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彝族是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中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毕摩在彝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毕摩在彝族文化传承中的教育作用的探讨,使当今的人们能够对以毕摩文化为核心的彝族文化形成一个较为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毕摩文化是彝族文化的核心,是各地彝族人民的精神依托,也是祖国文化遗产之一部分。在广西,彝族人口不多,居住也比较分散,但毕摩文化的影响仍然相当深远,不仅彝族同胞信奉自己祖先创建,并世代传吟毕摩经,而且彝族住地周围的壮、汉、苗、瑶、仡佬等各族人民,也对毕摩文化怀有一种崇敬的心理和尊从的态度。毕摩文化牵动着岭南西路彝区民俗民风,促成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事象,激励着彝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鼓舞世代彝族人民战胜强敌和自然灾害。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在广西彝区,毕摩文化亦呈现淡化和消失的趋势。抢救和保护广西彝族毕摩文化,同样是彝区各级人民政府、民族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工作。各级人民政府、民族文化工作者和广大彝族同胞,都应该以这一抢救和保护工作为已任,认真抓好这项工程的实施。具体说,一要注意保护毕摩文化的形成条件和生态环境;二要注意培养毕摩的后继人;三要加强发掘、整理和研究,纳入中华民族文化宝库;四要与旅游事业联系起来,促进经济生产和四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毕摩文化与彝族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原始宗教即毕摩教是彝族先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以祖先崇拜为核心,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灵物崇拜为一体的传统信仰,属于本土民族信仰的宗教。毕摩教对彝族人民的生活、风俗礼仪、精神气质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结构,被称之为“毕摩文化”。毕摩文化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极有开发价值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4.
试述毕摩及其历史地位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彝族发展过程中,毕摩一度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几千年里,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还是彝族文字的保存等方面毕摩都起着巨大的作用。改土归流以后,毕摩地位下降,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影响着彝族的发展。解放后,由于党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得到落实,彝族得到发展,毕摩的作用再次发挥。今天,毕摩在彝族地区继续发挥着他们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彝族在方国时代已经建立了毕摩制度,其宗教信仰形成了“国家—民族宗教”的一种特殊形态——彝族社会“宗法性传统宗教”,即“毕摩教”.贵州省黔西县彝族属于彝族六祖分支后默部的后裔,黔西地方属于默部建立的水西政权故地.自清朝改土归流三百多年来,黔西彝族经历了“礼崩→俗变→言改”的文化变迁,黔西毕摩的传承方式也出现了变异.只有“重拾母语”和“抵达翁靡”才能使黔西彝族在路径和观念上具有与文化传统接轨的可能,也只有“重拾母语”和“举办毕吐”才会让黔西彝族毕摩获得继续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和经济方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在21世纪之前,毕摩在诺苏彝族社会的宗教信仰、历史、教育、人生、习惯法、婚姻、礼仪、艺术、医学、丧葬、占卜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诺苏彝族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心理素质、精神面貌、行为准则、审美观念等完全受毕摩文化的影响。可以说,毕摩文化就是诺苏彝族的精神文化。但是进入21世纪之后,诺苏彝族的毕摩文化因受到"普九"、"三通"、"打工"、"农合"、"新教"、"新居"、"新娱"等的深刻影响而正遭受前所未有、面目全非的变迁。  相似文献   

