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娱乐节目,即“通过一定的中介形式和大众参与,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一种娱乐氛围的节目形态”.①如今,以湖南卫视为代表的电视媒体在“娱乐至上”的理念指引下,着力打造了诸如“电视歌唱真人秀”“电视综艺娱乐晚会”“电视文化脱口秀”等类别多样且具有品牌号召力的娱乐节目.比如:湖南卫视近年来着力打造的电视歌唱真人秀《我是歌手》、电视亲子户外真人秀《爸爸去哪儿》,浙江卫视推出的电视音乐评论类节目《中国好声音》,东方卫视推出的综艺选秀类竞技节目《中国达人秀》等.  相似文献   

2.
高慧艳 《今传媒》2010,18(10):72-73
作为从欧美引入的电视娱乐节目形态,"真人秀"在我国己走过近十个年头。其中以《超级女声》、《梦想中国》、《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等领军的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在全社会以及学术理论界都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尝试用传播学的虚拟环境和培养理论分析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影响,以期更加明确大众传媒的责任,为国内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做一点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李翔 《青年记者》2017,(2):62-63
嫁接真人秀:力求少儿电视节目形态耳目一新 随着真人秀节目的霸屏,少儿节目制作者也开始有意识地将节目形态的设计和真人秀进行嫁接,从而促使节目能够成为少年儿童获得快乐和意义的承载体,一批真人秀形态的少儿节目也崭露头角. 北京卫视推出的《音乐大师课》成为少儿音乐表演秀的佼佼者,减弱了以往音乐选秀节目浓厚的功利性色彩,有利于纠正青少年一夜成名的不良观念,让他们在音乐导师的帮助下深入了解经典音乐的创作背景,感悟经典音乐的情感表达,尽情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与感动,同时也将自己的感触和体会通过歌声传递给电视机前的观众.  相似文献   

4.
季静 《今传媒》2014,(7):50-51
自《超级女声》开启了中国电视节目的"选秀"时代以来,歌唱类选秀节目风风火火走过了近10年,其中出现了许多成功的节目案例。从早期盛行的"草根"选秀到新兴的明星真人秀,歌唱类选秀节目似乎有种独特的"魔力"总能吸引观众的眼球。本文以《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和《我是歌手》三档节目为例,从"祛魅"与"造神"的二元分立与融合来解析中国歌唱类选秀节目的创新逻辑,以期对该类节目的创新与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以《中国达人秀》《快乐男声》为代表的平民类选秀节目逐渐淡化,而《我是歌手》《全能星战》这类的明星真人秀节目正如火如荼地进入大众的视野。但是一味的进行国外引进、跟风模仿让我们忽视了"本土特色"。本文将重点阐释明星真人秀节目如何"本土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以《超级女声》为代表的才艺类真人秀节目开始,到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婚恋约会真人秀节目,再到以《爸爸去哪儿》为代表的明星真人秀节目,十几年来,真人秀节目不断推陈出新,也始终是各电视台的宠儿和收视法宝.2014年起,以《花样爷爷》为代表的明星旅游类真人秀节目开始走俏荧屏,再次创下可观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7.
在各大卫视选秀娱乐节目的竞争呈白热化之时,湖南卫视独辟蹊径,推出了户外电视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节目一经推出,就赢得了受众的强烈关注,并一度取得了"零差评"的传播效果,堪称当今中国电视界真人秀节目的典范。本文探究《爸爸去哪儿》火爆走红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在各大卫视选秀娱乐节目的竞争呈白热化之时,湖南卫视独辟蹊径,推出了户外电视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节目一经推出,就赢得了受众的强烈关注,并一度取得了"零差评"的传播效果,堪称当今中国电视界真人秀节目的典范。本文探究《爸爸去哪儿》火爆走红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毛艳  徐思 《新闻前哨》2014,(1):31-32
总结近年来有代表意义的电视节目,主要如下: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引发相亲脱口秀节目热潮: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带领纪录片迈人公众时代;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启动模式类选秀大片竞争: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开启户外真人秀热播时代。  相似文献   

