改革:大学通识教育论坛”上,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指出,现行的高中文理分科导致学生在进入大学接受通识教育时,普遍呈现出功底不够的情况,不利于其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知行观的核心命题,也是王守仁与朱熹的分歧所在。王守仁所讲的"知行合一"包括三层基本内涵:第一,知行并进、不分前后;第二,知行本义合一;第三,知行相互包含。深入剖析可以发现,王守仁对于知行关系的基本看法与朱熹等人并无本质区别。对于这一点,王守仁和其他理学家凸显知行的伦理维度、对格物、致知的理解和将知行范畴落实到"去人欲,存天理"都是明证。  相似文献   

19.
贺麟是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翻译家,他继承和发展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提出了"知行不分先后"、"知行永远在一起"、"知行平行"等观点.贺麟的新"知行合一"观,对当前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科学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一、教材分析《哲学与人生》第七课侧重点是"如何在知行统一中提高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其中第四框题内容是"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着重阐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引导学生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因此将本次德育实践活动课主题设计为"让成功之花为我们常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形成信念,践行成功教育。二、教学目标1.以学生的点滴"成功"以及相关评价为引导,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