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玉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楷书为主体的古代字典,并几经修订,流传至今。原本《玉篇》大部分已经亡佚,所剩的只有残卷。在原本《玉篇》残卷中,重文数量不少。从字形上看,可以将原本《玉篇》残卷重文之间的关系划分成三类:异体关系、假借关系、同义换读关系。  相似文献   

2.
王淑民 《家教指南》2001,(4):129-133
伦敦大英图书馆藏敦煌写卷中,有四份残卷具有共同特点,它们是S.6245V、S.8289、S.9431V、S.9443V。首先,四份残卷全部残存写卷的下半部;其次,四份残卷的墨色、书法、行款均相同;第三,写卷所用纸质、色相相同;第四,书写的古脉法“平三关阴阳二十四气脉”的内容贯穿四个残卷中。据此,可将四份残卷连缀起来,并可统称为《脉书残卷》。  相似文献   

3.
南宋胡仔在其《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晁无咎”条下著录了一段论词之语,称“李易安云”。魏庆之《诗人玉宵》卷二一《诗余》条,在《晁无咎评》之后,亦引此文,题作《李易安评》,又另作《李易安云》,文字略有出入。清代《词苑丛谈》卷一《体制》转引此文,题作《李易安词评》。今人将之命名为《词论》。《词论》是李清照唯一的论词之作,也是词史上最早产生巨大影响的一篇词论。  相似文献   

4.
《玉篇》与喉牙声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篇》是我国第一部以楷书为主体的古代字典,为南朝梁陈之间顾野王所编撰。《玉篇》原书已亡佚。清末,我国学者黎庶昌、罗振玉先后在日本发现了《玉篇》残卷,并各自集佚成书刊行。经考证,残卷是唐昭宗以前的写本,“乃顾氏原帙”,极其珍贵。1984年8月,中华书局将黎本、罗本汇集影印成16开本,以《原本玉篇残卷》为书名出版,1985年又以《玉篇零卷》为书名,与《玉篇直音》一道收入《丛书集成初编》。《玉篇直音》是明樊维成汇编,可作研究《玉篇》古音的参考。《原本玉篇残卷》释义完备,例证丰富得当,引用了不少今已亡佚的魏李登《声类》等书的内容;词义不明时,还有野王案语。今存若干残卷,虽不及原书十分之一,但仍可据以窥其原貌,对于研究、发掘这部历史名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据《梁书·萧子显传》称,顾氏《玉篇》经梁萧恺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英藏《大般涅槃经》22号残卷为中心,通过内容、裂痕、行款、书风、字形等方面的比较分析,把它们与同馆藏和国图藏、法藏、俄藏残卷缀合为19组。由此证明不少敦煌写卷入藏或保存在藏经洞时很可能原本就是撕裂的,而非整卷完整的。这一研究对"重现敦煌遗书在藏经洞启封之初的原始保存状态",并进而破解藏经洞文献入藏的真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郭晋稀先生致力于《文心雕龙》研究40余年,在以下三方面有开创性的贡献。第一,作普及性译介,首开其风。第二,厘正其卷数,并对《事类》、《附会》、《养气》、《通变》、《定势》、《情采》、《熔裁》、《声律》、《练字》、《章句》、《物色》等篇次重新调整,首开其端。第三,梳理其理论体系,前5篇是“全书纲领”;末5篇为“全书总结”;上卷后20篇是文体论,下卷前20篇为创作论  相似文献   

