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读教学要立足于课本,但决不能禁锢于课本,应树立“拓展”性教学观,有效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对此,一是要课内严格训练,指导阅读方法;二是要课外广泛阅读,拓展生活空间;三是要开辟活动天地,提升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扩展阅读面。"由此可见,在"大语文"教育观下,阅读教学要立足于课本但决不能禁锢于课本。利用网络拓展阅读天地,可以打破区域的局限与差异,拓宽学生听说读写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占有着重要的部分,仅仅依靠课本上的知识,是无法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需要进行一定的拓展阅读。拓展阅读是以课本为基础,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本文章,掌握课本知识。本篇文章将从语文拓展阅读的重要性,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案三个方面,谈一谈初中语文拓展阅读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提高小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粗读、细读、精读循序渐进地进行数学阅读训练;要引导学生采用"划、写、翻、讲、练、编、问"的阅读技能,进行阅读积累,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会禁锢学生的阅读爱好,只是一味的按照课本知识讲解,忽略了阅读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要我读"变成"我要读",这样才能步入阅读的世界。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从中汲取更多的知识,陶冶人的情操,让学生的思想变得更加灵活,知识面得到拓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慢慢使其在阅读上能有一个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6.
王月红 《成才之路》2014,(23):30-31
正阅读是学生感知语文、理解语文、运用语文的主要途径,《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方式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如果仅仅依靠课堂四十分钟和在校时间让学生来阅读是远远不可能达到新课标所规定的这一教学目标的,也与语文这门课程的特点相悖。在这样的前提下,拓展性阅读应运而生。所谓拓展性阅读,是指从课本出发向课本外延伸、向更深处推进的一种阅读方式。如何使拓展性阅读和课内阅读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使之相辅相成,更好地提高阅读效果呢?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化学学习中仅掌握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阅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体制改革稳步进行,广大教师深刻意识到语文教学不能只限于课本,仅仅对书本知识烂熟于心而不加以拓展和运用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不对课本进行延伸或者扩展,想要拓展学生们的视野是非常困难的。在这个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小学生在学校只是接触和获取课本的表层知识,老师没有太多机会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想要提高他们的阅读素养更难。所以说,想要拓展学生们的阅读视野,就要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  相似文献   

9.
关平 《中小学电教》2009,(10):66-66
<正>小学生的阅读主要包括课内和课外阅读。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不仅要立足课本,更要走出课本,那么如何使学生既"得法于课内,又受益于课外"呢?下面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文言文教学由"言"至"文"、学"言"为"文"得到了多数教师的认同.而"文"之传承,仅靠单篇单文的学习是很难达到的,高中文言文教学要为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学习资源——即通过有效的"拓展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那么,"拓展阅读"如何能达到这样的阅读效果呢?一、拓展要站好"位"拓展要站好"位",包含两层意思:拓展的定位要准确,目标要明确.文言文教学中,只关注"一文一篇"的学习,囿于"字词句篇"的理解固然失之于局限,但忽视文本阅读,尚未读懂文本就热情地追求拓展也会失之偏颇.一位教师教授《长恨歌》时,诵读、解答学生提出的词句疑问后,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理解李杨二人的爱情",随后下发了一些有关名人的爱情故事和观点的材料,拓展延伸到对"正确的爱情观"的讨论.而对这篇千古绝唱的文本内涵和"形象鲜明,叙议结合""寓情于事,凸显主题"等诸多文学要素却未涉及.拓展讨论"正确的爱情观"时也是当代人谈当代事,学生并没有走进文本,站在历史的平台上客观评价,而仅仅是立足自己的生活经验所作的"关公战秦琼"式的隔空对打.  相似文献   

11.
相对于学生在课本中的非连续性阅读,"整本书阅读"大大提升了阅读的难度。所以,要想实现"整本书阅读",有必要进行一些阅读策略的指导,这也是当今语文教育所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本文旨在从以下方面:利用网络平台,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制定阅读策略,养成良好习惯;进行多元解读,培养个性阅读,来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整本书阅读"。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课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多给学生自我阅读和个性阅读的时间,能够引领学生在多元化、深度化和拓展化的阅读中展现鲜活思想与鲜明个性,从而达到启迪学生思考、丰富思维和充实认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所谓"拓展性阅读",就是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局限于书本内容,还要能够从书本中挖掘课本的内涵与外延,要善于利用书本的生成资源进行教学。拓展性阅读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学生具备良好的学科素养对其今后的学习和个人发展而言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在历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是利用课本进行"问题式"阅读训练;二是对课本阅读课进行"语文式"阅读训练;三是识图阅读分析训练;四是中心段、中心句、中心词的典型阅读训练;五是"比较、迁移扩展"阅读训练等。  相似文献   

15.
徐艳 《教书育人》2014,(3):58-58
阅读是学生感知语文、理解语文、运用语文的主要途径,《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方式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如果仅仅依靠课堂四十分钟和在校时间让学生来阅读是远远不可能达成新课标所规定的这一教学目标的,也与语文这门课程的特点相悖。在这样的前提下,拓展性阅读应运而生。所谓拓展性阅读,是指从课本出发向课本外延伸、向更深处推进的一种阅读方式。如何使拓展性阅读和课内阅读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使之相辅相成,更好地提高阅读效果呢?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正视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注重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注重语文课本阅读与其它学科课本阅读的有效整合,帮助学生拓展阅读领域,培养学生写阅读笔记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深度阅读"是以提升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为目的的深层次阅读形式。在教学中,教师要铺路搭桥,引领学生感悟;要挖掘词句,让学生领会文本意蕴;要满足学生的需求,进行有效拓展,这样才能让阅读教学走向深入,全面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从教材出发,向课外拓展,引领学生阅读整本书呢?一、拓展阅读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要立足于课本,但绝不能局限于课本。教语文,不应只教语文教材,而要以课本为中心向课外辐射,以一篇  相似文献   

19.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强烈的阅读期待不仅能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还能拓展学生阅读思维的空间,优化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历年语文高考中,阅读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很大.做好阅读理解,提高阅读理解题的得分率,这是一个学生和老师都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两个反面来解决这一问题,即抓住课本这个"例子"和临场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