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进行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第三册“语文园地五”中关于“数量词”搭配的教学时,我结合教材、大纲及学生的实际,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理解数量词的概念;2.掌握数量词的习惯搭配;3.学会对数量词的灵活运用。为了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利用直观性教学原则,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扎实而灵活地掌握了知识。其具体操作如下:  相似文献   

2.
直观性原则是教学的八大原则之一。现结合九年义务教育小语教材第四册 ,归类识字中关于“数量词”的教学 ,谈谈其直观教学的具体体现。我在备课时结合教材、“大纲”及学生实际 ,发现本课教学重难点有三个 :第一 ,数量词的概念 ;第二 ,纠正习惯上用错的数量词 ;第三 ,数量词的实际运用。要突破以上难点 ,达成教学目标 ,用传统的讲授法 ,学生难以理解 ,学得苦。于是 ,我在“直观”上做文章 ,使得这堂课的教学轻松和谐 ,知识掌握牢固。其具体操作如下 :一、导入直观上课时 ,我手拿一支粉笔 ,问 :“同学们 ,老师手里拿着三支粉笔 ,对吗 ?”学生…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内容《识字6》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二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识字课。教材将数量词分类集中在4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汉字,初步感知各类事物的数量词的表达方式。二、教学目标认识“海”、“鸥”等14个生字;会写“军”、“海”等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培养学生对数量词学习的兴趣,敢于尝试用数量词表达自己熟悉的事物。三、教学过程(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师:(板书课题:识字6)今天我们要学习《识字6》,请你们大声读一遍课题。(生齐读课题)师:《识字6》是一…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 1.认识“海”、“鸥”等14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3.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相似文献   

5.
陈先云:周老师的课对低年级写话有所启示。在低年级教学中什么时候开始写话,写什么,怎么写,这些问题值得研究。低年级学生刚开始写话,不要提过高的要求。教师的指导应在激发兴趣、引起表达的欲望上下功夫。这是一节引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数量词的课,可以说,既是一节写话课,也是一节复习数量词的课。围绕数量词,结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在语境中正确地运用数量词,至于其他词语使用是否得当、准确等,没有作过高要求,这从周老师最后对学生写话的评价上可以看出来。课堂上有一个学生写了“一场鹅毛大雨”,我们通常说“鹅毛大雪”,周老师在评价时强调…  相似文献   

6.
数量词“一度”表示一次或一阵,经常和时段成分“一年”连用,但类推性差,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宜作为一个固定格式来教学.单独使用的“一度”表示“一次”时,可以作补语、状语;表示“一阵”多位于“有”后.二者的差异可以从来源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7.
数量词是古诗的重要组成部分,颇具感染力和艺术性.因此,古诗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数量词的存在。为了更好地展示数量词在古诗中的作用,教师要充分研究数量词在古诗中的表达功能,并且力求通过数量词的教学展现古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数量词是古诗的重要组成部分,颇具感染力和艺术性.因此,古诗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数量词的存在.为了更好地展示数量词在古诗中的作用,教师要充分研究数量词在古诗中的表达功能,并且力求通过数量词的教学展现古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本课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的数量词表达方式,在设计中,我创设了“红领巾”出发去春游的情境,采用变序教学法,直接切入第四节的学习,再让学生自主选择景点“海边、乡村、公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学习目标】1.认识“海、鸥、滩、军、舰、帆、溪、竿”等8个生字,会写“沙竹”2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三小节,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3.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设计意图】《识字6》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组的识字课。这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的数量词表达方式。本节课我重组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选择了第一节和第三节来教学。第一节…  相似文献   

11.
在学习数量词时,往往遇到动量词和物量词误用现象。教学中这一节也是难点,怎样区分二者呢?浅谈如下: 其一,从意义上辨别。 物量词是表示事物的单位。有个体的,如“只、个、台、枝”;有的是表示集体的,如“些、点”;有的是表示度量衡的,如“丈、尺、里、亩”。动量词是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如“次、回、下、趟、场、遭、番”等、如;你拿一幅画给我看一下。根据意义,这里“幅”是物量词。“下”是动量词。因此,数量词“一幅”作“画”的定语,“一下”作“看”的补语。 其二,从位置上加以辨认。 依上例“幅”用在名同“画”的…  相似文献   

12.
初中语文《二六七号牢房》中运用了很多数量词,在叙述内容和表达感情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现举例说明。一、数量词的反复“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是七步”“走过去是七步,走过来  相似文献   

13.
汉日语动词在应用方面各自有着许多独特之处。本只就汉日语动词在重叠使用以及与数量词连用时的特点进行比较。在动词重叠的比较中,就双方动词重叠使用的规律、表义及日汉对译问题进行了说明。在动词与数量词连用时特点的比较中,概述了汉日语数量词的位置、量词单独使用的情况、带“一”的量词所指的含义及数量词在句中的语法作用等方面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一个”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常用词语,它在数量词的基础上衍生出指称功能.留学生在使用“一个”的过程中,常出现重复使用、过度类推、搭配不当、位置错误、忽略使用、与语境不符等六个方面的偏误.本文对这些偏误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不同阶段提出相应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的序数教学,是教幼儿认识事物的排列顺序,逐步引导幼儿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它的含义,使他们懂得“第几”是表示某一物体按次序来说是在“第几”个位置上,它和数量词“多少”是不同的。当问“多少”时,应该回答物体的总数;当问“第  相似文献   

16.
本课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韵文之中.让学生在饶有趣味的诵读中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的数量词表达方式。限于篇幅,本课的设计侧重于字理教学的提示。以使学生领略汉字奇妙,激发识字兴趣。  相似文献   

17.
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以及在国际社会中影响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汉语作为交际工具的重要性,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的作用逐渐凸显。而数量词作为汉语学习中的难点,一直受到汉语国际教学学界的重视。列举俄语区汉语学习者在数量词学习中出现的偏误,将其归纳总结,并从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过度泛化和中俄语言差异的角度探讨偏误形成根本原因,提出关于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设计理念本课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的数量词表达方式。在设计中,我创设了“红领巾”出发去春游的情境,采用变序教学法,直接切入第四节的学习,再让学生自主选择景点“海边、乡村、公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动作用,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组织并指导学生主动投入、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从而发挥其智慧技能,实现其自我发展。这样,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次完美的旅行,轻松而愉快。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  相似文献   

19.
何谓"一介之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对秦王说:“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何谓“一介之使”?课本注曰:“一个使臣。介,个。”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数量词修饰名词时,数量词后面不带“之”字。“一介”用作数量词时也不例外,如“一介书生”、“一介草民”等。事实上,上句中的“介”并不是量词“个”,而是名词“傧介”之义。“傧”和“介”都是外交场合中使臣的辅助行礼之人,是使臣的助手、副手。晋·左思《吴都赋》:“傧从奕奕。”《荀子·大略》: “诸侯相见,卿为介。”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间使臣往来,必带傧介,且所带傧介数量不…  相似文献   

20.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对秦王说:“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何谓“一介之使”?课本注:“一个使臣。介,个。”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数量词修饰名词时,数量词后面不带“之”字。“一介”用作数量词时也不例外,如“一介书生”、“一介草民”等。事实上,上句中的“介”并不是量词“个”,而是名词“傧介”之义。“傧”和“介”都是外交场合中使臣的辅助行礼之人,是使臣的助手、副手。晋·左思《吴都赋》:“傧从奕奕。”《荀子·大略》:“诸侯相见,卿为介。”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间使臣往来,必带傧介,且所带傧介数量不一,视所出使之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