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应用混合法测量了张掖地区不同浓度沙土溶液制成的冻土的熔解热.发现:在1标准大气压、0℃温度条件下由沙土溶液制成的冻土的熔解热随着密度的增大而降低;拟合沙土溶液制成冻土的熔解热与含沙量的函数关系,发现冻土的熔解热基本不受混合物质微粒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可以简化为水的熔解热乘以含水百分比,即冻土的熔解热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成正比例增加;建立较为理想的模型计算0.3m~3(表面积1m~2)冻土需要吸放的热量及该热量对本局域表面积1m~2上方近地1.5km高度空气层温度的影响,发现天然冻土在含水率很大的情况下需要热量大,产生温度的变化也大.而农用耕地需要热量较小,对气温的影响也比较小.可以认为,在张掖这种地下水位较高且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季节性土壤冻胀对局地气温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其对应对局地空气温度的改变量约为3℃.  相似文献   

2.
中俄原油管线穿越了多年冻土区及季节性冻土区, 沿线冻土分布研究对于管线安全营运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地表温度模型获得边界条件, 并利用ANSYS软件模拟了不同研究区段下的管道冻土温度场.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年平均地表温度为-1 ℃的区段, 管道油温对管道周围温度场影响半径约3 m, 油温振幅对管道上下侧土层温度影响不同.距离管道中心2. 45 m处和10 m处的冻土上限与油温振幅也存在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刘磊 《教学考试》2024,(9):26-30
<正>一、冻土教学应用(一)冻土基本概况冻土是地气系统综合作用下的产物,是地球表层重要的组成要素,按所属自然环境及其成因分类归属于冰冻圈。虽然与之相关的概念在高中地理阶段教材中很少涉及,但作为伴随人类认识、改造和适应地球环境系统时的自然地理要素,冻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而在中学阶段地理中也常有相关考点的出现。不仅要求学生对冻土所处的寒冷地区地理环境特征有一定的区域认知,而且需要具备分析冻土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人类适应冻土环境采取的措施合理性的思辨能力,由单一的冻土概念发散思维到更丰富的地理知识,所以对冻土的学习应该系统全面,并灵活运用于解题思维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心脏对维持人体运动及生命活动至关重要,而不同的运动形式及运动强度对心脏也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对运动与心脏的关系及运动对心脏能量代谢方面的影响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相关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今后研究者在本领域的研究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5.
重点研究多年冻土区水交换功能的重要性,及其在资源形成、地表水和地下水转换中的作用.分步研究多年冻土区活动层中水交换作用,冻土区地下水动力学对其水量、水质的输入、运移和输出及其规模的影响.论述了多年冻土区水交换功能的低温过程.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而不同的文化又对不同的语言产生影响.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成分,遣词则与特定的文化相关.研究中、英文的遣词有助于提高表达能力,对于翻译艺术也颇有启发.  相似文献   

7.
通过相关研究与路径分析,发现大学生学业适应性与价值观之间关系密切.价值观对学业适应性存在显著的增益作用,而良好学业适应性也对个体价值观的成熟产生着积极的影响.总体价值观、个人目标、行为方式对学业适应的影响是通过中介变量而间接发生作用.直接影响学业适应性的路径主要有三条:学业取向、自制、自信;价值观教育训练直接影响到学业适应性状况.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域的辽阔使得公路建设施工中所面临的地质条件复杂、需要施工企业以科学的设计与严格的施工管理来保障路基施工质量,为公路工程整体施工质量、适用寿命与行车安全奠定基础.高原冻土路基作为公路施工中所面临的重要的路基形式,其施工管理对工程整体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文中就高原冻土路基的施工管理工作重点、技术要点等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广西教育》2006,(9A):10-10
冻土上修建工程是世界性的技术难题,这主要是因为在冬季,冻土在冻结状态下就像冰块,随着温度的降低体积发生剧烈膨胀,这样就会把建在冻土地段上的建筑物项起。而到夏天,冻土随着温度的升高发生融化现象,这样就会使建在冻土地段上的建筑物发生沉降。记者在青藏铁路采访时看到,由于冻土的冻涨。沱沱河附近的一根公路桥墩连根拔起,造成整座桥梁从中间断裂。在国外,冻土带来的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如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因冻土危害经常不能正常通车,能通车时平均时速也只有40多公里。青藏铁路不同于世界上其它任何一个冻土工程。它海拔高,平均高度超过4000米;冻土地带长,长达550多公里,对气温变化反应极为敏感。这是两个世界之最——海拔最高的铁路和穿越多年冻土最长的铁路!  相似文献   

10.
李鸽  龙鸽 《华章》2010,(18)
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迅速发展,在我国北方寒冷季节性冻土地区修建了大量的桥涵工程.由于工程技术人员在当时没有认识和掌握季节性冻土的自然规律,以及未能相应采取防治冻胀措施,致使许多桥涵基础出现冻害.它严重地影响了正常交通,危害了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文章结合北方寒冷季节性冻土地区的特征,分析了桥涵基础的几种冻害现象及原因,提出了有效防治冻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我国南部地区长时间的低温雨雪天气使岳阳地区柑橘产区遭受了严重冻害.针对在受冻害产区进行的大面积调查,并分析岳阳地区柑橘受冻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相应的冻后补救及防冻措施应以合理修剪、合理施肥、适当浇水、加强管理为主.岳阳地区果树的发展方向则应以发展落叶果树为主,柑橘生产以温州蜜柑的早熟、特早熟为主,适当发展一些有特色的其它水果.  相似文献   

