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皖江城市带空间整合构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恕宏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5):78-81,92
皖江城市带是国家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在中部重点建设的四大城市群之一,具有国家政策、地理区位及资源、产业、人才等诸多方面的优势,但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内动力不足,外引力渐强,有使城市带断裂成东西两段的趋势。皖江城市带各主要城市应相互开放、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整体提高,以构建合理的城市规模体系和空间组织:以马芜铜城市圈为核心,加强主圈建设,以安庆为中心建成副圈,分别以合肥和黄山为中心建成南北两个辅圈,形成“一主一副两辅”的皖江城市带“鹰型”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2.
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统筹规划河北省沿海城市群发展。以秦皇岛、京唐、曹妃甸、黄骅四大港区为依托,以秦皇岛、唐山和沦州三大中心城市为基础,优化沿海城市群结构,发展壮天沿海区域中心城市,全力打造港口城市;优先支持一批产业基础好的县级市和县城率先发展成为中等城市;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促进基础条件好的重点镇向现代化的小城市迈进。为沿海经济的发展提供城市群支持,对于实现河北省沿海经济强省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城市以及城市群由核心区域向外围区域延伸可以视为在梯度力的作用下城市发展要素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的扩展过程,区域之间的浓度差距即梯度力由大到小的递变过程就是城市的中心性影响强度由强变弱的过程,这个方向就是城市群的发展路径,扩展过程可以分解为城市扩展要素水平流、密度流和垂直流三个层面。殊三角与沪宁杭城市群的圈层方式发展演变过程提供了城市梯级发展的证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以广州为核心的多个等级不同的城市在城市梯级发展规则下逐渐向外围扩展形成的。沪宁杭城市群以上海为核心的包括苏锡常、杭嘉湖、甬绍地区和宁镇扬等4个城市集聚带沿长江发展轴构成了中国最大城市群区域,其发展过程也遵循了城市梯级发展规则。  相似文献   

4.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江苏省以构建城市群作为实现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对江苏省13个地级城市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估,以综合实力较强的先发城市作为引领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城市,测算其与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范围与强度,确定城市群的辐射区域边界和强度。据此得出以下结论:江苏省城市群集聚于苏南地区,徐州市是苏北唯一的城市增长极;核心城市对被辐射城市的经济辐射范围与核心城市经济实力密切相关,经济辐射强度与两城市间的距离密切相关;江苏省城市群的地理位置与经济发展实力呈现出“小集聚、大分散”的空间分布状态。因此,江苏省在构建多层次、跨省市的城市群时,核心城市既要增强“内在实力”,也要发展“外在带动力”;被辐射的城市应依靠自身产业特点和地理位置,找准在江苏产业分工中承担的角色和价值链位置。  相似文献   

5.
城市文化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根基,也是城市发展的精神动力.以昆明为核心城市,曲靖市麒麟区、玉溪市红塔区和楚雄市市区为次级城市的滇中城市群构建中应进一步加强以城市布局、城市景观、城市产业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文化整体规划,发挥地域优势资源和挖掘地方历史人文资源形成城市文化特色,调整城市文化功能结构及其分布,完善核心城市与次级城市文化功能定位,提升城市文化功能,以形成滇中城市群和城市文化的协调发展格局,构建美好的边疆城市.  相似文献   

6.
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23个城市有关旅游的统计数据,从经济社会发展、旅游配套规模、旅游环境和旅游创新这四个维度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竞争力统计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利用改进的TOPSIS模型,对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的城市群的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并对比。结果表明,武汉在23个城市中旅游竞争力处于领先地位,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发展不均衡,整体上环潘阳湖城市群旅游竞争力高于环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因此应协调旅游区域发展,全面推进全域旅游。  相似文献   

