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曾有学者认为:从隋唐至元明这一时期都没有方言研究的专著。徐时仪先生据宋《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和明李贤等撰《明一统志》等文献,证明北宋王浩、王资深曾著有《方言》,其言甚是。实际上,唐代也有研究方言的著作,只是未名曰“方言”。  相似文献   

2.
一乔全生先生的新著《晋方言语法研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可喜可贺。汉语方言调查始于周代,现代方言研究却不足百年。时间虽短,业绩不凡。进行方言调查、编纂方言词典、绘制方言地图、拓展方言领域等诸方面都已结出硕果。张洪年教授早年所著《香港粤语语法研究》一书,卓有成效却难得一见。八十年代,重字音而轻语法的状况大为改观。不但方言语法论文频出,专著也时有所见。九十年代,单点方言语法专著已较可观:《大冶方言语法研究》(汪国胜),《上海方言语法研究》(徐烈炯、邵敬敏),《梅县方言语法论稿》(林立芳)等。大区多片方言语法专著不多,…  相似文献   

3.
方言节目指的是各地媒体尤其是地方广播电视媒体,以所在地区为目标市场,以区域性观众为主要定位,以方言这一独特语言表现形式推广的一些节目。如温州电视台的《闲事婆和事佬》《百姓讲新闻》,重庆电视台的《生活麻辣烫》《雾都夜话》,湖南经济电视台的《越策越开心》等。  相似文献   

4.
李玮 《视听纵横》2009,(3):47-48
一、杭州方言类节目的形成 2004年,娱乐化风潮吹向电视界,1月1日,作为杭州电视界第一个方言类新闻栏目,《阿六头说新闻》横空出世,迅速走红。一年多后,与阿六头搭边的“阿六头私房菜”、“阿六头休闲自助茶餐厅”等纷纷冒了出来,可谓是风头出尽。4月底,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的《我和你说》冒了出来,迅速走红。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纂修的《奉天通志》“礼俗四”保存了大量辽宁方言词汇,为我们了解20世纪初的辽宁方言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本文对《奉天通志》所收录的方言材料进行简要介绍,以期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从而为辽宁方言史的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陈竹 《现代传播》2005,(2):123-124
近两年 ,全国各省市广播电视方言类节目“异军突起” ,如北京电视台的《第 7日》 ,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 ,浙江广电集团钱江都市频道的《杭州佬》 ,湖南经济电视台的《越策越开心》 ,四川电视台的《经济麻辣烫》、《天府食坊》等。方言节目在当地都受到观众的欢迎 ,收视率极高。这些方言节目的主持人或依据节目需要 ,在主持过程中灵活穿插使用方言 ,或完全采用方言主持。如同他们主持的节目一样 ,方言主持人大都成了当地的明星 ,成了受众心中最亲近、最喜爱的人。主持人的方言效应 ,充分体现出方言的魅力。节目主持人在…  相似文献   

7.
汉代扬雄的《方言》是第一部记录汉语俗语的语言学著作,然而历代沉寂无闻。到了清代,戴震对之特别推崇,其《方言疏证》在语言学研究领域多有开辟,如“经字互求”、“因声求义”与“义例归纳”等诸多方法,引起了乾嘉及其后学者的普遍关注,由此掀起了俗语言的研究热潮。戴氏启人智慧的深沉之思,足以沾溉后学,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8.
浅析方言电视节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方言电视节目的发展轨迹其实早在中国电台建立之初,就有方言文艺节目的出现,随着1956年国家正式下达文件推广普通话,方言在大众媒体中一度消亡沉寂,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借助互联网、地方电视广播等电子媒介的力量再度勃兴。在各地方言节目的发展过程中,重庆卫视的《雾都夜话》和山东齐鲁频道的《拉呱》,是比较著名也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栏目。  相似文献   

9.
如何扩大《阿六头说新闻》的内容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都市电视地域新闻出现了多元化的表述方式,方言新闻带着争议成为其间重要的亮点之一。获得“全国百佳栏目”殊荣的杭州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作为方言新闻的代表,以高收视率和高质量引起了电视界和学术界的关注。有不少人为《阿六头说新闻》这一另辟蹊径的创新举措叫好,把这一现象解读为媒体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探索新闻本地化和平民化等电视新闻发展方向的代表。但也有论者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认为方言的局限性减弱了媒体传播功能,还形成了新的“话语霸权”,又与推广普通话的国家政策逆势而行,其内容选择上的消费媚俗倾向有舍弃社会责任之嫌。  相似文献   

10.
时下,方言新闻节目已经成为地方电视台一种颇为走红的新闻节目形式。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温州电视台的《百晓讲新闻》、成都电视台的《阿聪读报》、广州电视台的《新闻日日睇》、宁波电视台的《来发讲啥西》等方言新闻节目相继推出。方言新闻节目虽然在业界开展得风生水起,但是学界却展开了争论。赞成者认为这是新闻宣传“三贴近”原则的体现,是平民化新闻的新的表现形式。而质疑者则认为这类节目与国家的相关法规有所冲突,不利于大众传媒的语言示范功能。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其生存空间加以理性分析,以探寻方言新闻节目的合理存在…  相似文献   

11.
某电视台新闻频道,在一档题为《离奇的婚变》节目中,把一个农村老伯接受采访时两次用方言提到的“不值过”分别用“不知怎么、不知怎么好”的字幕显示出来是不恰当的。因为在当地的方言中,“不值过”是“为某人觉得不值、为某人鸣不平”的意思。无独有偶,在《挑战主持人》节目中,当三个  相似文献   

