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在新时代,课程思政成为了高校教育的重要部分,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需要协同工作,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三全育人”目标的实现。分析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发展现状,得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推进课程思政协同机制的建立。总之,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保障是建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合作的课程思政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2.
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的协同育人意识和能力决定着思政教育的实际成效。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要打造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合作的育人团队,形成学校、教务部门与二级学院(系)协调配合的育人格局,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阐述了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瓶颈,最后提出了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构建协同育人"大思政"工作机制的重要举措.协同育人平台的搭建,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文章基于"三全育人"视角,探索高职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进行协同育人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5.
董楠 《黑龙江教育》2023,(11):81-85
涉农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是针对目前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学科思政与思政学科未形成同频共振,思政元素挖掘力度不够、难度较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动力不足、能力欠缺,以及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所做出的应时应势应需之举,须从优化涉农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建设、强化涉农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与能力、构建涉农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长效机制等方面协同推进,提升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6.
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具有显著优势。专业课教师应清晰认识自己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重要性,自觉领航并投身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专业课教师领航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主要有:全面营造专业课教师思政育人的氛围,综合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政育人的能力,科学盘活专业课教师思政育人的资源,协力健全专业课教师思政育人的制度。  相似文献   

7.
新发展阶段高校思政课教师承担着更高要求的教书育人及协同育人使命.在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工作中,两者长期处于疏离状态,不仅表现在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的职业分立、协同育人文件要求与现实之间存在藩篱,而且体现在思政课教师缺乏参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疏离现象既是高校管理制度条块分割、协同育人平台缺失的产物,也源于教师队伍的内动力不足.思政课教师灵活兼任辅导员是实现衔接的可行路径,既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理论特长、有效补齐辅导员的理论短板,同时又可以丰富教师的"实践"素材、补充其实践短板,是打破疏离状态的良好路径.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新路径的实现,既需要高校用政策保障激发思政课教师的工作动力,又需要高校铺设协同育人的平台,以灵活的管理推进兼任工作.  相似文献   

8.
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育人实效生成的四重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思政育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依托,专业课教师则是实施课程育人的关键主体,肩负着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的重任,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育人的实效意义非凡.专业课教师要从自觉增强课程思政育人意识,努力提高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深度挖掘课程思政育人元素,实现课程思政育人方式融合四个维度促进课程思政育人实效的生成.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以及大学生三个群体的现状与需求的调研,分析协同育人工作开展的必要和方向。同时提出开展高校思政协同育人工作的有效方式,为搭建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的协同育人机制提出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刘平 《广西教育》2023,(6):43-46
本文立足于新时代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分析新建高职院校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育人教学团队建设困境,提出新建高职院校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育人教学团队建设对策:提高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意识、调整教师队伍结构、构建完整的课程思政体系、设计新型教学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中国近代史”课程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围绕学校各级领导干部与教师合力育人的意识、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的合作交流、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协作效果评估制度和激励约束制度等着力点,从完善学校党委领导的育人组织体系、构建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作交流制度、建立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培训制度、确立协作效果评估制度与激励制度4个方面构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职业指导是高校育人工作中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协同高校内部多部门、多主体,进而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发挥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整体性功能、综合性效力。通过构建系统(高校)—组织(思政学科)—个体(协同主体)“三层一体”的协同育人框架,激发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职业指导动力,在全面把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职业指导实然状态前提下,构建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职业指导路径,进而精准施策发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社会上充斥的各种思想价值观念日益复杂,可谓是泥沙俱下。再加之当今网络信息的爆炸性冲击,高校大学生面临的思想价值观念日益纷繁、多元,传统的以辅导员、思政教师等为主要力量的思政教育模式已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为提高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是时代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庞晨 《广西教育》2023,(15):77-81
本文阐述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基本导向,提出坚持问题导向以聚焦解决“联动弱化”问题、坚持目标导向以担起铸魂育人职责、坚持结果导向以切实提高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实效,不断促进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同向同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是高校当前思政教育的一种新理念和新模式,它不是要取代以前通过思政课程进行思政教育的模式,而是要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课程思政"不是一门课或几门课,也不是一项活动,而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出现缺乏协同合作机制、专业课教师无法有效找到"融入点"、理工科"课程思政"更为复杂困难与"课程思政"形式化、同质化现象等问题。据此,需要从高校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专业课教师尤其是理工科教师的"课程思政"教育能力提升、学生思政的自我提升几个方面着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对课程建设的新要求,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抓手,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高校全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课程思政建设的落地实施。因此,提出应进一步深化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意识、改进课程思政育人方式、健全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机制等有效实施路径,以期推进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发展,提升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强国建设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向高质量方向发展,要求高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指导者,因此,高校掀起了开展课程思政的浪潮,促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发力。通过对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梳理,结合高校专业课教师在认知、能力、教学工具方面遇到的现实困境分析,相应提出培育专业课教师的主体意识与政治觉悟、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优化“课程思政”的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的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即课程承载思想政治、思想政治寓于课程.教师队伍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其中,专业课教师是"中流砥柱",辅导员是"政治委员".双方在育人对象上同源、工作场域上互补、方法上互相借鉴,但也出现了协同意识失衡、协同功能失位、影响力失信和协同成效失范等问题.运用协同论进行理论归因,从自组织的角度出发,构建以资源整合为...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调查发现,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存在大思政格局尚未形成、教师教学中思政元素契入意识和能力存在差距、学生的教学获得感有待提升、思政与专业课有机融合亟需改善等共性困境,需通过建立思政共同体、提升育德能力、优化内容供给、健全评价机制等路径深化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前,高校的育人工作正逐步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每一门课程、每一位教师都有育人的责任。如何破解思政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之间的"两张皮"现象,真正实现思政课和专业课协同育人的目的,如何使学生在外贸英语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接受思政教育和价值引领,培养爱国情怀,树立国家意识以及职业素养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