12.
清代经济、文化得到发展,盐业生产也有很大的进步。清代土盐产地分布于直隶以及山西、陕西、黑龙江、青海等省。清代大约有土盐产地54处(以县级政区计)。与明代相比,增加了28处,增长幅度为107.69%。可见,清代土盐产地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办学经费是支撑高等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是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保障。俄罗斯高等教育是大众化的。转轨后的俄罗斯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出现政府对高等教育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俄罗斯教育最棘手的问题是严重的财政投入问题。一名技术专业的大学生的教育成本每年是2200美元,而国家只能投入500美元。每年俄罗斯有150万人中学毕业。面临如此大的升学压力,多渠道筹措资金成为俄罗斯政府和各高等院校的首要任务并取得一些成效,其有些积极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气候是决定植被类型和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气候变化会导致植物分布区和植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大果榆(Ulmus macrocarpa Hance)属于榆科(Ulmaceae)榆属(Ulmus L.)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与医用价值,是榆科植物中重要的种质资源.本文利用基于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的MaxEnt软件和GIS分析技术,对大果榆在当代气候背景条件下的适生区与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模拟结果,当前大果榆潜在分布区主要集中在山西、陕西、河北、河南等地区.影响大果榆分布的主效生态因子有年平均温、月均气温变化范围、等温性、温度季节性变化方差、年平均降水量、最湿润月降水量和降水季节性变化方差,其累计贡献率达99.9%.根据大果榆预测分布概率将其划分为4个气候适宜性等级.基于气候适宜性等级分组的PCA结果表明:PC1(77.25%)与PC2(22.70%)总共可以解释99.95%的大果榆种群气候差异.非参检验和多因素方差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分组间的气候条件存在显著差异(P<0.05).本文研究结果为大果榆生态适宜区的界定与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对大果榆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合理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分析液氮冻结的现场实施情况,结合工程背景资料建立数值分析模型,通过计算分析并与现场实测成果验证,系统研究液氮冻结过程中竖直方向与水平方向温度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液氮冻结通过沸腾吸热与对流换热方式达到降温冻结的效果,相较于盐水循环冻结方式,液氮冻结效率高,周期短;但其冻结温度场分布不均匀,在竖直方向上存在较大温差,温度最低区域分布在液氮沸腾区范围,而水平方向上分布较为均匀;温度场中低温区域并不在两排冻结管之间均匀发展,冻结区域向连续墙方向发展的速度比土体方向发展速度快。基于研究成果,提出了液氮冻结加固设计、施工的优化建议,为今后液氮冻结工程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现代化自彼得大帝开始至今已走过了300多年的历程。在这漫长的现代化进程中,俄罗斯始终处于欧风西雨的浸润下。俄罗斯历史上的数次改革都是向西方学习,按照西方的样板进行的。“西方化”情结在俄罗斯现代化道路中挥之不去的缘由既有地理因素的制约,又有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的影响。但是,“西方化”在俄罗斯却一次次地遭到碰壁与失败,它给俄罗斯现代化和俄罗斯社会历史发展造成了十分深远的影响与后果。俄罗斯现代化与西方化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7.
楚雄州中药材种植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楚雄州气候特征的分析,以影响中药材生长、质量形成的关键性气象因子温度、水分作主要的区划指标,将全州划分为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五个气候带,及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三个水分区,最后由带和区组合成十二个具体的气候分区。根据各分期的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种植的中药材种类,作为区划中气候资源利用的主要内容,为各级领导决策和企业规划种植中药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木麻黄是闽东南沿海防护林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明确它的适生区域对该树种的科学区划和引种栽培意义重大,现结合3S技术,采用相似优先比的方法,从气候和土壤的相关因子进行分析,以土壤有机质、年平均温度、≥10℃积温、土层厚度和年平均降水量为主导因子,对木麻黄在漳浦县下属22个乡镇的适宜性进行分析和区划,并根据测定结果划分为适宜区、一般适宜区和勉强适宜区3个生态区。结果表明:木麻黄在漳浦县各乡镇的分布以一般适宜区为主,适宜区分布在马坪镇,勉强适宜区分布在六鳌镇、赤湖镇和古雷镇。适宜性区划为木麻黄的引种栽培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56-1999年湖南省洞庭湖区和湘中丘陵区各三个站点44年的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气候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的方法,对1956年以来两地区的气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从年变化来看,两地区年气温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是洞庭湖区气温上升趋势明显,达到显著性检验,而湘中丘陵区只是一种随机振动;从季节变化来看,夏季两地区气温都呈下降趋势,但湘中丘陵区变化幅度大于洞庭湖区。  相似文献   

20.
采用2015年四季的Landsat 8OLI遥感影像数据,利用ENVI,ArcGIS软件反演唐山市主城区地表温度并制图,结合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及地表覆盖类型,分析研究区热岛效应季节性特征。研究表明:唐山市夏季热岛效应明显,高温区面积最大,地表高温区域从城郊农用地域向中心建成区转移,自西向东、由南向北扩散,面积先增后减(按冬、春、夏、秋顺序)。其中南湖区域一直位于低温区,除此之外,春季与夏季、秋季与冬季对应的高、低温区分布情况几乎相反。密集建成区及其间交错的小规模绿地对地表温度升高贡献率最大,其后依次为农田、林地、水体。故南湖生态城的建设对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及调节气候平衡的作用明显,值得后期对南湖的生态效益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