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金星  李如密 《江苏教育》2023,(40):32-36
学校课程美育立足课程中的美育元素和精神,探寻课程内在的审美联系并使其有机联结,进而产生课程的美育协同效应,形成学校课程稳定而有序的美育结构。学校课程美育是对美育课程的补充与深化,力图在课程实施中使学生由内而外地产生审美理解与认同,实现课程的美育目标。学校课程美育需要将美育作为课程实践的出发点,从理念、资源、机制与内容等关键要素入手,围绕学校、教学、教师、学生四个层面开展课程美育的协同实施。  相似文献   

2.
美育有其神经基础,可从美育信息获得的感觉神经机制、美育信息认知加工的中枢机制、美感体验的情感中枢、审美表现技能与运动神经、大脑机制与审美意象生成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审美活动,与人的生理本能和天性高度相关,是迄今为止最具生理调动性的活动。学校美育的改革与完善应基于其背后的生理基础,特别是最重要的神经基础,通过科学建构与实施,以有效促进学生审美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结合"互联网+"发展新形势,加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美育平台建设,促进美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丰富与创新美育教育教学方式,是当前美育研究与改革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移动美育就是这样一种随时随地都可以让人们获得审美体验并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的美育新方式,它可以将手机、互联网渗透进学校美育、家庭美育和社会美育之中,构建出多层次、多方面、全方位的"互联网+"移动大美育体系。  相似文献   

4.
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我国自古以来重视美育,学校美育实施的意义重大,因为美可以化育品德、陶冶情感。然而,当前学校美育在实施中存在课程与教学体系不完善、学校和教师对美育重视不够、美育资源整合与利用不充分等困境,应针对这三个方面问题,积极探寻合理的学校美育实施路径,更好地实现美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但仍属薄弱环节。美育是生命意象化育,包括自然美育、社会美育和人文美育等内容,其功能在于成人之美。学校美育实践应注重各类美育元素整合,走学校美育课程化实施之路。学校应基于美育的本质思考美育课程的理念,基于美育的功能定位美育课程的目标,基于美育的内容搭建美育课程的模块,探索多元化的实施路径,构建全方位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课程美育是学校教育的新理念,课程与美育的深度融合是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实施的重要路径。课程美育具有目标的整合性、资源的丰富性、过程的情智性、方式的浸润性、境界的超越性等特征。课程美育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其有助于课程美育价值的实现、美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教师职业体验的积极化等。课程美育的类型有学科课程美育、活动课程美育和隐性课程美育,课程美育的层级包括国家课程美育、地方课程美育和校本课程美育。课程美育的实施策略多种多样,包括理念引领策略、资源开发策略、活动组织策略、氛围营造策略、技术赋能策略、评价激励策略等。  相似文献   

7.
连国强 《考试周刊》2012,(92):36-37
中学语文教学需要美育,实施美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和美好的情操。语文美育根据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经验,侧重从营造合作交流的氛围、注重教师语言的艺术和课文关读、激发审美想象等方面进行尝试,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8.
走出美育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审视了美育的概况,指出当今美育教育中存在着七大误区,呼吁全社会不应把美育单纯作为艺术教育来对待,也不应仅把美育的任务归之于美育教师和负责团队工作的教师,而应根据美育的基本原则在其他各门课程教学中渗透美育,同时力避功利主义、技能主义、形式主义以及单一化、低俗化对待美育的歧误,使美育能真正面向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受到美的陶冶,提高审美素质,为国家造就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9.
课程美育聚焦课程中的审美元素,加强课堂、学科及家校间的美育联系并使其有机融合,使美育成为课程育人的内在支撑力量。围绕“课程融美、美课育人”的教育追求,课程美育重点思考如何将美育工作落到实处,具体包括课程与教学、教师与学生、学校与社会三方面的美育协同实施。课程美育是新时代课程育人的具体实践,使审美成为学校育人的有效生长点,以此推进综合育人方式的协调发展、协同共进。  相似文献   

10.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将美育视为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积极探求美育的实践途径和有意识地建构美育实施环境,重视学生审美情感与审美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完满人性与品格的形成。这对现代学校美育的启示有重视美育的情感作用,促使人的全面发展;优化美育的实践过程,回归美育人本内涵;净化美育的实施环境,创设“美”的育人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