10.
说到近几年来我国声势浩大的娱乐节目,一连串的选秀类真人秀节目浮现在大众眼前,它们将"娱乐"进行升级,为大众打造了一个个狂欢盛宴.其中,作为国内三大选秀节目之一的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以其独特的风格形成了自己的品牌.2009年,作为绿色选秀节目,它率先拿到广电总局的选秀绿卡.<绝对唱响>已成为我国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典型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11.
电视真人秀节目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出现了内容单一、创新力不足、同质化现象严重等问题,选秀节目难以再一鸣惊人,而以《爸爸去哪儿》为代表的亲子秀真人节目,巧妙创新,满足受众需求,取得了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付春晖 《东南传播》2014,(4):102-104
《爸爸去哪儿》是湖南卫视从韩国MBC电视台引进的户外类亲子真人秀节目,自2013年10月11日开播,瞬间成为四季度毫无争议的收视"黑马"。在真人秀节目泛娱乐化的时代,《爸爸去哪儿》凭借其返璞归真的内容聚合在众多嘈杂,喧嚣的选秀节目中成功突围。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叙事思维在《爸爸去哪儿》中的具体运用,以期从节目走红的背后获得一些成功的经验,并针对节目第一季的不足,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对节目今后的良性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好声音》到《我是歌手》,音乐类选秀节目瞬间点爆大众的音乐热情,各大卫视随后也纷纷推出类似音乐选秀节目。湖南广电旗下的金鹰卡通卫视凭借其平台优势强势推出大型儿童歌唱类节目《中国新声代》火热一时。本文通过对《中国新声代》节目特色的梳理以及播出时段的收视情况对比,分析节目的影响力,探究节目播出对同类少儿频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05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使得中国大陆电视“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大放异彩,2006年中国的电视媒体出现了一拨拨的“选秀”风潮,例如央视的《梦想中国》,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和《加油!好男儿》,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等等。这种选秀型的真人秀节目,作为一种新的节目形态,在中国的电视上正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5.
梅娜  王权 《新闻前哨》2013,(3):30-32
自浙江卫视重磅推出大型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以来,不仅掀起了继《超级女声》之后中国真人秀节目的第二个全民热潮,更是让广大观众在观看该档节目时被节目本身的剧情、音乐及蕴含其间的普通人的梦想和真情深深地感动。本文分别从心理学、文化学及人类学的视角,试对这档独到的"情感大戏"本身的情感建构方式与建构路径进行深入的追踪,着重分析节目如何通过巧妙的故事设计进行"移情共鸣",如何推动传统选秀节目由偏重个体化情感表达转向情感"想象共同体"的建构。节目成功转型的背后,不仅是一种电视节目的"情感突围",更是可以藉观众的收视期待透视当下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资讯集成     
《视听界》2007,(4)
『动向』广电总局正面评价选秀节目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在京发布了蓝皮书《2007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继去年,真人秀节目代表《超级女声》首次被写入2006年报告后,《加油!好男儿》、《我型我SHOW》、《梦想中国》、《名师高徒》等系列选秀节目也被收入今  相似文献   

17.
<正>整个夏天,国内音乐选秀节目一团混战,惹得广电总局下发限唱令,对歌唱选拔类节目严格调控,进入第四季度,除江苏卫视的《全能星战》继续唱,其他各大卫视均放弃继续唱歌的节目套路。周五档荧屏大战再度打响,各种类型的真人秀节目纷纷出炉,尤其是亲子节目遍地开花。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和陕西卫视《好爸爸坏爸爸》同时首播,《爸爸去哪儿》受到各种好评,以几乎"零差评"的姿态稳居当晚综艺口碑榜第一。陕西卫视的  相似文献   

18.
李丽 《传媒》2015,(14):39-40
2004年,音乐选秀类节目在中国诞生,10多年来,中国出现了《超级女声》《快乐男声》《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等不同类型的节目.纵观现阶段,音乐选秀类节目相对饱和.2014年10月31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中国正在听》,11期的节目收视率和场外支持率一路飙升,最终在2014年12月30日收官,根据央视后台实时统计,决赛当晚通过微信“摇一摇”参与节目互动的人次突破800万,11期节目总计互动达5950万次,创当时音乐真人秀节目的最高互动量.《中国正在听》在众多音乐节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广大受众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张甜 《传媒观察》2014,(8):14-16
近年来,真人秀节目在国内蓬勃发展,各大电视台在新一轮节目竞争中纷纷使用真人秀这一节目形态来增强媒体竞争力,从最初的选秀真人秀《超级女声》,到中期的相亲真人秀《非诚勿扰》,再到近期的明星亲子真人秀《爸爸去哪儿》,以及明星旅游真人秀《花儿与少年》等,节目收视率和社会关注度不断攀升,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业界对媒体社会责任、本土创新意识和产业化运作等问题的广泛争议。本文将从真人秀节目风靡的原因、国内真人秀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入手,对国内真人秀的未来之路做一个展望。  相似文献   

20.
从《学徒》看新派真人秀节目的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凇 《传媒观察》2007,(3):21-23
多年来,国内诸多知名学者对西方真人秀节目这一新兴现象的性质、定义、特点做了无数解剖式的分析与概括,并出于实践意义的考虑进行了大量的本土化论证。媒介传播机构开始关注《老大哥》,《幸存者》等节目开始至今已踏入第7个年头。按照信息时代社会3年一代计算,此期间至少经历了两次隆起——其一是以美国FOX台《美国偶像》《与明星共舞》等为代表的大至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普及,其二是以《学徒》等为代表的新派商业竞争性真人秀节目。数年中,国内外各类真人秀节目此起彼伏,并在特点上与其它形态的娱乐节目交叉融合,特别是许多拥有大量纪实元素的娱乐演艺节目也被界定为“真人秀”。新时期“真人秀”节目的概念已经模糊,或者说真人秀与娱乐节目之间的隶属关系界限已经淡化,未来的趋势则很可能是真人秀节目与纯娱乐节目的合而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