7.
彝族毕摩传承是师徒式、非制度化的精英教育。在历史的进程中,毕摩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毕摩人才,使毕摩在彝族社会中得以长期存在和延续。彝民族成员及其毕摩之所以选择这样一种传承方式,这与其毕摩文化传播语境、口传与书写的有机结合方式、口头"声教"的传统息息相关。毕摩独特的传承方式对我们的学校教育教学来说是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通过彝族毕摩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比较研究,探讨毕摩的权利义务、教学目的、内容、原则、方法、过程,充分肯定毕摩传统教育的积极性。同时,根据现代教育的方针、要求和目的,提出现代毕摩教育的理念,明确毕摩的权利和义务,使彝族毕摩更好的传承彝族文化,为彝族地区教育扶贫、教育脱贫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苏尼这一宗教职业大约起源于彝族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苏尼的主要职能是为彝族信教群众驱鬼治病。绝大多数的苏尼不识彝文,也无经书。从事苏尼职业的人员未经象毕摩那样严格、专门的职业培训。因此,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苏尼文化始终在巫术文化这一阶段上徘徊不前;与发展较快的毕摩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10.
古彝文是彝族人民留给世界的一块瑰宝,它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可以与甲骨文、玛雅文等相并列,是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代表着世界文字一个重要起源。古彝文,不像汉字的结构类型多样化,它是一种表意的单音节自源文字,为毕摩所使用,故又称毕摩文。毕摩文是彝族人民智慧与创造的表现,同时其独特的字体形态,具备强烈的装饰性和图形化效果,这是用作视觉设计的极品素材。本文拟从毕摩绘画中的文字历史源流和文化特性出发,将毕摩文的字体形态和现代字体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归纳,并尝试用一定的解构和置换手法将两者的文字元素进行结合,从而获得一定的心得体会。这不仅是设计元素与民族传统文化的良好结合,更能体现出毕摩文化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毕摩文化与彝族教育关系初探——兼谈彝族教育发展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其早期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进入阶级社会后,彝族社会主要靠家支来维系。各个家支为了生存,就必须重视教育。毕摩作为彝族传统社会中的知识分子,便常常被家支头人请去做教师,并成为头人的幕僚。因此,家支教育中浸透了毕摩文化,而毕摩文化也对家支统治及森严的等级制起到了维护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家支教育不存在了,但毕摩文化对彝族教育发展的消极影响还远未消除  相似文献   

12.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在彝族毕摩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毕摩场域是彝族社会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子场域,具有自身独特的运作逻辑、规则、特征及其效果.全面理解和把握毕摩场域的意涵,有助于对彝族毕摩进行一种新视角的诠释与解读.  相似文献   

13.
彝族毕摩文化是原始文化的综合体,毕摩文献作为文化的载体,内容十分丰富,在历史地理、哲学、文化艺术、医药卫生、人伦规范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价值.毕摩文献作为一种不可重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加强对其的保护,使它能够很好的被传承下去,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彝语称祭司为“毕摩”,毕摩是彝族社会中的主要宗教职业者。在彝族聚居的甘孜州九龙县和泸定县都有毕摩居住,并且开展正常的宗教职业活动。毕摩不仅是宗教神职人员,而且是彝族社会中的知识分子。毕摩不但精通彝文,收藏了大量的经书,而且还收藏了大量的有关彝族天文、地理、历史、历法、医药、美术等方面的书籍。毕摩是彝族文化的继承和传播者,他们在彝族社会中普遍受到人们的尊重。同时毕摩阶层也热情为信教群众服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黔西少数民族地区和谐思想文化建设离不开对传统毕摩文化的建设。毕摩文化在汲取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过程中,在当今社会有了新的内涵。只有文化发展和谐了,社会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只有发展好彝族文化与地域文化,整个黔西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毕摩是彝族民间主持宗教祭祀的祭司,是彝族民间传统知识和生产经验的集大成者,掌握彝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被称为是知识最丰富的人。毕摩技艺在师徒间的传承,实行心口相授、耳提面命的方式,遵循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原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毕摩教与学的因素越来越多,保护与传承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要摆脱传承过程中出现的困局,需在毕摩教学中引入开放和共享的传习理念,创新教学模式,让毕摩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17.
毕摩文化是彝族传统文化体系架构的核心部分,毕摩文化传承方式具有特定的机制,其传承条件和动机彰显了毕摩父系传承的合理性,学习毕摩文化过程则体现了毕摩文化传承制度的师徒式教育特点,毕摩文化传承制度促进了毕摩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指路经》是彝族原始宗教信仰中的一部毕摩经籍,具有潜在的文化研究价值。一方面它凝聚了族群的历史记忆,构建了一个想像空间;其次,《指路经》体现了彝族先民独特的人文世界观和宗教观;同时它在语言文学上也具有相当高超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9.
彝族古籍的数字化保护和开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彝族古籍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彝族人民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作为彝族文化重要载体的毕摩文化具有集诗、歌、舞、乐为一体的综合的文化特性,它通过具体的民俗活动在特定的时空构成相应的文化场。从完整性、真实性的角度运用数字技术加强对彝族古籍的保护,更契合彝族古籍保护和开发的双重需要,有利于彝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20.
“摩史”、“布摩(毕摩)”和“苏尼”是彝族民间信仰的表达主体,三者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摩史”在彝族历史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摩史”与“布摩(毕摩)”一起构成的二维一体的展演模式曾经是彝族文化传承的有机而高效的模式,逐步恢复这种二维一体的展演模式是保护和传承彝族文化过程中一种值得探索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