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对自己身体的袒露在不同时代不同场合有不同的礼俗.蛮荒时代赤身裸体是正常现象.文明时代虽然在通常情况下礼俗禁止袒露肉体,但在有些场合下袒露肉体却为礼俗所允许,甚至是礼俗的要求.秦汉以来,人们都把"悬肉为林,使男女倮"视为殷纣王荒淫的表现,本文指出这在当时是礼俗允许的,符合时人的道德规范,归罪于殷纣的荒淫是对殷纣的冤枉.袒露礼俗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古代历史及人物,对现代思想文化建设及经济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化生态"作为一种文化范式,具有明确的内在复合系统,它衍生于特定区域历史、特定民族生存的地理空间,是乡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因。然而,乡村"空心化"问题动摇了乡村的"原生态"文化基础,文化生态环境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索鲁西北运河乡村生态文化重构策略,以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文化强省建设。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新闻报道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英国人马丁·沃克在其著作《报纸的力量》中说:"一家报纸就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的一部日记。"新闻在传承、延续、推广文化方面承担着重要任务,同时,文化又从内容和形式上深深制约和影响着新闻传播的方向和质量。正如有学者所说:"文化关乎新闻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适合于特定文化价值观的内容,就会得到新闻人的重视并被媒体采纳和传播;而不适合特定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文化学刊》2012,(1):146-146
夏秀在《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撰文指出,文化——心理图式是积淀着特定文化蕴涵的心理结构,或者说是一种文化无意识。这种文化——心理图式影响着在特定文化中生存群体的思维方式、感知方式和情感模式。文化——心理图式对创作有重要影响:不仅影响着意象选择,还影响着叙述程式和特定主题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装饰包含着特定的社会感情和文化意识.它不仅是"装饰性"的,从秩序、线条、形式、色彩等方面带给人们以审美愉悦,而且是"文化性"的,从文化、理想、象征、历史等方面满足人们更深层次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在新时代,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离不开领导人在国际场合下的演讲。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国际场合演讲中大量引用传统文化经典,通过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来表达新时代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和谐"思想就是其中之一。"和谐"思想在中国由来已久,从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论角度,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演讲中所引用的传统文化经典阐释其演讲内容,有助于理解中国对国际事务的态度、立场和主张。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的天文历法,是中国文化体系的核心内容。节日,是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特定时刻,是人类发展在漫长岁月中精神与文化的结晶,是文化的一种象征符号、文化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的相传,是反映区域或民族伦理、宗教信仰、生活习俗、文化情趣、娱乐爱好的缩影,是国家文化形象自塑的内容与途径。春节作为中国最盛大和有代表性的节日,应当对其海外传播的情况给予重视。与春节这一东方传统节日相对应的是西方的圣诞节。圣诞节伴随着西方资本在全世界范围扩张,在中国的影响从"微风细雨"演变成"狂风骤雨",得益于其本土化的成功。因此,研究春节文化海外传播策略可以基于春节海外  相似文献   

8.
民族语言的文化语义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由于各民族所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不同,而以其特定的社会文化心理赋予颜色词特殊的民族文化语义,致使相同的颜色词,在不同民族的文化语义中呈现出多彩的内容。本文对语言中最基本的颜色词之一"白色"的一些民族文化语义进行诠释、探讨、分析、比较,主要涉及满语、女真语、蒙古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朝鲜语以及汉语中"白色"的民族文化语义,从而揭示出这些民族语言、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同时了解到"白色"一词所反映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与民族文化心理,揭示出民族语言与社会历史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从某种程度上说,"本土化"策略本身体现的是"市场分化策略",即根据特定语言文化市场提供"定制化"服务。美国跨国媒体本土化策略的使用,通过减小"文化折扣"来吸引更多受众,或者在保留适当文化自主性的基础之上减轻西方或者美国媒体被认为所带有的负面影响,从而使消费者在选择和购买(文化、媒介)产品和服务的时候,感到"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Maxwell,1996)。本土化的内涵是中国媒体机构在"走出去"过程中需  相似文献   

