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课堂教学有其价值追求,不同的价值取向,实现不同的培养目标。“成长课堂”是尊重人生命的课堂,是关注人发展的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也是促进文化发展的课堂。成长课堂的建构是对传统课堂的扬弃,是对现代课堂的超越。在构建过程中,需要尊重人的生命成长规律,尊重人的自然学习规律,尊重人的教育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
刘楠 《考试周刊》2015,(14):85-86
教育是以关注并成全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成长为目的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生命成长伴随教育活动的始终。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学校育人的主渠道,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生命课堂是人本思想在课堂上的着重体现,其核心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在课堂教学的时空范围内,尊重生命的成长规律,关注生命的独特性,激发生命成长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注重生命发展的全面性,从而提升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即"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3.
“绿色教育”源于对现代社会与教育的反思,“绿色教育”本质上是指尊重生命和生命的价值,遵循人的身心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坚持自然与社会、科学与人文有机联系,运用科学的教育行为和方法,促进师生生命价值共同提升,实现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其核心要素包括科学、人文、健康、可持续发展。科学主要是指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人文强调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对生命和生命价值的尊重,具备人文精神;健康突出强调要关注师生的身心健康,关怀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可持续发展是指教育要关注多元的发展主体,努力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并要以当前发展为后续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绿色教育"就是尊重教育规律,尊重生命价值,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开发生命潜能,促进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构建绿色课堂就是构建一种和谐的、有实效的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中彰显个性,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7):F0002-F0002,F0003
教育应该追求生命成长的过程与体验,关注学生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共同成长、最优成长、和谐成长和全面发展。成长教育就是从生命成长的需要出发,以生命自然生长规律和教育生态发展规律为依据,尊重生命成长的规律,构建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成为完整的人、富有创造力的人、适应社会生活的人。学校教育只有尊重生命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回归教育的本真。  相似文献   

6.
文化课堂是基于对南菁书院文化的传承创新和现代课堂教育价值的多维审视提出的课堂建设愿景。南菁高中的文化课堂建设,承载着学生生命成长的一切价值诉求,凸显"自主为先"的特色,让教学回归到"人"的世界;以学定教,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幸福成长的需要;以美育整合教学内容,建立课堂与生活世界的联系;丰富课堂的存在形态,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南菁高中追求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人文性、发展性、生命性"价值的实现,课堂建设由模式建构到文化自觉,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董娟 《成才之路》2014,(27):40-40
生命化的课堂是以尊重学生生命成长为前提,追求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一种教育理念。构建生命课堂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变"知识为本"为"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8.
<正>教育因人的生命而存在,因人的生命发展而发展,本质是为了人的生命成长,根本是帮助人理解生命的意义及价值。然而,传统课堂缺失对生命成长的关照,形成"生命离场"的状态:传统课堂生命成长的意义消解,师生沦为自我生命成长的旁观者,课堂漠视生命的独特性和差异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四句话——依靠人是发展的根本前提,提高人是发展的根本途径,尊重人是发展的根本准则,为了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要想在课堂上践行以人为本,必须尊重人的需求、人的生命和人的价值,创建生命课堂。  相似文献   

10.
尊重学生的生命就要尊重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运用符合教育、心理、生理科学的方式方法实施教育教学.在课堂上尊重生命的独特性,解放和张扬学生的个性;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方法、能力,从而真正实现生命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帮助学生认识和适应社会,学会交往,学会生活,满足他们对社会的好奇心和对社会生活的渴求.教师也能够从课堂生活中获得生命的体验与满足,获得生命的创造和延长,感受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享受到课堂生活带来的幸福.  相似文献   

11.
双语教学的课堂文化是发生在双语教学课堂上的师生共有的教学观念和行为方式。双语教学的课堂文化应该是促进语言交流的课堂文化,生活性的课堂文化,以人为本的课堂文化,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课堂文化和凸显生命气象的课堂文化。  相似文献   

12.
课堂重构: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从课堂的模式来看,传统的课堂模式是一种“知识课堂”,它是知识为本或知识至上的课堂;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模式是一种“生命课堂”,它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课堂。新课程的实施最终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因此,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而言,认识和分析两种课堂的特点,完成从“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的转变,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到底缺什么?从课堂片段中失真的声音、褪色的故事、变味的"奖励"可以看到课堂教学的缺失归根结底在于忽视人的存在。由于缺乏对人的关注,生命意义和生活价值被忽略,人的生存与发展价值也因此被漠视。人是价值的存在,课堂教学改革要以价值关怀为路向,通过对人的终极关怀和现实关怀,实现教育的"成人"与"成事"。  相似文献   

14.
教学场是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中心、由教学信息所辐射和作用的时空。从本质上说,课堂教学场在于通过人与知识的相遇,使生命获得对知识、智慧和人生价值的意义。课堂教学场在飘忽的声音中彰显流动的本质,它浸润与激荡在语言中,将公共知识转化为个人知识,并在合理性的教学实践中生长。人与知识相遇在课堂教学场后生成无限的意义,表现为对生活世界的还原与超越、对自由生命的灵动与创造、对文化人格的共生与化育。  相似文献   

15.
将课堂研究纳入到社会学范畴进行重新审视,是教育社会学微观研究发展的结果。对课堂进行社会学分析分为6种不同的取向,分别是课堂活动场论、课堂环境论、课堂气氛论、课堂生活世界论、课堂共同体论以及课堂言语场论。  相似文献   

16.
教育重建的基点是学校课堂生活的重建,而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的转换,是当前我国课堂生活重建的根本,因为它既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又反映了教育哲学与认识论的变迁,还是课堂教学现实的迫切需求与师生发展的主体需要。  相似文献   

17.
生命化英语教学模式建构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新英语课程教学倡导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因此,新英语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必然要走向生命化教学。生命化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师生生命活力的提升和师生共同经历生命成长。其内容包括关怀生命发展、回归生活世界、对话与体验、师生发展的评价。生命化英语教学模式预示着创新教学观的应然走向。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与文艺作品创作具有天然的近似性,课堂也像文艺作品一样有长度上的限制,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限度、相对完整的知识的传授,这是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需要,却也导致课堂无法与没有时间限度的真实生活完全相同,但课堂又必须最大限度的接近真实的生活。在对这一矛盾的解决中,教育戏剧理论别具一格,在此基础上的师生交流才更能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总之,课堂教学是一种具有强烈的技术性的人为的活动。  相似文献   

19.
行走在意义世界中——小学德育课堂巡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德育课堂所要回归的生活世界是一个事实世界与意义世界相互联结的世界。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不是仅仅使人去认识一个事实世界,它的更为重要的职能是指引人们进入意义的世界。德育课堂是一个探索生活意义的课堂。它要使儿童逐渐去理解和体验:生活是有意义的,生活中的我是有价值的,它还要在不断丰富儿童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拓展他们的意义场域。德育课堂是迷人的,这是因为意义世界是充满人性的世界,追寻意义的过程是一个人的全身心投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生命的潜能都被激活,各种能量都能得到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