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倘若高度概括中中音乐的发生发展,恐怕没有比“杂种”这个词更恰切的表述了。六代雅颂、汉唐歌舞,宋词元曲、乃至近代新乐,原非一条肇源炎黄血缘纯净的河流,而是多元己文化杂交的混血儿。鸦片战争以来,“西乐东渐”造成中国音乐新一轮的混血,导致中国人音乐观念的混乱和变质。当此世纪之末,由于中西音乐杂交历经近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出版的《新闻界》杂志刊载了《郭梅尼作品的生命之源》一文,说到她到岳西一个贫困偏僻的山村去采访时,是“一家一家地跑,打开碗橱看看剩菜,掀起床单摸摸铺垫”,“样样事都那么一腔热情”,“吃饭时还要和村干部聊天”。她写过的曹雁,与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有时晚上就和老郭睡在一个被窝里,曹搂着老郭撒娇说:“我没有妈妈,您就是我的妈妈……”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出版的《新闻界》杂志刊载了《郭梅尼作品的生命之源》一文,说到她到岳西一个贫困偏僻的山村去采访时,是“一家一家地跑,打开碗橱看看剩菜,掀起床单摸摸铺垫”,“样样事都那么一腔热情”,“吃饭时还要和村干部聊天”。她写过的曹雁,与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有时晚上就和老郭睡在一个被窝里,曹搂着老郭撒娇说:“我没有妈妈,您就是我的妈妈……”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见到她时,不禁怦然心动:素面朝天,头发束成一把“马尾”,清瘦的面孔线条很硬,眉毛浓浓的,一双细长的眼睛透着一种梦幻的激情。 她就是张培豫——一位从台湾乡村小学的音乐讲台上,走到世界乐坛指挥行列中的中国“灰姑娘”。 “家乡的豫剧,最早拨动了我心灵深处美妙的音弦” 张培豫生于台湾彰化一个秀美的小乡村。她记忆中,生性快乐的父亲常在饭后茶余自娱自乐地拉上一段二胡,再有板有眼地唱上两句,那是小培豫最开心的时刻,她总是  相似文献   

5.
信手涂鸦随手画来自谦之词例:她的中国画被裱于墙上,信手涂鸭,颇有印象派风格。涂鸦:语见唐人卢仝《添丁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涂鸦是自谦画得不好。此例句是介绍一位画家的画,用“信手涂鸦”一词已属不当,又将“涂鸦”误作“涂鸭”,更是错中加错。  相似文献   

6.
这是无声而能心会的交响曲,这是无字而能解读的哲理诗,这是从画家心灵流出的生命之泉。——这就是《刘绍荟画集》。线与线的交响,色彩与色彩的交响,线与色彩的交响,于是奏响了境界浑朴而古雅的音乐——希声之音。请“听”《‘召树屯’交响曲》。它以四个乐章叙述了云南傣族的一个优美民间故事——《孔雀公主》,创造了感人的音乐氛围。“第一乐章”暖色  相似文献   

7.
甘泉  蔡斌 《新闻前哨》2006,(6):59-60
一、广播原创作品减少,警惕改编抄袭之风蔓延 “原创”一词,是音乐术语。是指作曲家独立思考创作出的最初始的音乐作品。与这个词相近,音乐中还有“原唱”、文学作品中有“原著”。与这个词相对或相反,还有这样几个词:“改编”、“加工”、“抄袭”、“剽窃”等等。它们与“原创”的根本区别在于:“原创”是首创性的劳动,而“改编”、“加工”虽然付出了一定辛劳,但本质上只是对原物的调整,内核没有改变。至于“抄袭”、“剽窃”。则根本谈不上任何付出,与“偷盗”无异。  相似文献   

8.
“昨日黄花”何系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见不少报刊将成语“明日黄花”错写为“昨日黄花”。 在1999年5月14日《燕赵都市报》第十五版《走出消费的三大误区——家庭影院、数字电视和双频移动电话》一文中,最末一段有“而一旦各地均开通1800兆网。则这款机型早已是昨日黄花”句。读后不禁愕然。 “昨日黄花”若何?应是“明日黄花”之误。 “明日黄花”成语,出自宋代大诗人苏轼的诗和词。苏轼在《九日次韵王巩》一诗中有“相  相似文献   

9.
《视听界》2002,(Z1)
【台标呼号。听众朋友,现在为您播送文学专题《唐宋时的“流行歌曲”——介绍三首能唱的词》唐宋时期的流行歌曲就是词。今天看起来,词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高雅深奥的文学样式,其实在唐代和北宋初期它只是一种通俗小唱,即现今所谓“流行歌曲”。北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它在文人手里逐步雅化,与演唱分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在一个人的五官中,眼睛最能“传神”的话,那么,在一张报纸的编排中,标题往往起着“报纸的眼睛”的作用。借“诗眼”作“题眼”诗词中的名句往往被誉为“诗眼”、“词眼”,如果把优美的诗词比作巧夺天工的织缎,那么名句则是诗篇织缎上璀璨的珍珠。许多记者、编辑高手给新闻、通讯拟题时,常到诗山词海中采擷秀丽辞句。《扬眉剑出鞘》、《柳暗花明又一村》、《不到长城非好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些用诗词中的佳句制作的标题既贴切恰当,又凝炼精警,令人百读不厌,过目成诵,味之不已. 擷取诗词名句作标题可整句引用,可截用、嵌用,还可改动原句中的某一个词或词组,以准确表达不同的文章内容,不仅没有生吞活剥之陋,反而能出人意表,涉笔成  相似文献   

