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湛 《文化交流》2017,(7):60-63
瑞士人林小发凭借其翻译的《西游记》首个德文全译本,获得第十三届莱比锡书展奖翻译类大奖。这是德语地区图书行业重要奖项。她曾在浙江大学和中国美院读书,在杭州生活25年,硕士论文主题是《西游记》。  相似文献   

2.
德国同善会传教士卫礼贤来到中国后,对孔子和儒家学说从积极肯定转变为狂热崇拜,并将《论语》翻译成德语出版。本文对他在《论语》德译本中对"道""仁"等重点词语的翻译和解读进行了分析,尝试揭示他的传教士身份对他翻译的影响以及他通过翻译所传达的对《论语》和儒家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魏大锅 《文化交流》2012,(12):20-23
在世界文坛上颇有影响的华裔作家韩素音于当地时间2012年11月2日中午在瑞士洛桑的寓所无疾而终,享年96岁。《文化交流》杂志社的同仁听到这一消息,无不沉浸在痛悼与思念之中。韩素音与《文化交流》曾经有过令人难忘的交往。韩素音与中国有不解之缘。她1917年生于中国河南信阳,父亲是一位早年留学西方的中国工程师,母亲是比利时人。她的中文名字叫周光瑚,英文名字是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最早提出"五神"概念系统,涉及"神""魂""魄""意""志"五个概念,为中医"五神"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本文主要探讨《黄帝内经》"五神"概念的英译比较及其策略。首先是原文本中"五神"概念的理解问题,以阐释学理论为指导,考察古今医家的相关注释和评论,并兼及"五神"概念在先秦至西汉时期诸子百家典籍中的渊源,力求接近文本本义;其次是翻译策略问题,以"文化翻译观"为指导,提出"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最后,考察和比较5+3个英译本对《黄帝内经》"五神"概念的翻译,并提出相应的批评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逸津 《文化学刊》2014,(4):120-124
俄罗斯现代汉学泰斗B·M·阿列克谢耶夫院士的俄译《聊斋志异》,对书中所涉及的中国民间风俗信仰、婚丧礼仪等各方面民俗实况,作了细致的注释和解说。这使其《聊斋》俄译本不只是文学作品的翻译,还具有民俗学、文化学研究的性质。其注释中对中国民间巫术的"书符""禹步""桃木剑""纸人""土偶"等各种具有驱魔法力的器物和施法方式的解说,对"相面""求签""镜听"等民间占卜术的介绍,有助于中国民间巫术文化在域外的传播,对于中国本国的民俗学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史料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9月4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开幕前夕,内容丰富、印刷精美且限量发行的《中国关键词》短短一小时就被各国记者和工作人员取阅一空。《中国关键词》多语种图书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共计九册,包括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葡语、日语和韩语10个语种,分五个专题,以中外文对照的方式呈现。该书的内容选编自中国外文局所属的中国翻译研究院、中国翻译协会创建的"中国关键词多语对外传播平台"。"平  相似文献   

7.
张欣 《文化学刊》2014,(1):125-128
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文学翻译与文化交流之间的关系。文章以《水浒传》库恩德语译本《梁山泊的强盗》为研究对象,结合译介学及文化翻译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在仔细研读《水浒传》原著及库恩译本的基础上,分析译本对原文所做的翻译操作以及对中国特有文化现象的处理;同时解释中德文化差异、时代背景及个人价值观对译者的翻译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书名中的"楼"意象,主要表现为繁华富贵地和花柳温柔乡的双关性涵义,这里面有着丰富的典故内涵。在多种欧洲语言的这一书名迻译中,斯拉夫语的"楼"意象翻译,在表面上显得最为丰富多彩,而其内在则是充分体现出错综复杂的词汇源流追溯脉络和翻译过程中颇具神采的语汇运用技巧。对这一语族"楼"意象的迻译结果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有别于处理英语、德语等翻译结果的相对简单划一,更有助于翻译学科的理论构建,以及中西文化交流过程某些端倪的剖析。  相似文献   

9.
正1月10日,《中国关键词:十九大篇》多语种图书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友义,中国外文局总编室主任黄卫,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主任李丽宁、副主任杨平,新世界出版社社长李春凯出席了活动。陆彩荣表示,《中国关键词:十九大篇》多语种图书是"中国关键词"系列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外文局继翻译出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多语种图书之后,在中国政治话语对外传播领域的  相似文献   