7.
敦煌写本《文选》中的诗学文献指俄藏本Ф-242a(L.1452)和法藏本P.4884、P.2707、P.2543四截残卷。俄藏本从今六十卷本《文选》卷十九"诗甲·补亡"类束广微《补亡诗六首》起,到卷二十"诗甲·献诗"曹子建《上责躬应诏诗一首》止,这里讨论的是其中的诗序和曹植的《上责躬应诏诗表》。俄藏本有注。法藏本为今六十卷本《文选》卷四十六"序下"颜延之和王融两篇同名的《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法藏本无注。这两种敦煌写本《文选》虽为残卷,但俄藏本的注释和法藏本的原文都与今存其余各本《文选》有异,可以补注今本《文选》的原文和补充李善注与五臣注,订正今本《文选》的某些讹误,以作校勘之用。俄藏本的书写时间定在唐太宗时期比较可信。法藏本的书法与梁陈间的佛教经书书法风格似有相似之处,其书写时间可能在梁陈之际。传入敦煌的时间大致在"侯景之乱"和"江陵败亡"之后、隋代之前,因此具有比较高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8.
赋体之名,古今中外众说不一、纷纭杂乱。归根结蒂是赋体源流的扑朔迷离,未详其究竟。考察赋体源流,势必先理清辨明“赋”义,即创作赋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技巧。钟嵘《诗品》赋论,立足诗歌创作“三义”说,辨证《诗》赋体精髓之赋义,历来被忽视了。《诗》乃中国文学史上首部诗歌总集,与《周礼》“六诗之歌”密切相关,亦乃钟嵘《诗品》赋论乃至诗歌理论丰富的文本资源。探索《诗品》赋义,辨证《诗》赋篇系列作品,赋体源流之谜可得以解开。  相似文献   

9.
本期有几部重要长篇推出。《人民文学》继去年的《风声》之后,在三、四期连续推出严歌苓的《小姨多鹤》和阿来的《空山》(第六卷,终结篇),看来,一直以发中短篇为主的《人民文学》已决意参加长篇的角逐。作为《空山》的收官之作,阿来将气韵贯彻至终,使《空山》成为90年代中期以来当代文学最重要的收获之一,在整个当代文学史上也是不得忽视的长篇巨制;继《扶桑》、(《第九个寡妇》之后,严歌苓在新一部的历史长篇中继续塑造着“以不变应万变”的“东方女性”形象,其浓艳极致的笔调、“超稳定”的历史观、“东方特色”的女性观以及概念化的写作倾向也均一脉相延;《当代》推出的是老作家莫怀戚的《白沙码头》,小说颇具地域特色,展现了“不一样的人群”的“不一样的生活”,可惜,作家对“麻辣人生”的展现缺乏相应的“麻辣笔力”,未能产生令读者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论述《心雕龙》具有中国中古时期化交汇的特征-“儒道佛三教融合”;分析“风骨论”的时代性及其对齐梁时期磨风的巨大针砭作用;指出《龙雕龙》在世界论中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1.
今年高考结束后,很多学生向老师抱怨: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第13题(简称“滇王之印题”)、第37题(简称“民族主义题”)第三问、第39题(以下简称“全国卷Ⅰ东盟题”)的第四、五、六问超出了《考试大纲》的范围,属于超纲题。这些题目“超纲”了吗?笔者拟对此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从近年来的高考试卷来看。高考命题的范围一直遵循《考试大纲》,但又不完全拘泥于《考试大纲》的思路,在对《考试大纲》范围外知识点的处理  相似文献   

12.
钱钟书在《管锥编》毛诗正义六。则之五二《车攻》篇中,提出了“以声音烘托寂静”这一观点。如王籍《人若耶溪》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实则毛诗迳取后章“之子于征,有闻无声”。以申前章之意,挹彼注兹耳。类似的还有,如陆游的《剑南诗稿》卷七《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何时夜出五原塞,不闻人语闻鞭声。”杜甫《出塞》:“落日照大旗,  相似文献   