11.
邢晓春 《中国广播》2007,(12):49-51
《毛诗序》中说:“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可见,自古以来音乐就是人类情感用语言不能完全表达时的一种补充表达方式。音乐对语言文字的这种补充性,不妨运用到长篇连播节目中去。  相似文献   

12.
稍稍认识几个英文的人都会起疑,first 这样的小词儿也要赵萝蕤这样的大教授来说吗?当然。这里有故事。1989年5月采访这位号称“带傻博士的穷教授——又穷又傻的人”时,她十二分遗憾地告诉我,她三十年代与其夫、新月诗人陈梦家一同写新诗,跻身诗坛(一些诗在八十年代又重新发表)。冠之诗人称号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她说她不算诗人。因为她苦心沥血而成的几百首诗稿在“文革”中被红卫兵付之一炬——她是准备数十年磨一剑,一次推出这些诗真正摘取诗人桂  相似文献   

13.
戏曲的语言,有念白和唱词之分,念白又有无韵和有韵之分,唱词也有一韵到底与多韵角之分,但是,概言之,都应该有诗的韵味、词的节奏感,讲究韵律。有人把戏曲唱词称之为“能唱的诗”,这是确切的。好的唱词,应该是一首美的诗! 汉语本身,就是一种具有韵律美的语言,字分四声,平仄分明,韵域广阔,铿锵恢宏,为戏曲语言美的韵律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把一个词末尾一个字的声调读得相对短些轻些,就是一个轻声词。轻声不是声调的一种,而是“阴、阳、上、去”四种声调的音变形式。四种声调的字都可以变成轻声。实际上,轻声现象也可以被看成是“词的轻重音格式”中的特殊格式——“重轻”式区别于“重中”、“中重”式。我们可以从“阴、阳、上、去”四个例词中来看看: “开通”,“通”字原是阴平调。“开通”读原调用“中重”格式,就是动词。  相似文献   

15.
马素青 《大观周刊》2011,(29):118-118,110
苏轼是宋代文学史上的文坛领袖。他采取的“以诗为词”的手法将文人以诗的形式来表现的题材和主题都写入词中。于是“东坡词颇似老杜诗,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卷四),反映了以前词人所没有反映的广阔的内容,表现出浓厚深沉的文化意蕴和时代精神,已使他与前代词人从本质上区别开来,使词进入了雅文学的领域并使之成为宋代文学的代表,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苏轼有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可见“眼”的重要性。消息也有它的眼,这就是新闻眼,即新闻标题。新闻眼是一条新闻中必不可少的、最关键的要素。它是最能体现新闻主题与思想的标题。梁衡在夜班看稿,常发现已上了大样的稿子还没有眼睛——  相似文献   

17.
张菁 《出版视野》2009,(1):14-14
“‘呼’就是唤醒,让潜在市场变为显在市场:‘应’就是要响应.满足显在市场的需求。”——这是重庆市新闻出版局杨恩芳局长去年12月3日在重庆大学出版社科学发展报告会上.对“呼应”一词的诠释。这一创新性地解释让听会者耳目一新。整个长达2个多小时无休息的报告会上.基本上没有走动、没有杂音,大家都被杨局长新颖、生动、诙谐、深刻又满怀激情的报告所吸引.如同在聆听一曲美妙的音乐.欣赏一件精致的珍品.让人陶醉!  相似文献   

18.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苏轼有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可见“眼”的重要性。消息也有它的眼,这就是新闻眼.即新闻标题。新闻眼是一条新闻中必不可少的、最关键的要素。它是最能体现新闻主题与思想的标题。梁衡在夜班看稿,常发现已上了大样的稿子还没有眼睛——  相似文献   

19.
面向21世纪的版权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资本的觉醒:版权贸易发展迅速 21世纪必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关于知识经济,有人用17世纪英国杰出的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知识就是力量”那句口号来作注释,有人则摹仿培根拟出新的口号“知识就是资本”来予以说明,甚而至于创造了“知本家”一词来加以强调。培根的说法有笼统之嫌,并没有说明知识权利人在生产关系中处于怎样一种地位,而“知本家”倒是一语中的,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作基础的经济,知识就是经济活动的资本  相似文献   

20.
写下标题上的“送花”二字,脑子里想到的是一首古人的诗——陆凯的《赠范晔》:“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江南乃富庶之地,什么好东西没有,诗人却只选中了一枝梅花,送给远方的友人。这就是品位,这就是情怀。寥寥二十个字,留下了一个千古传颂的送花故事。“一枝春”从此成了梅花的别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