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以小学4年级学龄儿童为研究对象,以同步反应脑电活动的脑电图(EEG)为主要测量与评价手段,分析肢体运动对EEG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特定上肢肢体运动干预,引起EEG频率的降低和波幅的升高;左侧肢体运动比右侧肢体运动更能有效地提高对大脑的活化作用;不同肢体部位运动对大脑EEG影响的程度不同,上肢各环节运动对其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是指关节的复杂动作———指关节的屈伸运动———腕关节的屈伸运动。  相似文献   

2.
采用实验对比等方法,研究开发小学生运动和智力潜能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强化小学生左侧肢体的运动技能训练,能有效提高其左侧、双侧(全身)甚至右侧的运动技能,对提高和开发小学生的心智能力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习惯性的、经验性的教育观念与方法,使人们至今仍习惯强使、诱导少年儿童从小用右手生活、学习、运动。因此,使指挥左侧肢体活动的右脑得不到应有的锻炼,使右脑决定的一部分运动潜能得不到开发,右脑和左侧肢体运动因此而几乎“沉睡”。  相似文献   

4.
选择初中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强化左侧肢体体育训练为主的实验班和按常规以右侧肢体训练为主的对照班进行了为期近1年的实验。通过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对儿童少年运动和智力潜能的开发和儿童健康成长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对实验前后各项运动处方指标,心、智能力及学习成绩的综合测试和统计结果发现:强化左侧肢体体育训练的实验班,在左、右和双侧肢体运动技能、智力、心理和学习成绩上,以及运动技能与智力和学习成绩的相关性上,均比以强化右侧肢体体育训练为主的对照班明显的要高。这表明均衡地发展双侧肢体运动技能,更快、更好地开发儿童少年运动和智力潜能,培养“全脑型”人,是当前中学体育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吴秋林 《体育学刊》2005,12(6):109-111
采用实验对比的方法,以研究开发儿童运动和智力潜能为目的.结果表明:通过对儿童左侧肢体运动技能的强化训练,对儿童运动技能和智力开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运动技能的提高以精细动作最明显,智力的增强以手眼协调能力最突出,在时间上也存在差异,运动技能的增长实验第1年较第2年快,智力的提高幅度则相反.同时,运动技能的提高与智力提高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教学实验法为主,试图从行为学层面上探讨在排球扣球动作技术教学中,通过弱势侧肢体教学(左侧),来促进与影响优势侧肢体(右侧)技术掌握,实验表明:脑半球教学策略的实施提高了右侧手运动技能的学习水平,对学生的正面扣球技术技评和达标成绩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相似文献   

7.
开发儿童运动和智力潜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依据全脑教育理论与方法,以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2622名儿童少年为研究对象,分为以强化左侧肢体体育训练为主的实验班(校)和以右侧肢体体育训练为主的对照班(校)进行了为期5年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班,在左、右和双侧肢体的运动技能、智力、心理和学习成绩以及运动技能与智力和学习成绩的相关性上,均比对照班明显好。表明均衡地发展双侧肢体运动技能,更好地开发儿童少年运动和智力潜能,培养“全脑型”人,是当前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左侧肢体运动与活化右脑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左侧肢体运动与活化右脑功能钱张师作者从1988年开始探讨体育运动与右脑活化关系这一问题.在几年来的大学体育课教学和运动队训练中,分别采用常规教法和左侧肢体与右侧肢体配合的教法,加以对比,效果显著.尤其是在铅球与篮球专项课中的试验教法,更为明显.现就自...  相似文献   

9.
首次运用多学科理论 ,论述了加强左侧肢体的体育训练 ,均衡开发双侧肢体和全身的运动潜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提出了“全脑型体育教育模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首次运用多学科理论,论述了加强左侧肢体的体育训练,均衡开发双侧肢体和全身的运动潜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全脑型体育教育模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辽宁省与日本学龄期儿童身体形态指标的比较。随机对辽宁省3623名7~14岁学龄期儿童进行身高和体重的测量,获取各年龄段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用统计学方法与同年龄段的日本学龄期儿童进行比较。结果:获得了辽宁省学龄期儿童身体形态指标的资料,与日本学龄期儿童比较,初期差异明显,而至学龄期末差异不明显。研究结果提示,应加强辽宁省学龄期儿童的营养配比、体育锻炼等综合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12.
以1 215名学龄儿童为被试,以适度睡眠、合理饮食、口腔卫生、体育锻炼、防止久坐五类健康促进因素与冒险、越轨、吸烟、过量饮酒、冒险骑车五类健康危害因素为对象,对影响其健康因素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学龄儿童的健康危害因素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而健康促进因素间的关系则较为复杂.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也表明,学龄儿童健康因素的结构特点主要包含两个因素,其中健康生活习惯因素主要包括适度睡眠、合理饮食与口腔卫生三类健康促进因素;冒险生活方式因素则包括冒险、越轨、吸烟、过量饮酒、冒险骑车五类健康危害因素以及体育锻炼、防止久坐两类健康促进因素.以期建立较为全面、合理的学龄儿童健康因素的结构模型,减少影响学龄儿童的健康危害因素,增大影响学龄儿童的健康促进因素,促进学龄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青少年业余体校办学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浙江省各级各类青少年业余体校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数理统计法,着重对浙江省各级各类少年业校的办学现状,以及影响业校办学效益的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结论如下:影响业校办学的因子主要有四方面,即体育系统因子、教育系统因子、社会因子和家庭因子。  相似文献   

14.
球类训练对开发儿童运动和智力潜能的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课题通过对60名男女儿童进行为期两年的球类训练实验研究,结果发现以强化左侧肢休来主的实验班,实验后各项运动指标,文化成绩,心智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班,它不但改善了儿童不利侧肢体的“偏利”现象,而且使儿童双侧肢体得到了协调均衡发展,同时也为小学体育教材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实验测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5 760名中小学生的14个动作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我国中小学生各年龄段、各项运动能力之间存在明显的非衡性特征,身体灵敏、神经反应、左右平衡稳定、协调等运动能力存在一定缺陷。男生运动能力中8个主成分聚类结果为5类,YBT左右腿平衡、非对称手拍脚、神经反应归为一大类群,过栏架步、肩部柔韧、体旋、俯卧撑各代表一个类的运动能力。女生运动能力中8个主成分聚类结果为4类,YBT左右腿平衡、非对称手拍脚、神经反应、过栏架步归为一类,深蹲和体旋、肩部柔韧分别代表一个类运动能力。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体育课中普遍缺少灵敏、协调、反应、稳定等运动能力的培养,造成运动能力缺失和发展不平衡,需要增加针对性的练习内容,使学生运动能力达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大庆体校短跑队专项力量训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多年的实践经验来看,对短跑速度起直接作用的是专项力量,要提高专项力量,首先要有良好的一般力量作基础。从发展一般力量和专项力量需注意的问题及提高运动员的下肢专项力量训练方法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