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德国哲学家、思想家尼采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几乎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而《野草》也几乎囊括了鲁迅的全部哲学思想.文章通过这两部作品的比较,试从思想方面论述尼采对鲁迅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九二五年章依萍在《古庙杂谈(五)》中说:"鲁迅先生自己却明白的告诉过我,他的哲学都包括在他的《野草》里面."此后,许多研究者也都认为,《野草》"把诗情和哲理织进构思的蓝图",其中包含着"深邃的哲理".但长期以来,人们对《野草》、的"诗情"进行了许多研究,而对其"哲理"却很少展开论述.其实它是《野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野草》的思想内容的关键.如果从哲学的角度对《野草》加以探讨,或许更有益于鲁迅作品的研究吧.  相似文献   

3.
鲁迅唯一的一部散文诗集《野草》,其中有着浓郁的“尼采味”。本文结合《野草》中的文章,探讨《野草》在思想主题、情节、意象等方面受到尼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野草》展现了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也展示了其超凡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通过对作品艺术形象的解读,挖掘《野草》的思想内涵,可以重新理解鲁迅先生写作时的心灵历程,进而感受《野草》中所蕴涵的生命的哲学,提高对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5.
《野草》展现了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也展示了其超凡的艺术创造力。通过对作品艺术形象的解读,挖掘《野草》的思想内涵,可以重新理解鲁迅先生写作时的心灵历程,进而感受《野草》中所蕴涵的生命的哲学,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6.
《野草》中黑暗与虚无意识的深广度集中体现了鲁迅个体精神的复杂性。本试图分析《野草》虚无意识的来源。《野草》是鲁迅精神世界的集中表现,只有在分析鲁迅前期的个体精神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地把握《野草》的精神实质。鲁迅的个体是以群体为内核的个体,在儒家范畴内。鲁迅与尼采的个体精神不同,因为鲁迅反对尼采的极端个人主义。鲁迅与俄罗斯精神本质上也不同。鲁迅延续了儒道的一些精神,没有根本上受佛教影响。  相似文献   

7.
《野草》集中展现了鲁迅超凡的艺术创造力,同时更展现了鲁迅先生深邃思想中最为深刻的部分,尤其能够感受到鲁迅身上的那种绝大的孤独。通过对作品中这种“绝大孤独”的解析,挖掘《野草》的思想内涵,可以更深刻的理解鲁迅的一段重要的思想历程,进而了解整个鲁迅思想中所蕴涵的生命的哲学,与那种由孤独而产生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8.
鲁迅在挣脱前现代文化价值体系走向现代性的时间维度中,表现出深刻的虚无主义思想,在《野草》中尤为突出。鲁迅的虚无主义思想表现为存在的困惑和焦虑,它建立在作者个体真实的体验之上,其本质是否定性,它更接近存在的本真状态。其虚无主义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某些色调。虚无主义构成了鲁迅的深刻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除《题辞》外,共收作品二十三篇,写于1924至1926年间。那正是他在北京与北洋军阀政府及其走狗“正人君子”之流激战的时候,也正是他深感思想矛盾和为了挣脱旧思想的束缚而经历着所谓“苦闷彷徨”的时候。在写作《野草》的同一个时期里,鲁迅还写了大量的杂文,即《华盖集》正续编,以及收在《坟》里的大部分作品。过去研究鲁迅这一阶段的战斗和思想,总的说来是偏重于他的杂文,而对于《野草》则多少有些重视不足。这大概主要是因为不肯给这部散文诗作出较高的评价吧。当然,我们应该肯定,《华盖集》正续编和《坟》里的许多杂文都是致敌死命的  相似文献   

10.
鲁迅曾经说过,他的哲学思想都在《野草》里。因此,要深入了解鲁迅,不能不读他的散文诗《野草》。《野草》写于五四运动的落潮期,它反映了鲁迅思想矛盾的内心炼狱。当年的战士“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自选集自序》)目前,一切是这样沉郁、苍凉。于是,我们的诗人唱出了“寂寞新文苑,平安  相似文献   