10.
"辽河文化",是指以辽河流域历史文化积淀为基础的古今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层叠总和;是辽宁地域的主干文化,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最主要的源头之一,我国北方文化中的瑰宝与典型代表。辽宁地域文化多元结构形态的历史渊源,主要反映在多种经济文化的并存,本地乡土文化与内地文化的互动,以及多民族文化的并存和兼容。特定的历史积淀和自然地理环境,培育了辽河文化独特的精神内涵。重新认识"辽河文化",扬其所长,避其所短,无疑是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1.
林坚 《文化学刊》2013,(5):10-18
古今中外对"文化"的解释有数百种。西方学者对文化的定义大致划分为描述性的、历史性的、规范性的、心理性的、结构性的、遗传性的、不完整体性的、综合性的几大类。中国学者对文化也有很多论述,基本认为文化是人类的生活方式,是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化层次结构有不同的划分,主要有"二分法""三分法"和"四分法"等。  相似文献   

12.
《礼记》对儒家服饰礼仪做了完备的规范,对不同阶级的服饰、不同场合的服饰以及服饰间的搭配、佩饰的使用等方面均有明确要求。一方面,以孔子为代表的儒者强调要辩证地对待和运用服饰之礼,另一方面,繁琐的服饰礼仪在现实生活中也在不断地被僭越和破坏。  相似文献   

13.
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据说有一二百种之多,概括起来,较有影响的是被称为狭义的"精神文化"说,和被称为广义的包括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文化"说,而后一种又以"四层次"说引用较多.对此两说,笔者向有不同看法,这里提出来和大家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14.
<正>秘密语,又称隐语行话,是某些社会集团或群体出于维护内部利益、协调内部人际关系的需要而创制和使用的一种特定用于内部交际的,以遁辞隐义、谲譬指事为特征的封闭性或半封闭性的语言符号系统。秘密语是语言的社会变体,是一种特定的民俗语言文化现象。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群体几乎都存在着使用民间秘密语的历  相似文献   

15.
一、文化学相关理论概述 (一)文化 对"文化"一词有多种解释,其中<辞海>定义道:"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我国著名的民族传统体育专家白晋湘教授认为:文化是某一特定民族通过长期的历史实践所创造的物质成果、精神形态以及制度、规约、交往方式、生活习俗、语言、思维方式的总和或复合体.  相似文献   

16.
吴世旭 《文化学刊》2013,(5):111-115
1980年代以来的民间庙宇重修体现为一种权力互动的文化表征,在特定的学术话语中被表述民间信仰活动复兴的结果。实际上,庙宇重修的根本原因乃是社会性的,本文认为,庙宇之社会生命的维持既依赖于物质性的建筑,也离不开仪式活动的展演,二者都是地方营造的特定方式;正是通过这种地方营造,庙宇具备了将不同的人、事、物吸纳进来的资质,因此,庙宇重修实为地方营造在宗教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表达,其根本意义和房屋的建造与重修一样,在于为人之存在提供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南宋时期的川南墓葬石刻具有十分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1、丰富了巴蜀文化内涵,尤其实证了四川在两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方面的繁荣景象;2、反映了特定时代的民族交融状况;3、充分凸显出"两宋"尤其是南宋时代的民俗信仰与宗教传统发展状态。可称之为当世社会发展的一部内容丰富、情节鲜活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8.
论汉语同素逆序词——一种特定的汉语文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彦斌 《文化学刊》2012,(3):150-163
汉语同素逆序词,或简称汉语同素词,是一种特定的汉语文化现象,一种特别的构词法。汉语同素逆序词学习的出现,首要是一种适应汉语自身发展要求的特定的构词法。本文主要论述了汉语同素词的考察与比较分析,在"汉字文化圈"产生影响与交融的"涟漪",以及有关同素词规范的两点补充。  相似文献   

19.
苏州宣卷是江南地区一种古老的曲艺,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卷本题材,表演过程、表演场合都与苏州的民风民俗、历史文化有密切的联系。现主要论述苏州宣卷的地域文化特征,并提出坚持使用吴方言,在表演时打上字幕;提供卷本,不表演整本,给观众提供提要;进一步挖掘苏州民间传说;撰写反映当代苏州人民生活的卷本;弘扬优秀的民俗传统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众多企业文化定义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概括不完整,抽象不彻底的逻辑问题。“论企业文化是一种意识形式和生活方式”,首次提出企业文化“双式论”,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由传统文化、现代意识和管理经验融合而成,为特定企业所共有的意识形式和生活方式。在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的问题上,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