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静品语文——推进了深入精细的教材解读“静慧课堂”倡导静品语文,在教学实践中运用静慧式文本解读、静慧式课堂目标研制、静慧式学习单设计,推进深入精细的教材解读。1.静慧式文本解读静慧式文本解读,主张教师基于学生言语智慧的生长,静观教材,整取挈领;静察文本,精求细思;静悟语言,发现慧心。  相似文献   

2.
本文紧扣语文学习的核心言语习得,提出言语习得组块教学,即针对一个言语习得内容,用一组类似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整体学习,组成一个言语学习板块,使学生言语习得落地生根。并以二年级上册的对话言语为内容,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组块理解是言语习得的基础,组块欣赏是言语习得的关键,运用语言是言语习得的归宿。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薛发根提出"组块"就是让学生进行学习的自由组合、整合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自我建构的过程。小学语文组块式教学就是基于"组块"原理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语言智能发展为目的的教学形式。而语境的构建和生成也是言语交际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首先分析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动态语境构建的实践策略及相应的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言语的构建与发展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言语构建,发展学生的言语智慧,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教材文本的言语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语言敏感、语言内涵以及语言底蕴等方面引导学生沉入语言世界,使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并学会表达、学会交流,以实现提升学生言语智慧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趣课堂,是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的灵动课堂,是让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得到落实的高效课堂。在小学语文中,应注重“智慧”的创造,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融合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课文、关注技能提升和板块式主问题,从而实现“智慧课堂”的构建,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特别是在“双减”的大环境下,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建立更加必要,因为它使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更贴近学生的学习特点,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在学习中汲取知识的同时感受到乐趣,体会到成长。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例姐: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这里,教科书被放在了首位。教科书编选的课文是语言材料的集中体现和文化积淀,也是语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言语材料,是学生课堂语文学习最重要的语言资源。深入地研究、充分地利用教材,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最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语用意识的普遍觉醒使阅读教学的取向开始着力于培养、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在语用为本的课堂上,我们必然要依托教材,选取一些遣字用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布局谋篇等方面的词句段篇(以下简称“言语点”)进行言语实践的熏染和言语能力的习得。但是,当下语文教材提供的课文,只是解决了“教材内容”问题,至于每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是模糊不清的。我们既不能课文有什么就教什么,也不能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更不能什么好教就教什么。如何在研读教材时发现、筛选、甄别出言语点,作为“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是考验教师教学智慧的难事、头疼的事。  相似文献   

8.
<正>任何一项改革完全脱离实践的方式,无论有多么智慧都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新课改也不例外,只有立足于课堂实践,紧紧抓住课堂这个抓手,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课堂智慧,注重研究学生需要,把课堂实践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就语文课来说,在教学中要注重言语的实践,引导学生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和丰富个人的言语水平,提高言语智慧。因此,语文教师要在课前对教材  相似文献   

9.
精致语文认为,学生言语品质的提升主要体现在其言意互转的质量和水平上。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彰显对话价值、引发审美活动、开发言语智慧、完善言语人格等方面来提升学生的言语品质,使学生的言语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实现语文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的根本是“学语习文”,也就是使学生获得言语的智慧——简单地说就是获得表达的方法与艺术。言语的智慧并不是直露的,而是隐含在语文课文之中。这就需要教师在课文中发掘出来并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获得。因此,文本细读,挖掘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是上好阅读课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课堂是语文教师的舞台.炼就与展示语文教师教学功力的方式自然就是课堂语文教学。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功力,要从解读文本与解读学生开始。解读文本与学生就是“走进”文本与“走进”学生。“走进”文本就是关注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即关注文本“说的是什么”、“怎样说”以及“为什么这样说”等问题:“走进”学生就是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效果.即关注学生“需要学的是什么”、“怎样学”.以及“学得怎样”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静慧学习”,始终聚焦学生的言语智慧生长。言语智慧,即言语创造性表现,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特征,它是以学生的心灵成长为基础的言语实践深入发展的结果。新时代语境下,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贯彻创新理念,引领学生走向从“新”到“心”的言语智慧生长。具体而言,要联结创新生活,确定真实有趣的学习情境;要发展创新思维,设置进阶有序的学习任务;要促进创新互动,开展持续有效的学习评价。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即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文教学应循着言语实践的路径,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经历真实的语言运用过程,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内涵、积累“语用”经验,才能促进学生言语智慧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大道至简:漫论薛法根的语文阅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薛法根张"智慧教育"为大纛,于"简约之美"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演练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形成独具特色的语文阅读教学风格。从"组块语文  相似文献   

15.
潘仪岚 《教师》2013,(9):52-53
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着力于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和课外语文学习资源的开拓。一方面开放语文课本,即把教材的背景资料、作家事迹等课外文本资源引入课堂为学生“补白”;推荐同题材或者同体裁的文章做到以精读带博读;培养学生掌握、运用一些阅读方法,发挥教材的“学习指导功能”。另一方面开放语文课堂,开展“生活语文小文库”语文实践活动,学习生活语文,拓展语文生活。  相似文献   

16.
统编语文教材构建了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课外阅读以整本书阅读为主,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自己的视野局限在一本教材上,而要注重课堂内外之间的链接,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体悟表达、学习表达、尝试表达,学会从整体的角度展开思考,汲取作者的表达智慧。这样教学,能促进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发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语文教师的教学评价应该聚焦到“文本”“学生”“情感”三个方面.教师要用好、用活教材,首先要认真解读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围绕目标去进行教学设计.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改深入课堂,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点拨者、参与者.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情感,以此作为教学的驱动力,让课堂活跃、生动.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应基于本体,讲求学科教学效益,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已是当下语文教学界的共识。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思想指导下,“语文本体”具有以下四点基本内涵:“语文之本”体现在对“语言本身”的重视与掌握;体现在对“言语形式”的特别关注与学习;体现在对“言语技能”的着力培养与发展;体现在对“言语智慧(言语情思)”的悉心揣摩与领会。针对当下语文教学“得意忘言”与“意言分离”的两大误区,提出“意言兼顾”、“意言融合”的基本策略及“借文学言”、“据言会意”等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新教材编排下的“语文园地”该如何教?本案例透过发生在课堂内的真实事件,引发我们思考:关注儿童个体差异,有效利用和开发“语文园地”的资源,优化教学,盘活园地,使教材呈现最优化的学习方式,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0.
胡旭 《天津教育》2022,(17):75-77
<正>“合·润”语文教学是基于“学教合一”课堂升华而形成的教学思想,“合”是合作、和谐、和美的意思,要体现出合融的教学智慧,而‘润’指的是圆润,不生硬,不枯燥,“合·润”语文要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成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合·润”语文思想设计教学路径,完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一、沿波讨源,探析“合·润”语文的内涵(一)指向言语表达,共生共长“合·润”语文有着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