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能力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动手操作实践性。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动手做、做中思"的教学理念,以培养优秀师资、设计巧妙导入、安排创设情境等路径来培育小学生的科学操作能力,促进小学生对科学探究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生活当中随处都可以发现一些物理现象,物理学科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物理教学也无法脱离生活.在初中物理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培养学生探究意识,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体会到成功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积极性.本文就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分析探讨,使学生拥有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科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程晖 《教师》2016,(4):73
"情境探疑"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利用以现代多媒体技术为主的各种教学手段和资源,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在美术课教学中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设激励情境,增强学生自信心;创设实践情境,锻炼学生意志;创设操作情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设主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精神等。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问题情境趣味化,使学生喜欢数学;问题情境的生活化,使学生亲近数学;问题情境引发知识冲突,促进学生对数学的思考;问题情境引领探究,激发学生动手实践;问题情境智用多媒体,可以为课堂添彩。  相似文献   

5.
化学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必要性,重点介绍了生活化情境的创设的三种方法:1.生活情境化的导入策略;2.生活情境化的分析策略;3.生活情境化的训练策略.生活化情境,即教师利用生活中真实现象,应用多种技术创设能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的教学环境.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创设良好的生活化情境不但能让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将  相似文献   

6.
<正>科学素养的核心是探究,探究即为"动脑又动手,手脑相结合",动脑体现的是"思",动手体现的是"做"。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做"与"思"的有效结合能够促进个体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共同发展。在课堂探究中教师应有意识"还原"知识获取的"自然途径",为学生的"做"创设情境,再现"探索未知"到"发现真知"的过程,切实提高课堂探究价值。如果教师不能科学地引导,不能有效地创设,势必就不能激起学生深度的"思",缺乏了"思",  相似文献   

7.
创设物理生活化情境,发展学生多元化智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活化情境,就是教师利用生活中真实现象,应用多种技术创设能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的教学环境。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具有趣、异、疑特征的小而具体、新而有趣、有适当难度的生活化情境,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生活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使学生围绕自己身边的问题展开探究,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情境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情境教学的高效开展离不开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目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情境创设、生活化情境创设和直观情境创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蒋轲 《成才之路》2022,(2):91-93
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领悟物理世界的奥秘,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有:创设生活化实验、利用生活化实例、构建生活化情境、结合信息化技术、制作生活化教具、注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以特定的生活情境为载体开展课堂教学,已成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方式。本文以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为主线,诠释了多媒体视阈下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内涵,分析了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特质,并对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方式进行了探讨。旨在引导教师在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时,要依靠多媒体教学设备、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营造一种能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的教学情境,从而形成"动态"的课堂氛围,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正>在探究性学习中,包括情境创设,明确问题——优选内容,拟定计划——动手实践,进行活动——交流讨论,归纳反思等环节。其中,情境创设、明确问题是基础环节,影响着探究性学习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巧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提炼与总结探究问题,从而调动学生探究积极性,明确探究方向,结合所学知识与经验解决问题。一、抓住情境设置切入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使其主动探究与学习,教师需创设一定的趣味性、启发性、挑战性、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以激活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激发学生好奇心,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20,(1):137-138
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现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创设"延伸性"的问题情境完善学生科学思维的训练,创设"再探究"的问题情境还原学生科学探究的真实,创设"走心"的问题情境增强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意识,依此实现提升物理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理念,通过教学意图和策略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使他们成为学习的行动者。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化学学习能力培养策略之一,是教师在课堂上努力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探究教学的精髓重在“探究的设计”。探究设计的精髓重在“问题情境的设计”。有“问”必有“思”,有“思”必有“果”,“课”是问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问题一:"创设情境"--信手拈来,虚同摆设. 在思品课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十分重视"情境的创设",不管是讨论课、概念课还是主题实践活动课,都会设计一个个"情境".诚然,一个好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能使学生主动地融入问题中,投入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也能够化解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然而,我们在充分认识"情境"在教学中作用的同时,要防止认识上的偏差,并非每一节课的教学都必须要创设情境.  相似文献   

15.
吴云 《凯里学院学报》2010,28(3):113-115
在新课程标准下,适当取舍重组教材,让"日常数学"走进数学课堂,使数学知识生活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以"数学情境——提出问题"为主线组织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在制图课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包括创设问题情境、直观情境、实践情境、愉快情境,使学生疑中生思、睹物引思、练中发思、乐中激思.  相似文献   

17.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探索实施高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数学的教学效率.教师创设"心理自由"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想;创设打破"常规"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敢问;创设"质疑"的课堂空间使学生敢说;创设"动手"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做、会做,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新颖的解题思路等都是创新思维的结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如何实施高中数学教学呢?  相似文献   

18.
朱春田 《生活教育》2014,(14):33-34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要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应从创设问题情境、创设实验探究情境以及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三个方面入手,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强调接受学习,注重知识传授,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呼唤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式,唤醒课堂教学,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所谓情境教学,就是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情境的创设,直接影响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此,结合苏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中如何实现真正意义的探究?在教学实践中,我—直利用"创设情境"这一工具.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我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为学生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变"直接传授"为"递进探究" 开展探究式教学的起点是以"问题"为核心,教师必须用"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行为,没有明确问题的探究是徒劳的.在课堂上创设真实、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程序,通过学生自我设问、学生之间设问、师生之间设问等方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问题主动进行探索,寻求结论,这对每位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不断了解学生的爱好和探究能力,还要善于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与教学内容联系,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