13.
《玉篇零卷》年代释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篇零卷》清末由日本传回中国,学界从而知道《宋本玉篇》极大改变了顾野王《玉篇》的原貌。但《玉篇零卷》是否原本玉篇?是否如前人所说它们至少是唐代抄书?本文根据此书汉字形体特点和各残卷注文体例的对比及其他文献材料进行分析,发现《玉篇零卷》各残卷并非同一时期,而有时间先后。最早的有可能是南北朝顾野王原本《玉篇》,其余为唐写本。对《玉篇零卷》年代的准确解释,将有助于《玉篇》一系书的研究,进而了解这个时期汉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敦煌写本《圆明论》现有S.6184(英藏)、P.3664(法藏)、北7254(北图藏)、石井光雄旧藏本(日藏)、Дх.00696(俄藏)、傅斯年图书馆藏第188106号(傅图藏)等6份写卷。本研究以现存敦煌本《圆明论》诸写卷录校为基础,并基于《圆明论》写本与校本的梳理而展开讨论,以期对《圆明论》写本分类、内容解读以及归属判释作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理惑论》是我国历史上首部涉及儒释道三教关系的著作。它对汉后之世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三教斗争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模式,并开佛教玄学之滥觞。  相似文献   

16.
李志建 《江苏教育》2006,(10B):10-11
苏教版第七册第六单元包括3篇课(《诚实和信任》、《珍珠鸟》、《九色鹿》)和一个练习。《诚实和信任》叙述了两位车主妥善处理反光镜被碰碎这起小事故的过程.揭示了人与人之间“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珍珠鸟》描写了人鸟相亲的动人历程,告诉人们“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九色鹿》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调达背信弃义,结果受到惩罚的故事。“单元练习”设计了“读读小故事”——《两兄弟卖酒》;积累一些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等。综观本组教材,就会发现编的意图是围绕“诚信”这一主题的。  相似文献   

17.
钱燕 《现代语文》2014,(6):72-74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发表在1919年4月的《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上,后来鲁迅先生把它编入第一部小说集《呐喊》。《孔乙己》进入中学语文课本多年,笔者对孔乙己这个人物比较感兴趣,在教学之余,研读并归纳了孔乙己的七宗“最”,兹述如下:最奇特的名字。  相似文献   

18.
《珠英集》全名《珠英学士集》,是唐武后时参与编修《三教珠英》诸人的诗歌选集。其书宋以后散佚,直到敦煌藏经洞开启,发现斯坦因2717号、伯希和3771号两件残卷,研究者才得以复睹本书原貌。其中,斯2717号《珠英集》第一首《帝京篇》作者阙名,一直未见研究者探讨。本文从考实《帝京篇》的性质入手,通过考实作者范围,进而考实作者,认为:《帝京篇》系和韵诗,和的应是李百药《帝京篇》的韵,作者应为李百药的曾孙李羲仲。当时武周新立不久,李羲仲作为文学之士,应参加编修《三教珠英》盛事,其撰《帝京篇》,和曾祖李百药旧韵,目的是歌颂新朝帝京繁华,矜己家学渊源有自。  相似文献   

19.
《五脏论》,是我国古代以脏象为主要内容的一类医书.隋唐《经籍志》,录有书目:《宋史·艺文志》里.首次录有题名张仲景的《五脏论》一卷,另有托名神农、黄帝、耆婆等的多种《五脏论》,惜均已散佚.敦煌遗书S.5614的第7至10页为张仲景《五脏论》残卷(以下简称"残卷").笔者据缩微胶卷初步简析如下.残卷墨笔抄写,共83行,约1440余字.右下角残缺,余尚清晰可辨.卷首题"《五脏论》一卷,张仲景撰".正文不分段,全文均用"、"号标点.残卷为隋唐时所作,托名张仲景以自重.根据:1、文中"耆婆童子"及"四大五常,假合成身"的记述,是古印度医学传入我国的内容,也见于唐代的《千金方》、《外台秘要要》等书.耆婆是外来语译音,耆婆童子相传是印度名医,《外台秘要》卷三十一引《千  相似文献   

20.
对严复著译的回应:以上海《汇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1、1906年,上海《汇报》先后刊载了《支那教案论提要书后》、《驳严又陵先生教案论》和《天演论驳义》三篇章,对严复的相关译作了详细的回应。首篇,对严译《支那教案论》所持观点的评价是“优劣相参”;次篇,对严复《续论教案及耶稣军天主教之历史》一进行了通篇驳斥,但它却是一篇意气之作;末篇,主要对达尔的进化论加以批判。这三篇均是为维护天主教的自身利益而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