10.
闵福德(John Minford)是资深汉学家,早年以翻译中国经典小说《红楼梦》后四十回而名闻国际汉学界。其后,他翻译的《孙子兵法》和《聊斋志异》被企鹅出版社相继出版,并取得了很大反响。近期企鹅出版社又出版了他翻译的中国群经之首《易经》,该译本不同于现有以理雅各、卫礼贤等知名学者为代表的译本,而是采用直译处理,通过类似于中国经典的传统注疏编译形式,从而使读者更易于阅读和接受。本文主要从闵福德的主要汉学成就与翻译《易经》的缘起、英译《易经》的翻译思想及其策略、易学思想内涵等三方面进行评述。最后指出闵福德的翻译实践对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无疑是一个成功范例,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朱光潜翻译黑格尔的《美学》受到家庭环境的、个人求学道路以及自然美的影响。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朱光潜开始翻译该书,一方面是研究黑格尔美学基本原理、《西方美学史》的需要,同时是建立中国美学学科的需要。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朱光潜翻译的该书第一卷出版,第二卷书稿在"文革"中抄走,重新找到后,他悄悄的继续翻译,并完成了黑格尔《美学》第二卷和第三卷的翻译,"文革"结束后,该书三卷出版。该书的翻译是研究黑格尔哲学体系的需要,对了解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手稿》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精神通史》乃是中华民族生命精神史。中国文化是本于天的,几千年的文化精神发展,从来没有离开过天道,没离开过形而上学的大道本体。因此,《中国精神通史》就是大道哲学精神史,形而上学史。所谓通史者,并非仅是时间上的古今贯通,而是贯通以道,贯通中国文化根本精神之史。《中国精神通史》全书16章,加中国精神通史"自序""界说""体例"等,共  相似文献   

13.
现代阅读方式带来便捷信息获取和舒适阅读体验的同时,一些不良阅读倾向和潮流也开始出现。中国传统家训中蕴含众多读书思想和学说,可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借鉴参考。颜之推所著《颜氏家训》是中国传统家训中的优秀代表,其中深度阐释了阅读的目的和意义,以及"蒙以养正、尽早阅读""勤勉读书、会当有业""阅读经典、仁义为节""身体力行、以身示教"等读书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文汇报》2013年9月11日头版"文汇深呼吸"专栏刊登了"中国文化如何更好地‘走出去’"系列报道之七《"抠字眼"的翻译理念该更新了》。文章表示,"莫言热"带给翻译界的启示应该是"好的翻译可‘连译带改’",并强调"一部作品的最终译文不仅取决于原文,还取决于它的‘服务对象’,以及译作接受地人们的语言习惯、审美口味、公众心理等非语言层面的因素。或许,只有从根本上认识这一点,卡在中国文化‘走出去’途中的障碍  相似文献   

15.
南北朝重要地理类文化典籍《洛阳伽蓝记》涉及大量地名,中国历史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载体之一,因而成为翻译重点。本文参照艾克西拉的"文化专有词"翻译策略分类法,以《城内》篇中地名为样本,采用数据统计和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华裔美籍学者王伊同采取的地名翻译策略。王伊同偏重文化保留性翻译策略,尤其音译、语言翻译和注释,但偶尔也采用归化法;其翻译手法灵活圆通,注释详尽可靠,颇受好评。王译有助于西方专业读者全面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16.
王凌云 《文化交流》2008,(10):56-60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东阳龙"。今年6月10日,"中国恐龙之乡""中国东阳龙"命名仪式在浙江东阳市隆重举行。这两个"国"字头称谓,宣告了神秘的恐龙王国不仅增添了新属新种,同时宣告:距今8500万年前,东阳曾经是恐龙快乐生活的和谐家园!  相似文献   

17.
《对外大传播》2008,(3):38-41
"两会"前夕,本刊着力打造《中国城市·形象》选题的时候,与中国市长协会再次走近。陶斯亮从1991年开始进入中国市长协会工作。从此她的名字,她的感情,她的事业坐标一直与中国市长的工作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8.
《大漠祭》是甘肃作家雪漠的成名作,被誉为中国西部文学的典范。《大漠祭》中的西部民歌"花儿"兼具形式美、修辞美与情感美,有浓厚地域色彩,生动呈现了中国西部地区独特的文化和风情。本文从翻译美学理论视角出发,对《大漠祭》英译本中"花儿"的译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惜别》是一部以青年时期的鲁迅在仙台的留学生活为题材的人物传记小说,其是太宰治受日本内阁情报部和文学报国会的委托,为宣传《大东亚宣言》中的"独立亲和"而创作的。小说在人物设置、情节设计上难免留下政治痕迹,本文主要从"忠义一元论""大东亚主义""独立亲和"三个方面解读了《惜别》的政治痕迹。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中隐喻素材丰富多彩、寓意深刻,是译者的"试金石"。为了考察伊藤漱平《红楼梦》日译本中喻体转换模式,描述伊藤漱平《红楼梦》日译本隐喻翻译策略,笔者收集了伊藤漱平《红楼梦》日译本隐喻词条300条,建立了伊藤漱平三个译本隐喻语料库。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伊藤漱平《红楼梦》日译本隐喻翻译策略七种类型以及各自所占比例。经论证得出伊藤译本隐喻翻译呈多样化特征,"保留源文本喻体"的翻译策略占主流。这是译者与原文本、原作者、目标读者视域不断融合而产生的结果,也是译者在"重视源语"与"重视目标语"之间取得的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