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贵芹 《文教资料》2009,(15):80-81
后现代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具有非中心性、异质性、开放性、多元性、宽容性、无限性等特征.后现代的这些特征启示我们尊重多元,向他者开放,勇于创新,与自然和谐相处,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思维方式是一种尊重生成、尊重差异和主观价值选择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思维方式主导下,教育更注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知识的不断生成、创造;教师的生活打破了狭隘的单纯追求学科知识的樊篱,追求生活的完整性;从生活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才能赋予教师完整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思维方式是一种尊重生成、尊重差异和主观价值选择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思维方式主导下,教育更注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知识的不断生成、创造;教师的生活打破了狭隘的单纯追求学科知识的樊篱,追求生活的完整性;从生活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才能赋予教师完整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4.
"不插电"生活方式又称"离网"生活方式,起源于"离网发电"相似文献   

5.
英国学者迈克.费瑟斯通和德国后现代学者韦尔施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是近年来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日常生活审美化"与生活方式的发展演变有着直接关系,即日常生活批判语境中的生活方式在向消费文化语境下的生活方式转变,同时也在逐渐向当今学术界所讨论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转变。理清这一演变关系,有助于人们对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呈现出一种传统、现代与后现代生活方式并存的样态,居于主流地位的则是源于西方近代且在现代不断得以强化的现代生活方式。现代生活方式虽然对于人的物质生活状况的极大改善和经济社会的快速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但同时也造成人的需要的严重扭曲、人及其消费的异化,以及伴随生态危机而来的人的生存危机和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持续。鉴于此,人类的现代生活方式必须实现生态化的转型。当代社会既具备实现生活方式生态化转型的认知、价值和物质技术基础,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障碍。  相似文献   

7.
消费主义是一种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炫耀性消费是一种对符号和欲望的消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也具有了这种消费的某些特点,通过对南京某高校的调查研究,发现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特点趋向于消费主义,炫耀性的消费同样存在.  相似文献   

8.
美国现代作家塞克斯顿在其诗歌《灰姑娘》中运用类像和怪异两种重复方式对原格林童话进行了成功的"变形",揭示了后现代社会的表征危机以及消费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9.
在古代哲学家那里,哲学是一种对一个人的存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与改造,是对智慧的追求。哲学能够带来思想的平静、内在的自由以及宇宙意识。哲学以一种"治疗剂"的方式呈现它自己,目的是治疗人类的苦恼。哲学将自身展示为获得独立与内在自由的一种途径,并且,在这种状态里,自我意识只依赖于它自身。哲学被当作哲学著述只是中世纪以后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思想界萌动了一种新的思维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思潮,其表征为一种思维方式的变革。它追求一种"后现代的思维方式",其本质特征是:反二元论、反实质化、去中心和反整体性,倡导多元化思维、否定性思维,强调不确定的内在性,对现代科学和技术理性进行质疑。后现代思想者针对近现代以来在技术理性基础上形成的"现代性"师生观进行了批判和解构,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从后现代主义角度对师生关系进行新的阐释,从而使人们对师生关系有一种全新的认识,这对我国新型师生关系构建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少儿学习美术存在着三个思维层次:感知思维、一般创意思维和高级创意思维.感知思维也叫直觉思维,是一种非理性的潜意识状态下的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凭直觉对事物进行描述的思维.一般创意思维是在感知思维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改进、创新、想象的思维.高级创意思维是一般创意思维层次的进一步提高,它打破了人们常见的思维和视觉审美习惯,是一种跳跃式思维.它是在严格的秩序中寻找到分散的、游离的、毫无联系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合成为一种更为宽广、深远、宏大、明确的时空意念.通过事物在运动中相互转化与结合升起一个意境,凝练一个喻体,辐射一种信息.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是一个多义"能指"。人们大致在三个层面上使用"后现代"一词:美学风格/后现代主义艺术、历史分期/后现代社会、思维方式/后现代批判理论。1980年代中国开始接受后现代主义艺术和后现代批判理论,1990年代中国社会开始出现后现代社会的某些特征。"后现代"在中国的意义是不同的。后现代主义艺术已逐渐丧失其反抗性,后现代社会也初露弊端,但作为思维方式的后现代批判理论却可以给予我们一种方法的启迪,在中国的全球化进程中生产出一种反思型的话语。  相似文献   

13.
美国后现代作家唐·德里罗的小说《白噪音》艺术地再现了20世纪80年代初后现代美国社会中以科技理性为主导的行为、思维方式,反思后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质疑科技理性。小说的三部分——波与辐射、空中毒物事件、"戴乐儿闹剧"从结构上展现了美国后现代社会中"充满高科技产品的生活方式"、"工业生产造成的生态灾难"、"用高科技解决人的问题导致暴力"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正是后工业社会中科技理性主宰的生活方式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方式相结合、科技理性为主导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相结合,才造成了生态灾难和暴力。  相似文献   

14.
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由于这一命题在语义及逻辑上存在一些缺陷,导致在人们理解上存在偏差,学界对此也褒贬不一。从新课改的内容及这一命题提出的背景看,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更多是向人们传递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用生成性思维方式去看待教学和学生,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成于其中的"生活世界"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中美大学生生活方式教育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方式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时期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一项新要求。不同国家的生活方式教育既有共同性,又有一定的独特性。文章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和美国大学生生活方式教育的基本内容、教育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为中国大学生生活方式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对"生活世界"的关注必须具体落实到对生活在世界中的人的"生活方式"的关照,才能彰显"生活世界"之所以存在并超越现状的魅力."生活方式"是生活在"生活世界"中的人的生存形式和内容,是对"生活世界"话语的关注性超越.可以把学生在一定空间中展现出的流动的"生活方式"分为认知方式、理解方式、体验方式、行为方式、话语方式和交往方式,从而在对学生独特的"生活方式"加以考察的基础上要求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方式".如果说"回归"是从教育不注重学生的生活现实出发走向学生的本真存在,那么"超越"不但是对教育"回归"本身的超越、学生本真存在的超越,更是一代新人对成人所代表的现世的超越、是基于回归学生的"生活方式"从而在达成成人和学生的"视界融合"的同时对人类生活的超越.  相似文献   

17.
<正>"创意生活"是一种既环保又节约,并值得提倡的生活方式,让学生在DIY动手实践中体会、感受"创意生活"的艺术魅力。《创意生活DIY》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突出两个主题:一是在生活技能的学习中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二是在回收利用中开拓创新,进行艺术化的创新与设计,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一、背景与调研1.明晰学校教育理念本课程以课改为载体,坚持"科研兴校"与创建"校园文化"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努力实现学校课改总目标。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让师生与课改同  相似文献   

18.
依据对生活世界真实内涵的解析,职业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可以在观念和实体两个层面,通过如下三种方式得以实现:一是转变职业教育的思维方式,实现职业教育理念回归生活世界;二是突显职业教育课程的职业性,实现职业教育课程回归生活世界;三是强化职业教育教学的实践性,实现职业教育教学回归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9.
姜月 《教育导刊》2011,(11):63-65
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要求教师生活方式是一种专业生活方式。从政策上看,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意味着:持续不断地学习研究、对学生的教育具有责任感。从理论上看,教师专业生活方式指向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实践和经历,具有持续的稳定性。同时选取一名教师为案例,对实践中的教师专业生活方式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20.
中关大学生生活方式教育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方式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时期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一项新要求。不同国家的生活方式教育既有共同性,又有一定的独特性。文章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和美国大学生生活方式教育的基本内容、教育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为中国大学生生活方式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