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因教而教"的内涵 近年来,根据一些教改实验的成果,教育界提出在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学"的研究,对过去很长时间里教学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提出了批评.但同时我们应认识到,注重教师的"教",也只是注重教师因"材"而教,而忽视教师因"教"而教.王夫之说:"夫学以学所教,而学必非教;教以教人之学,而教必非学."因此,教师在重视学生个别差异的基础上,也要注重根据教师自身的特点及教学任务、目的等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真谛和源泉是让生活化的教学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存在着许多脱离现实的状况,教师往往只重视具体的操作技能,却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要,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因此,有必要将生活融入信息技术课堂中,关注学生在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3.
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在于热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从事职业中学教学的工作者更要把爱发挥到极致,你的教育事业方能谱写出多彩的篇章.  相似文献   

4.
充分认识阅读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重视数学阅读教学,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可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基础.不断创新阅读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阅读才能打开通向数学王国的第一道门,让数学教学因阅读而精彩!  相似文献   

5.
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语文教学因诗意而显得格外美丽.我认为语文教学应该努力成为语文的生命诗意飘溢的过程,成为学生的天性诗意盎然的过程,成为教师的劳动诗意弥漫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正自工作以来,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学生学好地理,必须把地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有用的地理的能力,让教学回归生活,贴近生活,让课堂因生活而精彩.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运用生活化的教学素材来吸引学生新课程强调:"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新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绝大部分是通过有魅力的语文老师而爱上语文的.因此,语文教师应提升自身语文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提高自身教学技能,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有兴致;改变语文教学的传统观念,让学生走出书本;改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学得轻松.从而让语文教学因教师而焕发魅力.  相似文献   

8.
早在1962年,陶行知先生就曾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令学生“运其才智,亲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这大致意思是强调教师要想达到善于教学的境界,就需要相机诱导,使学生自主运用才智,亲身练习,从而打开思路,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一言以蔽之,其宗旨就是“以学定教”.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阐述在语文教学中“因学而引,徇情而导”的具体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自工作以来,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学生学好地理,必须把地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有用的地理的能力,让教学回归生活,贴近生活,让课堂因生活而精彩.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运用生活化的教学素材来吸引学生新课程强调:“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新课改之前,地理课堂往往很呆板,老师只是“教书匠”,负责把书本上的知识照本宣科传授给学生,而新课改要求教师把生活引入课堂,把原来的“死”教育变成“活”教育,把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活密切相关,老师讲的就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相似文献   

10.
徐卉 《海南教育》2014,(18):8-9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当代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倩影”也日益频现。多媒体的出现,给教育注入了新的“养料”,就语文课堂来说,一改往日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的单“一”课堂,转而变成了充满灵活性的生动乐趣课堂。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扎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一种辅助工具,更已和语文教学融合,成为了一个新的整体,也将教育和信息技术拧成了一体。信息技术让语文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语文课也因多媒体的出现而精彩。  相似文献   

11.
论因教而学     
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双向互动过程,这已经越来越成为当前教学论研究中的共识。承认了这一点就必须承认有效的教学应当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双向的互相适应。遗憾的是,当前的教学论研究却仍旧片面侧重于研究教师如何主动地适应学生而很少关注学生对教师的主动适应,这不能不说是当前教学论研究的一大缺失。为此,我们曾尝试提出了“因教而学”的命题,并对因材施教与因教而学的整合建构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本拟在此基础上对因教而学及其教学价值和研究前景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数学就犹如离开了水的鱼儿。因此,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使学生会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来解决问题。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只注重纯知识的教学,这种枯燥的知识传授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鉴于此,本人认为,数学教学应与生活紧密联系,让数学教学因生活而精彩。  相似文献   

13.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要正确认识和灵活处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预设"常因教师的精心备课和授课习惯而处于强势地位,而"生成"则似乎是"节外生枝",但只要运用得当,却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事实证明,预设"是必须的,但可以因"生成"而调整,因"生成"而变得更加丰富和精彩.  相似文献   

14.
因生而动     
教学《食物与营养》一课时,我让学生先对自己记录的一天的食物进行分类,再对教师提供的食物进行分类。各组完成分类后,我请其中一组上来展示,这一组按照荤、素的分类标准把食物卡片摆放好。  相似文献   

15.
因生而动     
荆宝龙 《科学课》2009,(7):29-29
教学《食物与营养》一课时,我让学生先对自己记录的一天的食物进行分类,再对教师提供的食物进行分类。各组完成分类后,我请其中一组上来展示,这一组按照荤、素的分类标准把食物卡片摆放好。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过程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将数学过程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构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让数学因生活而精彩.  相似文献   

17.
高科技引领着世界的发展,并且融入了各个行业。教育是高科技领头军,现代的信息技术更需要融入于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整合,多媒体让语文教学奇趣亲合、多媒体让语文教学意境融合、多媒体让语文教学动静中和、多媒体让语文教学虚实结合,在教学中体现科学的神奇,使语文教学因多媒体的运用而焕发出了活力。  相似文献   

18.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新的英语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可创新教学模式,增大语言输入量,突出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尝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形成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信息化学习环境,让学生真正地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变成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指导者.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教育界多主张“因材施教”,而就成人体育课堂教学中有难做到因材施教。其原因很多,如年龄差异、身体素质差异、知识结构、水平差异等。“因教而学”是我国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论。他提供了解决教师“教”与学生“学”相互适应的另一种思路。该理论主要针对课堂班级授课制和因材施教的矛盾,在教学中采取充分发挥学员的学习主体作用。学员主动调节自已的学习活动以适应教师“教”的特点。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技能和效率的目的。我们就“因教而学”的内涵、理论意义和培养思路进行粗浅的理论探讨。一、“因教而学”的内涵包括以下…  相似文献   

20.
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活跃的,他们常常会提出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时,教师是按照既定的教学思路前行,还是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答案当然是后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探索发现,使课堂因意外生成而变得精彩纷呈. 精彩回放: 出示题目:汽车站原来有36辆车,开走了13辆车,又进站8辆车,现在汽车站里有多少辆车? 教学设想: 让学生做驾驶员,表演开汽车的情境,使学生知道开走车辆会减少,用减法计算;进站会使车辆增加,用加法计算,从而找到本题的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