12.
肖玉清 《青年记者》2010,(16):35-36
何谓方言?这个概念早在周代就出现了,即“殊方异语”。国内的《辞海(语言文字分册)》中对“方言”也这样定义:“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各有特点,是语言分化的结果。”在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的背景下,方言的存在有着社会普遍性。  相似文献   

13.
学者一般认为"从隋唐至元明这一时期都没有方言研究的专著,"然据宋《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载:"王浩撰《方言》十四卷,阙。"鲁国尧先生《"方言"的涵义》一文指出"王浩《方言》乃南宋以前著作。"又据我们近年考证,明李贤等撰《明一统志》卷十三《淮  相似文献   

14.
谌娜 《声屏世界》2016,(2):57-58
“说新闻”是在新闻规范播音的基础上,新闻节目主持人在刚柔并济、亲和朴实的风格中,通过自身独特的人生感悟及表达方式,将客观的新闻弹性表达出来,进而使新闻播报兼具共性与个性的新闻播报方式。随着社会发展与媒体传播方式的变化,“说新闻”的播放方式又进行了一次更贴近百姓的转变,即“说新闻”节目的方言化转变。笔者将通过对上海东方台《嘎讪胡》、苏州台《施斌聊斋》、杭州台《阿六头说新闻》三档方言新闻节目的观察,对方言“说新闻”节目的制作与发展给出自己的分析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与名家论古文注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策·秦策》“当秦之隆”的“秦”是指苏秦而不是指秦国;袁枚《祭妹文》“诺已”不可能是“春秋时齐国人的方言”,而只能是“强应曰诺”自为一句。  相似文献   

16.
方言类电视节目的生存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培 《现代传播》2006,(3):143-145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视传媒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类型频道的大量开播,电视媒体的竞争日益加剧,而我国既有的这种中央、省、市各级电视台在城市交叉覆盖的电视体制,更加重了地方电视台的生存压力,为了突破这种困局,一些地方电视台纷纷在节目的个性化、本土化、分众化方面进行改造。于是,方言类电视节目在很短的时间内呈现勃兴之势,一度成为电视台收视新的增长点。成都、重庆两地是方言类电视节目“出头”较早、且颇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众所周知,仅成都一地就有《经济麻辣烫》、《天府食坊》、《串串香》等相继“出台”的方言类节目。材料表明,成…  相似文献   

17.
方言是无法取代的独特地域文化,国家要求推广普通话,但并不意味着要消灭方言。近年来,方言栏目在全国各地媒体上陆续开花,武汉本地媒体的方言栏目也不少。电视广播节目方面,武汉电视台的《都市茶座》开先河,后起之秀如《阿星笑长开讲》、《经视故事会》也都受到观众热捧,楚天交通台的《好吃佬》已成为电台品牌方言栏目。同时,这些年江城几家报媒也先后推出方言栏目,如《武汉晚报》的"九头鸟"专栏,主持人丁金汉以方言报道社会新闻;《楚天都市报》"汉味茶馆"专版,从各个角度探讨武汉话;武汉晚报全娱乐版面改版后,也顺应潮流推出方言评论栏目,以"纯嘴劲"为栏目名,侃尽一周娱乐大小事。作为该栏目记者,在几年的新闻实践过程中,我体会到以方言  相似文献   

18.
在电视竞争激烈的今天,作为弱势的地方电视台兴起了一种新策略——方言民生新闻。目前表现较为突出的方言新闻有杭州西湖明珠频道新闻类节目《阿六头说新闻》,栏目开播后,5周之内排上当地收视率排行榜的前10名,两个月内蹿到榜首;宁波的《来发讲啥西》也在短时间内跃居当地收视第一。《阿六头说新闻》《来发讲啥西》是通过富有生活气息和个性的平民形象使得这类新闻栏目更接近于大众的审美习惯。方言民生新闻自推广以来,虽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赢得了受众的喜爱,但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为:1.方言的应用延缓了推广普通话的进程;2.方言民生新…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方言又多又难懂,尤其是温州话,更是令人“耳”花缭乱,许多话,同是温州人,说法也不一样。土生土长的郑张尚芳从小就对本地方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了中学,他发起组织了一个方言小组,他们不但记录方言谚语,而且开始研究方言的理论问题了。一天,郑张尚芳借来一本王力教授写的《汉语音韵学》,似懂非懂地啃着这本大部头。书中谈到:一位叫高本汉的瑞典语言学家,对汉语特别是温州方言很有研究。于是他特地到图书馆借来高本汉写的《汉语词类》,读着读着,他的心不能平静了:一个外国人对温州对话知道得那么清楚,自己是一个道道地地的温州人,就不能超过他?从此,他暗下决心,自己一定要写出一本高水平的《温州方言志》来! 一九五二年,他在温州二中提前毕业了,他品学兼优,但当时,他被死神般凶恶  相似文献   

20.
方言节目的生存空间究竟有多大?如何处理方言节目创办与管理的关系?如何解决作为地域文化表现的方言节目和承担推广普通话责任的广播电视媒介之间的矛盾?本文以广西本土节目《有话日日倾》为例,通过对方言节目创收、创优、收视、受众等多项指标的分析,尽可能客观地阐述方言节目的正负效应,理顺方言节目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审视方言节目的生存状态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