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董楠 《黑龙江教育》2023,(11):81-85
涉农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是针对目前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学科思政与思政学科未形成同频共振,思政元素挖掘力度不够、难度较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动力不足、能力欠缺,以及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所做出的应时应势应需之举,须从优化涉农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建设、强化涉农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与能力、构建涉农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长效机制等方面协同推进,提升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2.
高校协同育人视域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而且能够有效地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孤岛现象,不断推进高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与发展。为更好地推进课程思政协同育人,高校应完善相关保障措施,建立多种形式的教师交流机制和信息化的协同育人平台,让显性和隐性思政教育协同发挥作用,全面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旨在协同育人视域下,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进行分析,以呼伦贝尔学院《内蒙古旅游》为例,探讨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以期为高校开展协同育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金萍 《甘肃教育》2023,(13):15-19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如何协同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要积极发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增强协同效应。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高校必须紧紧抓住课程建设“主战场”,以课程为中心,围绕课程的分布、内容、方法和资源,构建课程分布“以一导多”、课程内容相互补充、课程方法相互促进、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课程联动机制,强化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打造全课程育人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构建“大思政课”格局下,推进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同时各科课程与思政课紧密融合、同向同行,对实现协同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的具有重要意义。厘清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境和主要原因,就“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机制构建、难点破解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加强以思政课为核心和先导,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的课程思政建设,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攻坚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改革回应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课程思政在于育人目标与育人过程、显性思政与隐性思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宏大叙事与启明心智的有机结合。课程思政的实现,需重点促进管理协同、学科协同、创新协同。  相似文献   

6.
在新时代,课程思政成为了高校教育的重要部分,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需要协同工作,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三全育人”目标的实现。分析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发展现状,得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推进课程思政协同机制的建立。总之,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保障是建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合作的课程思政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7.
大思政格局下,有必要阐明“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各自的内涵和同向同行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探索大思政格局下二者协同育人的推进策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关键是教师,中坚力量在教师党支部,应充分发挥教师和教师党支部在协同育人中的作用,高度重视高校顶岗实习等实践活动,探索“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育人机制体制,完善内容、学科、教学和评价“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大力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也是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大思政”格局的实践探索。目标一致性、方向同向性、内容互补性体现了高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融通特性。在排除阻力、凝心聚力、精准发力“三力”驱动下理顺协同育人的内在逻辑、创新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优化协同育人的内容和方法,可形成强大的协同育人合力,进一步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对高职学生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核心作用,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共同体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仍存在共同育人的价值理念不一致、共同育人的主体力量协同不到位、共同育人的课程体系未形成等问题,影响了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本研究分析了课程思政与共同体的内在关联,提出共同体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化路径,以此促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切实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10.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课程思政教学是高校教书育人工作的根本体现,也是对协同育人的基本诉求。剖析立德树人视域下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教书与育人脱节、课堂教学思政元素单一、协同育人机制不协同、考核评价缺乏对课程思政元素的足够重视等现象,针对性的优化路径包括强化高校教师育人意识与立德责任、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资源整合能力、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核心完善高校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激发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动力的制度支持体系等。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高校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价值导向、教学方式、课程元素、师资队伍、外延载体等方面尚未形成协同育人格局。面对上述问题,推进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建设可以从五个维度入手:以明确价值导向为先决条件,增添协同育人温度;以注重显隐结合为关键环节,增添协同育人高度;以挖掘课程元素为核心要素,增添协同育人深度;以加强师资引领为重要保障,增添协同育人效度;以推动实践教学为有力依托,增添协同育人广度。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对铸魂育人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对新时代高校铸魂育人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新时代高校铸魂育人具有重大的价值意蕴,新时代高校铸魂育人是政治之魂、思想之魂、精神之魂、情感之魂、行动之魂的内涵统一,是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活动思政、网络思政、制度思政的路径协同。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形式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构建高校"大思政"理念,以劳动课教育实践为手段,实现思政教育和劳动课协同育人,这种教育模式既符合当代高校的发展要求,也利于为国家培养所需人才.本文探讨了构建新时代高校大思政理念、在高校设立劳动课程的必要性,明晰了思政教育与劳动课程协同育人的具体思路,以期...  相似文献   

14.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推动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在此趋势下,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符合当今高校育人工作的需求,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文章从当今时代需求、理论依据、原则规定及路径设计等方面分析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逻辑理路。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协同”是在“课程思政”理念基础上提出的宏观性、“融入性”思政教育目标,可以促进专业、学科和跨学科之间的有序协同,实现课程、专业、学科间共同育人。因此,高校应构建全员协同、系统互通、协同互动的育人体系,遵循系统性与长期性原则、科学性和思想性原则、适应性和超越性原则,贯通知识、能力、价值三维目标,最终实现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构建,以完成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塑造。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最初是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来的,而课程思政所折射出的大思政观、协同育人理念、融合育人思想,对高中教育教学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以所在学校为基地,联合其他学校,以高中思想政治课为主阵地,以思政课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为实施主体,整合利用课堂、环境、活动三类课程资源,开展由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教改实践,取得可喜的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7.
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是高校两大教育队伍。本研究从课程思政的内涵入手,分析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两支队伍协同育人的特点,探析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当前,各高校对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已经展开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教师队伍"主力军"不优、课程建设"主战场"不强、课堂教学"主渠道"不畅,所以各要素之间多数处于分散无序、各自为战的"孤岛"状态,研究生课程思政整体建设水平不高、推广速度缓慢.将圈层结构理论和协同理论引入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作为理论基础,提出构建圈层式研究生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包括构建圈层式研究生课程思政育人主体、圈层式研究生课程思政育人课程、圈层式研究生课程思政育人课堂,充分发挥以教学名师、示范课程、第一课堂为核心圈层的向外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提升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整体建设水平和推进速度.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理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代深入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这是高校形成主次分明、协同育人整体格局的关键所在。高校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巩固高校马克思主义鲜亮底色,推进高校教育理念革新,明确高校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战略目标的价值逻辑;具有形成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引领下的“育人共同体”,共享发展理念引领下的“资源共享体”,马克思主义系统观引领下的“德才耦合体”的理论逻辑;具有理念引领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师资引领强化课程思政协同团队,方法引领创新课程思政方法路径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20.
当前,各高校对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已经展开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教师队伍"主力军"不优、课程建设"主战场"不强、课堂教学"主渠道"不畅,所以各要素之间多数处于分散无序、各自为战的"孤岛"状态,研究生课程思政整体建设水平不高、推广速度缓慢.将圈层结构理论和协同理论引入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作为理论基础,提出构建圈层式研究生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包括构建圈层式研究生课程思政育人主体、圈层式研究生课程思政育人课程、圈层式研究生课程思政育人课堂,充分发挥以教学名师、示范课程、第一课堂为核心圈层的向外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提升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整体建设水平和推进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