11.
鲁迅《野草》,除了受到波特莱尔、屠格涅夫和尼采“散文诗”的影响,象征主义、现实主义美学思想的影响,也受过佛教文学创作和佛教美学思想的影响。他所主张的“发扬真美,以娱人情”与佛文化的美学思想“妙悟说”与“神韵说”关系密切,《野草》的艺术追求价值取向与佛文化艺术实践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2.
《野草》是鲁迅先生个体精神进行释放、寄托的空间,同时也是他对人生进行重新思考的空间。《野草》之中所蕴含丰富意义把鲁迅先生精神世界的多元化以及复杂性进行了充分的、深刻的表现。目前文学界关于《野草》的解读,出现了两个倾向:一是倾向于现实生活的解读;另一个则是倾向于哲学理论方面的解读。这两种解读方式,可以说是真正对《野草》进行了多元化、多层次的解读,但是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不利于对《野草》研究工作的健康发展。本文就是对鲁迅先生的《野草》中的"现实"和"哲学"进行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论《野草》的艺术特色周治杰鲁迅在给肖军的信中曾说:“我的那一本《野草》,技术并不算坏,但心情太颓唐了,因为那是我碰了许多钉子之后写出来的。”(《鲁迅选集》第636页)这实际上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个方面对《野草》作了总结。这里凡己肾技术并不算坏”,既...  相似文献   

14.
<正>《希望》写于1925年1月1日,发表于1925年1月19日《语丝(周刊)》第10期。关于《希望》的创作动因,鲁迅在《〈野草〉英译本序》中写道:"惊异于青年之消沉,作《希望》。"鲁迅这样说,透出两层意思:一是当时青年非常消沉;二是鲁迅希望青年走出消沉,追求希望。而《野草》研究者们只看到了这首散文诗所表现的鲁迅思想消极阴暗之一面,而忽视了鲁迅创作本诗的积极意义,不能不说这是一种缺憾。先生已仙去,他的文字还留存,他的思想犹如中天之日月,永照后人。  相似文献   

15.
异于鲁迅通常风格的散文诗《野草》,是一九二四年九月到一九二六年四月--差不多和他的小说集《彷徨》同时的创作。鲁迅在致肖军的信中曾说:“我的那一本《野草》,技术并不算坏,但心情太颓唐了,因为那是我碰了许多钉子之后写出来的。”(《鲁迅书信集》,上卷,六三六页)这里说的“技术并不算坏”,一点也不夸大。下面,结合作者当时的“心情”,对《野草》的“技术”作点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据《鲁迅日记》记载,鲁迅和曹聚仁开始交往是1933年5月7日。曹聚仁聆听鲁迅演讲。是在鲁迅刚到上海定居不久的1927年12月21日。曹聚仁第一次面见鲁迅的时间应是在1930年。曹聚仁和鲁迅的书信来往则还可以追溯到1931年。鲁迅和曹聚仁的交往,主要是在曹聚仁任群众图书公司编辑,主编《涛声》和编辑《太白》、《芒种》期间。他们的交往也是围绕这些杂志的工作而开展的,鲁迅对这三种杂志都是持支持态度的。鲁迅与曹聚仁不论从思想意识,或是志趣爱好,都有一定的距离和异同,然而他们彼此的交往能不断发展。就是鲁迅坚持取大节而略小节的交友之道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野草》是鲁迅先生的心灵独白,解读《野草》是我们走进鲁迅先生情感世界的重要途径。透过《野草》,我们将看到一代伟人面对两难困境的毅然抉择和超越。  相似文献   

18.
位于“五四”思潮的前沿阵地,位于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大撞击的回荡地带,鲁迅以其独有的“存在”为世人瞩目和敬仰。散文诗集《野草》虽然说是从真实的人生体验中抽出来的随时的“小感触”,但正如鲁迅自己所说,在他的《野草》中包含了他的全部哲学。①许寿裳先生也曾说...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的散诗集《野草》问世以来众说纷纭,有人说这是鲁迅留给后人的一部世纪性的“学猜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作旷世独立的孤寂心境;作品意蕴中的哲学感悟;艺术表现方面象征隐喻手法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鲁迅研究中,研究者多注意到并积极宣扬了鲁迅先生的牺牲精神,但却有意无意地忽略或回避其强烈的复仇精神。其实,复仇与牺牲是鲁迅先生两个重要的精神侧面,这在其重要作品《野草》中鲜明体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