7.
中原城市群不仅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也是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原城市群以郑州为增长极,其他城市以环形将郑州紧紧围绕,形成“弱核牵引”“小马拉大车”的经济发展柱石。现阶段,中原城市群面临着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两大基于,分析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有利于抓住机遇提升中原城市群的竞争力,促进其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学术界对城市竞争力问题的研究,存在着单体城市竞争力研究“见树不涉林”和城市群竞争力研究“见林不见树”两种状况.研究城市竞争力必须将城市群竞争力及城市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以避免城市群内各城市相互间的内耗效应和孤岛效应、勃发其叠加效应和互补效应为基本主线.提升澳门城市竞争力应采取整合大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定向、促进大珠三角一体化建设和切实有效地推进以大珠三角城市群一体化为基础的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模式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中原城市群为样本,选取经济、社会、环境、人口、交通、土地和水资源为要素,构建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9个地级市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目前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强,而且城市综合承载力不仅受经济因素的影响,还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自然资源利用等因素影响,所以,应稳步推进城市化进程,使之与经济、社会、城市综合承载力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正>广州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在岭南文化的滋养下,这座城市形成了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人文气质。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和经济建设的重镇,今天的广州已经发展成为珠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之一。目前,广州正在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民生幸福为主旨,致力于新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介绍河北省县级职教中心在当地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历史贡献,阐述建设县级职教中心的现实意义,分析优质职教中心顺利发展的基本经验,提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给出相应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对河北民间音乐文化发展渊源的研究,分析了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模式及传承所面临的困境,在培训基地、基础教育、高校链接以及专门人才培养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对河北省创建体育产业基地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有必要进行体育产业基地建设,创建产业基地应该有规划和目标。根据河北省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创建体育产业基地分两个层次进行,体育用品制造业和健身娱乐业以创建区域产业基地为重点;努力打造秦皇岛国家级体育赛事中心城市地位。在基地创建过程中应特别加强支持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有利于高校发展出发,以服务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首先探讨了人才评价机制的内涵,然后阐述了“高层次人才”的基本理论。通过文献综述、专家访谈和实际调查,找出河北省现有高层次人才评价机制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重点提出了符合自身特点的河北省属高校高层次人才评价机制模型,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和展望,以推进河北省高等院校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水平的大学。  相似文献   

15.
根据对河北省沧州市建立综合物流园区的优势分析,将沧州市建立综合物流园区的战略定位确定为:河北省“东出西连”通道的中继站,黄骅港后方腹地前沿的综合物流基地,河北省东南部地区的物资集散中心。  相似文献   

16.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各城市金融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发现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索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的策略。由此得出结论为:北京应定位于京津冀地区的金融决策中心;天津应成为京津冀的金融创新示范区;河北应为京津两地提供金融后台支持,并有效承接京津的金融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7.
石家庄是河北省的政治文化中心,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文化旅游资源数量多、开发价值高,是发展旅游的潜力所在.石家庄文化旅游资源可从古代文化、现代文化、民俗文化等三个方面进行挖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石家庄城市发展历史的追溯及对城市文化定位影响因素的分析,认为石家庄文化形象应定位于:河北省政治、文化中心,科学、教育、体育、卫生和艺术中心,优美的园林城市,国家旅游名城,健康之都,商贸名城,应通过城市文化资源整合和城市景观要素的优化,提升文化中心的形象。  相似文献   

19.
石家庄是京南第一个大都市,依托区位优势和省会优势,城市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石家庄也面临很多困境,主要表现为区位困境、京津石三角困境、行政中心与区域经济中心不对称困境、“石保城市子团”困境等。京津冀原本同属一个行政区划,京津独立为直辖市后.河北省与京津之间的差距逐渐加大。在城市化进程中,京津冀可以通过优势互补,实现三地均衡发展。“三T+三C”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选择,“三T”即以石家庄为核心向北、向东和向南联系更广泛区域的三个三角形.“三C”即以石家庄为核心的三个城市环。在这种打破行政区划限制的城市体系构建思路下。石家庄的影响力逐渐扩大,通过构建京南城市群与京津呼应,并且能够与山东建立经济联系。  相似文献   

20.
燕赵风骨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燕赵地理环境是从西北部高原到东南部平原的有序排列,这为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古燕赵的社会结构是游牧人和农耕人的对峙与交融,因而历代多征战。燕赵区域文化形成于战国末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淀而成的燕赵文化潜意识即燕赵风骨,其特征是勇武任侠,慷慨悲歌。战国以降,燕赵风骨发展的因素有二:战争和移民。二者强化着燕赵的胡风,也强化着燕赵的勇武。元明以降,京都文化的强辐射,增强着燕赵文化的庙堂性、包容性和典雅性,燕赵文化得以提高和升华,古老的燕赵风骨却受到蚀损,发生着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